严氏水牛奶专家 严氏发家故事(二)



  骑自行车周游列村

  发达前的严介和一直生活在老家淮安。

  2004年,严介和的母亲去世。淮安楚州区三堡乡严庄村的街坊们第一次在严家门口目睹了从未见过的豪华轿车。稍有见识的村民还能从车牌的号码中揣测到车主的显赫身份。

  严家大院是典型的苏北四合院———宽敞的堂屋,飞檐的设计依然透露着当年气派,稻谷铺满院中。1980年代,“万元户”严介和修了村里最好的住宅。

  如今,宅院已归严介和的堂哥严金生寄住。“他很长时间没回来了,只有去年他母亲去世时回来一次。”严金生说。

  严介和出生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家里条件比较贫困,五个子女中,他排行老五。因出生时父亲44岁,因此,家里人一直管严介和为“四四”。

  严的父亲在旧社会是老私塾,母亲是楚州城里人。“老两口人比较正派,在前后三四个村子,1000多户中,很受爱戴。”哥哥严介清说。如今严介和则习惯称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

  父亲的管教并没有束缚住少年严介和的天性,街坊邻居至今直呼其绰号“二胡”——苏北方言意即敢想敢做。据严金生回忆,严介和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清扫落叶烧火做饭。而在别人插秧的时候,只有他一个小孩敢给大人拉秧苗行距之间的线。

  “他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打架,即使比他年纪大的都听他的。”严介清称。

  文化大革命期间,严家被定性为“四不清干部家庭”,严介和推荐上高中的名额被人顶替。在其哥的疏通下,严介和最终到了南闸中学读高中。

  “虽然晚去一个月,但是成绩非常好,当上了学生干部,不过经常和班主任打架。”严介清说,“以至于校长找上门来。”其间,严的急躁、好胜心强的性格已经开始显露。

  严高中毕业后原本被安排到严庄村做一个乡村干部,但是因为其不满意,最终严介清通过关系替其谋得高中老师一职。

  枯燥的教师生涯显然仍不能令严介和满足,“几个月后,我就动起了其他心思。”严介和对记者说。

  据本报了解,1980年代初,严介和即与三个同村伙伴决意下海,搞“副业”。骑着自行车周游列村,考察“项目”——为砖瓦厂土坯提供防雨设备——草帘。但这项“家庭副业”,并未带来滚滚财源,几番辛苦也才积蓄几万元。

 严氏水牛奶专家 严氏发家故事(二)

  这已足够严介和在村邻面前撑起面子,作为当时罕见的“万元户”———严家在村里建起了最好的房子,买了第一台彩电。

  天有不测风云,当时,淮安工商局的前身“打资部”接到村民举报,称严家雇工剥削,谋取暴利,为此成立两个调查组,进行了20余天的专案调查,从货源、销售渠道以至成本,都进行了仔细核算,且定性其为“大案、要案”。

  一个今日看来不可思议的情节,在彼时的农村不啻于一场灾难。“很多村里人都说,你家老二(注:严介和在兄弟中排行老二)肯定跑不掉,要坐牢了。”严介清至今心有余悸。

  不过,经此一遭,严介和的名字却在淮安地界传开,事隔二十年,今日的严介和再次提起此段经历,总是大手一挥,“苦难造英雄啊”。

  真正让严介和进入“商圈”的则是1986年他对三堡乡水泥制品厂的承包。严介和的小舅子张云平告诉记者,当时的水泥制品厂被列入了当时政府企业承包改制的样板。

  随后,严又租赁承包了三堡乡建材厂、三堡乡建筑站,1989年到1990年又以其亲戚名义注册淮安腾达贸易公司、淮安辉宏建材公司。其间还搞了建材销售部,卖水泥、钢材、木材等,经营业绩风生水起。

  承包国企的这段经历,如今被严介和奉为磨砺才华的经典时段,他常以“点石成金”来比喻自己改造企业之才能。严介和强调,这几家国有企业,经其掌控,转瞬扭亏为盈,全部盘活。而据记者在淮安的采访,至少那家水泥制品厂,在其接手的两三年内,效益一般,主要是产品单一,销售的楼板与当时农村市场的需求并不符合。

  当年的严介和,如今留给家乡人的印象也迥然不同。一说,此人不踏实做事,一个地方没做完就换一个地方,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另一说,此人做事很慷慨,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情,必定办到。淮安市的一位前任市委领导也称,严介和在淮安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不过,当时淮安却很看重他。“这也很正常,淮安这样一个贫穷的地方出了这样一位改革者,当然会呵护。”一位在1990年代就认识严介和的人分析说。

  严介和对自己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源并不讳言,“当时在淮安,我的水泥制品厂产品大多包销给政府部门”。

  关于1990年以前的严介和究竟有多少资产,他的兄长严介清思忖再三后,说,“只知道,当时外面欠我们20多万债务。”

  故事至此,稀松平常,但此后的发展却可用“巨变”来形容。

  “手握木偶线的大师”

  10月28日深夜,严介和带着微醺的酒意,手握四根筷子,拂开杂物,在一尺见方的茶几上,左右腾挪着。

  借着眼花缭乱的手势,他正试图向记者阐明一个在他看来简单,而听者依旧云里雾里的财富累积模式。“懂了吗,懂了吗?”他问。

  熟悉基建的人称之为BT模式,意为,企业先垫资建设,再移交政府,最后由政府短期内分期付款。这正是严介和在南京发达之后,迅速将公司做大的主要方式。

  从1996年开始,严介和就以此为主要业务开展模式,以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递进,承接千亿之多的工程定单。截至2005年,其手里已握有2700亿定单,这相当于中部地区20个城市的GDP.他甚至称,在2008年自己退休前,太平洋的订单要突破5000个亿。

  严介和第一次采纳BT模式可以追溯至1996年的江苏宿迁市地级市的成立。据严介绍,当时宿迁建市之初一穷二白,时任宿迁市市长跑到南京找到严,希望严能够在宿迁市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正是采用先垫资再交付的BT模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2758.html

更多阅读

严介和:我不知道什么是失败(二)

    记者:你曾说自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政治非常敏感的企业家,也在很多场合谈到对政治的见识。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自己从政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     严介和:我对政治是比较敏感的,我是一个讲政治的企业家。倘若让我从政的话,我

传奇封包解密 解密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发家传奇(二)

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是推动黄金走强的另一个因素,从历史资料看,黄金不是一种恰当的投资品,因为它的收益长期看是负的,但是黄金确实具有保值功能。 就国内消费来说,中国现在人均黄金消费量为0.2克,对应印度人均黄金消费量为0.85克,未来应当

青岛啤酒女总裁严旭:从零到三亿的质变(二)

华南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在深圳,针对深圳在华南地区消费能力最高、市场大的情况,严旭定下了主攻深圳市场的策略,推出了适合当地消费口味、价格合理的系列啤酒,在市场上成功塑造了青岛啤酒亲民、让利于民的良好品牌形象。正如严旭所说,“青

32岁富豪身家400亿 彭小峰发家故事(二)

“或许太阳能是一个机会” 有一件事情是彭小峰至今也难以忘怀的,正是这件事触发了他对太阳能产业的激情。 2003年,彭小峰去欧洲客户家做客。闲聊时,这位欧洲朋友告诉他,家里马上要安装太阳能光伏装置且德国在推行太阳能的新条例,彭小

32岁富豪身家400亿 彭小峰发家故事(一)

【编者按】汪德和与纽交所一位高管谈起彭小峰时,对方说,很少见到一家公司,几乎一半员工甚至车间工人都拿着这家公司的股票。汪德和就这个也问过彭小峰,彭小峰的答案是…… 32岁的彭小峰,在2007年进入内地众多富豪榜的前十名。他创立的

声明:《严氏水牛奶专家 严氏发家故事(二)》为网友愿风裁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