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3)

 第31节: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3)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供这些财神爷,即使纯粹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也并非没有道理。私立大学要自己弄钱来。没有大笔的捐赠基金,私立大学就成了一个超级市场:学生是买东西的顾客,教授是售货员。比如,笔者在一所小的私立学校教书,给学生一个"不及格",学生马上就说:"我花900多块钱上你这门课,难道就为了个不及格?!"人家到处去告,摆出一副"老子不买你的东西"的态度。学校怕学生退学,丢了学费,如临大敌。学校靠学费活,就不敢得罪学生。学生对分数不满意,学校就得小心。许多学生,甚至有一种自己给自己打分的心态,会说什么"我至少应该拿个B"。和这样的学生打交道,就像在超级市场讨价还价,实在斯文扫地。一旦有了捐赠基金,学校就硬了:我们这里是有学术标准的,达不到就走人!你那几个学费根本不值一提。况且你不想上有的是人要打破头来上。校友们的利益是维护学校的声誉,而不是把学校办成学店。

  我们总谈哈佛、耶鲁是私立大学。那么谁拥有这些私立大学呢?说白了就是这些校友。学校的钱是人家给的,学校的董事会是人家选的,最后这个董事会决定谁来当校长。所以,要侵犯这些校友子弟的利益,听起来天经地义,实际上多少有些反客为主。这些校友的力量,从布什进耶鲁的经历就可窥一斑。

  1963年布什申请大学时,SAT的语文成绩才566分,如今大部分耶鲁学生要考到700分以上。但就在他申请的那几个月,耶鲁竟然为了他悄悄地修改录取政策。因为申请人太多,学校已经无法对所有校友都一视同仁,于是决定给那些对耶鲁贡献大、社会地位重要的校友子弟更优先的考虑。布什的祖父是耶鲁所在的康州的前参议员,不久前还是耶鲁的校董;布什的父亲正在得州竞选参议员。布什当然不是一般的子弟,所以他在1964年被顺利录取。

  两年后,耶鲁录取部的新院长R.因斯莱·克拉克(R.Inslee Clark)上台,大力削减校友子弟的录取比例。在1967年录取的新生中,校友子弟的比例从布什入学那年的17%跌到12%。这本是顺应当时突破世袭贵族统治、追求学术精英主义的教育改革大潮流,但却惹恼了校友。克拉克没干几年就下台了。1974年,就在耶鲁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募捐的前夜,他的继任者竟把校友子弟的录取比例提得比布什入学时还高。哈佛和普林斯顿看到耶鲁的教训,再也不敢在这方面有大动作。

  这也是为什么普林斯顿的前校长鲍恩主持的大规模研究揭示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却不敢触犯校友特权的原因。他提出的方案,是让学校减少对运动员的照顾,用省下来的优惠名额来提携贫困学生。但是,像耶鲁这样的精英名校,对运动员优惠非常小甚至没有,对校友子弟的扶助却甚大。这一方案在一流大学起不了什么作用。

  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Kennedy)自己当年也是靠家庭背景进了哈佛。他提出议案,要求大学公布所录取的校友子弟的比例,意在把这一不公平的政策及其后果,暴露给公众,引起公愤,让各大学在讨好校友时有所收敛。这大概也是目前唯一有实际可行性的措施。

  如今,教育越来越不公平的现象已经被普遍承认。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大家还一筹莫展。也正是如此,鲍恩提出以经济平权代替种族平权。根据他的数据模式,这一政策一旦推出,黑人和拉美裔在精英大学中的数量就会下降一倍,穷白人的孩子就会提高。这当然会触动美国的另一根政治神经,不可能轻易实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127.html

更多阅读

第30节: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令人最难以接受的是,那些穷孩子在分数线上不仅一点便宜占不上,而且实际上吃亏。比如,名校校友的子弟,一般都是富裕家庭出身,他们申请同样的大学,比穷孩子的分数可以低一大截。再加上运动

第29节: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1)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  教育的竞争决定社会的竞争。美国的中高产阶级,在这方面已经先声夺人。如今美国的精英,与布什时代不同。一流大学的学生越来越聪明,学术训练越来越好,"童子功

第9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4)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除此之外,有些大学不满足于"工厂不动,产品出口"的状态,企图把教育的"车间"、"厂房"都扩张到国外,在世界各地建分校。不过,建分校是低层次的教育全球化。名校不可能全球建分校。因为世界

第8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3)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19世纪的大学,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民族国家兴起的产物。比如美国的大学,目标是培养所谓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即盎格鲁-撒克逊白种清教徒),以古典训练为主干,常青藤的学生来源

第7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反观美国,仅以芝加哥大学为例: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55位获奖者中有9位在芝加哥大学教书,14位接受过芝加哥大学的训练或曾在芝加哥大学教书。而美国这种重量级的大学,还有许多

声明:《第31节: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3)》为网友巷子里的童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