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1)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

  教育的竞争决定社会的竞争。美国的中高产阶级,在这方面已经先声夺人。如今美国的精英,与布什时代不同。一流大学的学生越来越聪明,学术训练越来越好,"童子功"越来越令人生畏。一句话,这个阶层越来越有竞争力,是保持美国长盛不衰的脊梁骨。但是,社会代价却是巨大的。弱势阶层没有资源在教育上与他们竞争,如果没有可行的改革方案,这些智力精英的地位,就会逐渐世袭化,美国平民社会的景观,就会从根本上改变。

  最近二三十年,美国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社会流动放缓。根据设在华盛顿的经济政策研究所的报告,1979-2000年间,最穷的20%的美国家庭,实际收入仅提高了20%;最富的20%家庭,实际收入则提高了70%;最富的1%的家庭,实际收入提高184%;极富的0?1%的家庭,实际收入提高得更大。也就是说,越富的家庭收入提高越快。在1979年,最富的1%的家庭的平均收入,是最穷的20%的家庭的133倍;到2000年,则变成了189倍;现在更高。同时,穷家庭的孩子往上爬也越来越难。把人口一分为五。最穷的1/5的家庭的子弟,在20世纪70年代有12%能爬到次穷的1/5或最富的1/5的阶层。但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这个比率跌到11%。次穷的1/5家庭的子弟待在原来的阶层的比率,在20世纪70年代是28%,到20世纪80年代为32%,到20世纪90年代则为36%。那些生在最富的1/5的家庭的人,待在原来阶层的比率也越来越高。其他一系列的研究也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阶层间流动小,精英就开始世袭化。这在总统政治中反映得最为真切。2000年的大选,布什是前总统的"太子"、贵族寄宿学校毕业、耶鲁出身;戈尔是前参议员之子,同样上了贵族寄宿学校、哈佛毕业。到2004年,布什竟不得不和耶鲁前后班的同学、比自己还富有的克里对阵,乃至笑星在晚间节目上开玩笑:我们的总统政治终于多元化了。一个来自得州的耶鲁子弟,将和一个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耶鲁子弟竞逐白宫。

  实际上,这并不是个玩笑。有论者指出,虽然美国大学执行种族平权政策、讲究多元化,但精英的大学,不过是让从新英格兰的富家子弟和来自加州的富家子弟同屋。他们之间的种族、文化、性别都可以是多元的,但阶层却出奇的一致。不平等的大学教育,正在制造不平等的美国社会。不仅在政治上开始精英统治,在各行各业都有同样的趋势。

 第29节: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1)
  前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威廉·鲍恩在20世纪90年代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大学最近几十年虽然一直声称要照顾弱势阶层,但这种照顾更多体现在种族上而非经济上。他们研究了19所精英大学,包括5所常青藤以及一些顶尖的文理学院和州立大学。结果发现,一个穷孩子SAT如果考了1200分,他并不比一个拿了同样的成绩的神经外科医生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进入精英大学。具体而言,一个运动员申请大学,在录取上比一般学生有30%的优势(假设他只有20%的机会进一所大学,但被该大学的教练看中后,机会就提高到50%);一个黑人或拉美裔,靠自己的肤色有28%的优势;一个有潜在捐款能力的校友的子弟,有20%的优势;一个贫困生的优势则是零。

  SAT满分为1600分。哈佛、耶鲁学生的平均成绩大多在1400分以上。考到1200分,虽然进不了这种顶尖大学,却也在一般精英大学的门槛儿上。如果把人口一分为四,来自最富的1/4家庭的孩子达到1200分的数量,比来自最穷的1/4家庭的孩子多6倍。照分录取,穷人当然吃亏。结果,最穷的1/4的家庭(换算成2005年的美元,年收入为34500美元)的孩子,只占精英大学学生人数的9%。最富的1/4家庭(换算成2005年的美元,年收入为10万美元以上)的孩子,在校比例则从1976年的39%升到50%。最近另有研究指出,美国精英大学的学生,3/4来自最富的1/4的阶层。这意味着精英大学录取一个富家子弟的可能要比录取一个穷孩子高25倍。在哈佛大学,学生家庭的中位收入为15万美元。哈佛校友的子弟被录取的机会是一般学生的3倍。在大多数常青藤盟校,校友子弟占学生总数的10%到15%。虽然各种研究提供的数据不完全一致,但指向的大趋势是不错的。说精英家庭在常青藤传宗接代,恐不为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129.html

更多阅读

第31节: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3)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供这些财神爷,即使纯粹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也并非没有道理。私立大学要自己弄钱来。没有大笔的捐赠基金,私立大学就成了一个超级市场:学生是买东西的顾客,教授是售货员。比如,笔者在一所小

第30节: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令人最难以接受的是,那些穷孩子在分数线上不仅一点便宜占不上,而且实际上吃亏。比如,名校校友的子弟,一般都是富裕家庭出身,他们申请同样的大学,比穷孩子的分数可以低一大截。再加上运动

第9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4)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除此之外,有些大学不满足于"工厂不动,产品出口"的状态,企图把教育的"车间"、"厂房"都扩张到国外,在世界各地建分校。不过,建分校是低层次的教育全球化。名校不可能全球建分校。因为世界

第8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3)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19世纪的大学,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民族国家兴起的产物。比如美国的大学,目标是培养所谓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即盎格鲁-撒克逊白种清教徒),以古典训练为主干,常青藤的学生来源

第7节:全球化中的美国大学(2)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反观美国,仅以芝加哥大学为例: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55位获奖者中有9位在芝加哥大学教书,14位接受过芝加哥大学的训练或曾在芝加哥大学教书。而美国这种重量级的大学,还有许多

声明:《第29节:世袭精英在美国大学扎根(1)》为网友月光诗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