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9)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秘密4:基金公司都是死多头

  *当基金公司说仍有机会时,你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吗?

  *基金公司不说看好就是看空。

  *你知道基金经理是如何发言的吗?

  基金公司都不愿意看空

  从2006年开始,投资者就能在报纸杂志上频繁地看到基金经理发表对于市场的看法。一直注意基金经理策略的投资者也许会发现,他们很少发表看空的言论。

  “基金公司都是死多头”,这是很多人对于基金公司市场运作的看法。那么,基金公司是怎么个死多头法呢?

  2009年10月的一天,笔者去参加一个基金经理见面会。根据会场上的记录,这位绩优基金经理对于后市的看法是这样的:目前的市场处在一个“不尴不尬”、“不上不下”的位置上。目前市盈率接近30倍,靠估值提升市场的空间不大;但同时经济上行,企业盈利在上升,在这个估值水平上下跌的空间也有限。进而他指出,在目前情况下的策略只能是关注那些业绩较好的公司。

  如果从上面来看,基金经理对于后市的看法是中性略偏正面的,基金经理的原话中也提到了“中性偏正面”。

  但两个小时之后,记者收到基金公司的新闻通稿则出现了不小的偏差:

  “基金经理某某昨日表示,由于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转好趋势明显,且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因此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走势仍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业绩良好的企业将获得追捧。

  “某某认为,三季度的市场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投资者信心不足,但从长期来看,它使得市场内的泡沫得以挤压,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为下一步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9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9)
  经过基金公司营销策划部门的润色之后,基金经理的观点变成了如上描述的样子。区别在于:第一,基调变了,基金经理原本是“中性偏正面”的看法,现在变成了“相对乐观”的看法;第二,基金经理指的估值的问题,并不是单方面强调下跌的空间有限,同时也讲了上行的空间有限,而在通稿的第二段中,这一点并未得到体现。总体来看,基金公司就是把基金经理的观点中偏空的地方减弱、偏多的地方加强。

  熊市里基金经理的观点仍然乐观

  2007年底,笔者去探访一些基金经理时,他们仍然对市场发表乐观的看法。

  以下这一段话是笔者从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报告中摘录出来的:

  “经过四季度的下跌,A股市场的高估值已经得到了有效释放。未来的A股市场将以结构分化为主,临近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的股票和行业可能会受到市场的关注。”“

  这是2007年基金的第四季度报告。第四季度报告的发布时间已经到了2008年的1月份,这时,基金经理仍然认为“高估值已经得到了有效释放”。后来的投资者自然可以看到,2007年第四季度的下跌远远没有将A股的高估值“有效释放”。

  这种情况尚可以理解,因为极少有人能在市场拐点来临的时候看得很清楚。

  不过到了2008年的中期过后,基金经理虽然私下表示市场的下跌可能短期难以好转,但在公开场合也很少有人发表这种意见。

  同时,在基金的报告中,从字面上你仍旧看不到明显的看空语句。也是上面那位基金经理,到了2008年7月份说:“持续两年之久的单边上扬局势已经结束,在估值回到合理区域后,我们相信有一些公司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寻找今后有持续发展竞争力的企业将是我们应做的工作。”

  基金经理也在时刻修正自己的看法,使用“在估值回到合理区域后”、“长期投资价值”之类的语句,体现出的是基金经理并不看好短期的市场,但是在字面上,你仍然找不到看空的字句。其实,在短期不看好的时候,基金经理们往往会避实就虚地说“中长期仍然具有投资价值”。

  总起来看,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任何时候都会尽量不说“这个市场已经不具有投资价值”这样的话。因为如果市场不具有投资价值了,私募基金可以撒手就走,公募基金却不行,它们需要和市场玩到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6676.html

更多阅读

第16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6)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2.创新封闭式基金:不断诱惑你的基金  创新封闭式基金——同样是2007年开始出现的一类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冲击远远没有分级基金那么大。不过,这种基金充分利用了人们逐利的心理,因而也具

第15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5)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2009年5月,市场上出现了名为“长盛同庆”的创新可分离交易基金,在发售当天就卖出了146亿元,成为当时的市场热点之一。  在私下里,不少基金公司的专业人士和记者都感叹:这真是一个“捞钱

第14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4)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一些投资者也许并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盲目相信一些研究所的报告,而不考虑到研究所和基金的真实关系。所以,对于一些新基金的推荐报告,你别太当真。当然,那些用数据说话的榜单,大部分时候还

第13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3)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显然,越是在行情不佳的时候,员工自购数量也越可能大,以此来支持自家公司的发展,加上员工自发的购买基金行为,投资者很难从中获得太多关于基金业绩的信息。  图1-8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基金铁

第12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12)

系列专题:《透析基金的秘密:明明白白买基金》  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自购不代表基金公司的信心,那基金公司准备赎回自购基金的时候是不是代表市场危险了呢?  让我们来看另外一些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末,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当时基金公

声明:《第9节:看透基金公司的行为(9)》为网友佣兵一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