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卖米 塑料大亨王永庆谈发家法宝



   15岁背井离乡,靠200元钱起家开小米店,上个世纪50年代初成立台湾塑胶工业股份公司,如今,他的台塑集团已经拥有16家大企业,每年营业额1650亿元新台币,他就是王永庆。被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有着怎样的人生哲学,他如何走向成功,他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家常话》一书,收录了他的16篇演讲稿,从中您也许能得到启示。

    

    经验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王永庆卖米 塑料大亨王永庆谈发家法宝
    我很喜欢汽车大王福特说的一段话。他说:“我起初在农田里工作,以后我曾修理打谷机,后来又操作锯木机。”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猜想,如果他是在自己的农场,在自己的田地工作,很可能后来不会转到锯木场去操作锯木机,即使田地是他家自己的,也可猜知小农家庭必定是穷苦的,所以才会由农场转到锯木场操作机器。他是世界有名的汽车大王,如果没有这一段话,我们不会料到他的青年时代是做小工的。

                  

    他曾经修理打谷机,这句话对于他的成功有重大的意义。打谷机虽然是构造很简单的机械,他不是机械工程系出身,对机械并不内行,但经过修理打谷机的经验,他便得到粗浅的机械知识,这个知识对于他后来的汽车事业,一定有极大的帮助,如果他没有这一段经验,恐怕创造汽车的构想,就不会实现了。

                  

    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有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我有文凭、有学问,自认是懂事的了不起的人物,凡事自恃,不检讨,不认错,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不甘“做一点有用的事”。想要做大事,不只做一点,却从来不一点一点实实在在做,动脑筋专为取巧占便宜,好大喜功,贪图近利,不做有根基的小事,不由基础做起,这样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企业里如果这样的人占多数,真是非常危险的。

                     

    大家都“做一点有用的事”,以家庭来说,必定圆满安乐,鸦以企业来说,一定蓬勃发展,鸦以社会来说,必定富强进步。

                  

   有一句话说:“不因善小而不为。”不要看轻了“一点有用的事”,凡事由基层做起,汲取最基层的经验,有如高楼大厦的基础,经验的累积也像建筑,多一样是一样,有一天用到了就是宝贝,经验不嫌多,越多越好,越丰富越能保证我们的成功。

   

    经验可以增进智慧  中国人有勤劳的美德,天资聪慧,但为什么赶不上人家发达国家呢,这个问题各位不妨加以思考研究一番。我很了解刚从学校毕业到社会上服务的青年朋友,每个人都抱很大的志气,想要大大表现一番。我认为出发点的观念很重要,社会上这种工作出发点观念错误的人很多,所以我特别提出来,各位刚开始做事,不能不注意。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发达国家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无论人、事、物的品质,都有显著的差距,每次新进人员在一个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感到失望。要解除这种失望,首先需在观念上端正起来,不要挑剔工作,为了充实自己的经验,任何低下的基层工作,都要吃苦耐劳去做,找工作做,不要放松自己,这样就不会为一时的低层工作或职位不高而失望灰心。

                  

    “做一点有用的事”,可以有贡献,同时获得经验充实自己,这便是最好的报酬。经验丰富了,自然奠立未来成大功、立大业的基础。以这样的观念做事,金钱便是副产品;相反的,如果不是为了汲取经验,只为追求金钱而工作,这样的工作一定很痛苦,并且永远不会满足,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在做没有根基的事业。

                  

    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充分说明经验可以增进智慧,经验可以使你创造事业,当然财富跟随而来,所以福特说,经验是人家抢不去的东西,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台塑关系企业的管理仍然未上轨道,时刻在追求改善不合理的现象。虽然今年的业绩比去年进步,但我们的产品大部外销,需要应付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便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明年的业绩预算盈余20亿,和同为发展中的国家及地区,甚至和发达国家相比不算太差,也证明我们的经营管理有些进步。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自满,自满就会停顿,就会落伍。

                     

    台湾人吃穿太浪费 

                    

    各位也许少有机会出国,或者出国的时间短,只是走马看花,比较难以能够深入体会先进国家和地区与我们的差异。先进国家诸如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他们国民的生活情形绝对和我们这里不一样。我们这里的有钱人穿得一定比他们好,一套西装动辄好几万块钱。

                  

    一个月前,朋友送了我一套西装料子,我请了裁缝师傅来家里量尺寸,裁缝师傅乘机向我推销,要我多做几套,我告诉他以后我会做,当我需要的时候。我说我不是怕多花几套西装的钱,这点钱我并不会吝惜,但是我认为需要的时候才做西装。这位裁缝师傅说我太节俭了,他告诉我,他接受某医院订制200多套西装,全部指定要英国料子。因一时无法应付,专程到香港去采购衣料,昨天才回来。据他的了解,这些西装是要分发给那家医院的医生,每位医生数套。他说:这还是很普通的,他的顾客之中有好几位都是一次就订制十套以上的。

                  

    我们岛内似乎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如果不是世界一流的料子,做出来穿在身上就会浑身不舒服,感觉腰伸不直似的。刚才理事长说到,其实一套西装,两万元钱也好,3000元钱也好,穿在身上感觉都差不多的。

                  

    依我看,1000个美国人当中,大概没有几个会穿上一套超过新台币1.5万元的西装,大概穿的西装都是几十美元,最多不会超出100美元的。这个我看陈校长也许比我更清楚,现在他身上所穿的西装大概就是100美元之内的,这是他在美国养成的习惯。

                  

    欧美的先进国家,到了晚上,大部分人留在家里享受温暖家庭生活,很少在外面闲荡、游乐的。他们比我们在吃的方面简单得多,但是用的方面,则比我们考究得多。一套桌椅用了三代,将近100年,虽然很旧了,但是都很珍惜。桌椅能用100年,显示材质、做工都极为讲究,我们类似的用具,能用个五年、八年的,就相当不错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7011.html

更多阅读

管理小故事-王永庆买大米 王永庆谈中国式管理

这几天都在忙着在网上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央企业班组长管理培训,那么多课程,12月份就要考试进行资格认证,我都有点发蒙了,做了那么多年的管理,要是认证通过不了,多丢人啊。课程中有一个关于企业战略认识方面的故事,读完之后思考了很长时

王石谈留学 王石谈成功

王石谈留学体会王石谈海外游学:跳出来看中国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文摘)10月3日,王石结束哈佛大学为时两年半的学习,前往剑桥大学开始了新的游学旅程。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发起的游学计划里,王石的身份是“辅导员”。王石说:在哈佛的学习,

“王永庆卖米”的启示 王永庆卖米

这是前几天我在企业员工素质培训中所讲到的一个实例,整理之后贴博与博友共分享,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对朋友有所帮助。“王永庆卖米”的启示徐宜发企业家王永庆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台湾具有“塑料大王”之称的王永

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 卖米卖出的亿万富翁

做生意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这里讲的是两个亿万富翁卖米故事。  奥康的老总王振滔当初做生意时的卖米经历。初创业的王振滔开个小米厂。他卖米与众不同,别人100斤稻谷打出80多斤米,10多斤糠,王振滔却只打70多斤米20多斤糠。100斤

声明:《王永庆卖米 塑料大亨王永庆谈发家法宝》为网友野心与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