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大易与管理(10)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管理者依据大易“象、数、理”的连锁作用,从现象、数据来推理,做出合理的决策。

  同时,管理者必须配合自己的品德修养,心正意诚,推理才能准确。

  组织目标光明正大,自己坚守“中以为志”,时刻拿“中正”作为“心志的指针”。一方面追求组织的生存发展,一方面善尽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心安理得地趋吉避凶,才是“行中道”的有效表现。

  3?达成不忧、不惑、不惧的理想

  生存在忧虑、困惑、恐惧的状态,是一种遗憾。如何“乐以忘忧”、“学以解惑”、“敬以不惧”,便成为个人和群体的努力目标。

  管理者有理想、有抱负、努力不懈,不但为业绩,而且为安人;不但实现个人理念,而且弘扬中华文化,自能乐以忘忧。

  大易哲理,足供终生学习;不断观象、玩辞,有所体会、有所领悟,可以从中解除各种经营管理的困惑。

 第19节:大易与管理(10)
  得到大家的扶助,彼此敬业,共同以不变应万变,当然有所为有所不为,免于恐惧了。

  美国式管理,由“权变理论”到“情境领导”,逐渐趋向“大易管理”。日本式管理,由“终身雇用”到集体跳槽,也倾向“大易管理”而修正。随着21世纪的来临,大易管理的威力,正逐渐展现。研读易理,以宏大事业,完成理想,实在是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三、大易管理就是依易理而行

  大易管理,其实就是“按照《易经》所揭示的道理,来实施管理”。

  但是,“理”不易明。《易经》的道理,实在“很难说”。中国人遇到问题,往往回答“很难讲”,就是这个原因。

  站在很难说、很难讲的立场来讲话,代表一种审慎的态度,丝毫不敢大意。不像现代的中国人,抢麦克风,“我有话要说”,然后死抓着麦克风不放,却在那里乱说话——不但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而且耽误了正常工作的运行。

  中国历史,代代都出现一些“乱说话”的“英雄”,结果不是不得善终,便是遗臭万年,岂能不引以为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7951.html

更多阅读

第38节:大易的功能(10)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2?义理的天  “天”看起来在我之外,实际上“天”所昭示的义理在我的心中,所以人的心便是“天”。我们常说“天理良心”,意思是人凭良心,即顺天理,“良心”和“天理”两者是合一的。  

第28节:大易与管理(19)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絜矩之道的定位,正是今日所谓分工专职。组织成员各有所司,而又彼此配合,共同朝向目标,尽力而为。经权之道的定性,则是依据安人的原则,审视时、地、人、物、财的变数,给予合理的措施。  至

第27节:大易与管理(18)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管事的部分应该尽量科学化,大易管理必须采用科学的办事精神,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大易管理,在以“正德”、“利用”、“厚生”之道,来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工具。因此科学要和伦理相结合,即

第26节:大易与管理(17)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管理不可能不竞争,可是对内、对外,都不可能公平,所以“不争则已,一争就不择手段”。大家都寄望于“良好的游戏规则”,却又坚持“现行的游戏规则对我不利”,因此公然不遵守规则,还理直气壮地

第25节:大易与管理(16)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均衡指择乎中道,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是一种“不偏倚”的状态。中国人自称“中国”,不是自以为居天下之中的上国,而是以“中”立“国”的意思。中国自古以来,便能时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所以包

声明:《第19节:大易与管理(10)》为网友终度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