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5)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我们必须意识到不管是美国经济还是西欧经济都已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美国经历了很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但是每次它的经济都能出现根本性的复苏,这证明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社会的自我修复能力非常好,它每次都能从危机中以更强的姿态走出来。我并不觉得这次金融危机跟历史上的其他经济危机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很可惜,一些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员,过度自信,低估了美国的自我修复能力。我希望这种过度低估美国自我修复能力的态度,不至于对中国的很多政策产生影响。否则,这反而会让中国错失一些未来的增长机会。

  问:在2004年和2005年以后,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在海外公开上市,它们在业绩上的表现越来越好。应该怎么去理解这一点呢?

  陈志武: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是要看到背后有几个非常关键的原因。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肯定能享受不少WTO红利,主要表现在一些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企业拥有了更好的贸易机会,包括机械制造业。WTO红利包含的这些机会主要由国有企业和一部分大型民企直接享受,其他行业的企业也通过外溢效应间接分享。出口企业向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了很多的重型机械、设备等,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的机会。但是很遗憾,国资委把这些都归功于自己。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你刚才提到的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以及一些大型国企的股份制改造。这些国企利用香港联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等美国资本市场提供的上市机会,到海外上市,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本身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透明度、管理行为以及业绩上的影响。

  很多人以为这些大型国企的改善是因为有了国资委更好的监管,有了宏观调控的政策。这种看法很肤浅,他们没有看到资本市场提供的无形监管、监督和约束,以及这些看不见的手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改善。

  问:资本和金融的进一步全球化,是不是可以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解决很多融资上的问题?

 第68节: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5)
  陈志武:的确是这样,这些年幸亏有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在过去给中国的民营经济提供了非常大的推动力量。我们可以看看中关村,看看今天中国的太阳能制造业。对于太阳能制造业而言,从VC、PE到最后上市,如果没有美国资本市场多层次的支持,中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几年时间内成为全球太阳能制造业唱主角的国家。换句话说,正因为海外资本市场、私人股权基金、创投基金和证券市场的支持,才使得中国民营经济不至于在国有企业垄断的社会里被全盘挤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2837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菜篮子悲剧原因是国进民退 斗罗大陆转载的原因

原文地址:菜篮子悲剧原因是国进民退作者:人性本私形成菜篮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国进民退;低效的国企,依靠垄断政策国进民退挤占市场,却不能完成市场流通的职能;能够发现菜篮子悲剧的根源在于流通成本过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又可以有两种

2016年医药行业新政策 医药政策组合拳,助推国进民退

  继上世纪五十年代(即新中国刚成立时)的资本主义的“国有化”改造运动之后我国掀起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国有化浪潮。先是能源、钢铁行业,现在轮到了医药行业。不但中国医药集团,华润集团等央企大鳄四处“攻城掠地”,而且上海医药,南京医

国进民退 知乎 “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 之殇

  国有企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封建时代就有国家垄断盐铁资源,实行盐铁专卖;在资本主义国家,既有企业国有化的运动,也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浪潮,两者往往交替出现。可见,国企并不决定于国家的性质,在进与退的方寸之间

国进民退 标志性事件 “国进民退”的代价(1)

 主持人:  郭洪业  讨论嘉宾:  张明/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文宗瑜/财政部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郑磊/招银国际投资银行高级副总裁  夏保罗/中科招商副总裁  “国进民退”,这个并非是正式政策的概括性

工业4.0五大经典案例 国务院专家解析国进民退五大类案例

  “国进民退”五大案例背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 | 马骏  “国进民退”是有歧义的概念,有时指宏观经济结构总体变化趋势,即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上升;有时指个别企业或行业的案例,即国有企业进入了

声明:《第68节: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5)》为网友场面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