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gaga对中国人看法 《汉学菁华》第十三章中国人有关灵感的看法



“灵感”这个词在被用于中国人的说法时,必须要对其作一种意义甚为宽泛的理解,以表达他们对于神之权威的概念,而这种概念贯穿于圣书的文本和背景之中,构成了圣人教诲的源泉和基础。

 ladygaga对中国人看法 《汉学菁华》第十三章中国人有关灵感的看法
由于中国人的圣书其内容都属于三个主要宗教流派的思想——且不说那些数不清的融合了三教思想的书——我们绝不能就此以为这三种宗教流派对于灵感这个话题的观点要比其他的话题更为谈得拢,事实上它们的观点分歧很大。要使唯物主义的道教、唯心主义的佛教和在伦理道德观上持撒都该主义①信条的儒教对于灵感的话题有共同的看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将在下面分别阐述灵感的概念在这三种不同宗教中所采取的特定形式。

由于中国人高度发展的社会结构、庞大的人口和悠久的历史给他们基本信仰的任何元素都带来了价值,所以为了使西方的读者能对这些感兴趣,话题必须得从中国人与基督教进行接触之前的某一个日期开始讲起。

从道教开始说起。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门宗教,道教最根本的思想是对于获得掌控物质的能力,以便能随意改变它的形式,达到使自己长生不老这种可能性的信仰。

所有那些已经升仙的人组成了一个统治物质世界和控制人类命运的万神殿。在唯物的基础之上,这一宗教流派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与不久前在西方世界曾风靡一时的所谓“唯灵论”极其相似的信仰体系。

然而,道教并不主张所有的灵魂都会被不加选择地运往彼岸,而是认为大部分亵渎的芸芸众生由于其肉体不足以抵御腐朽的入侵,所以最终会在空气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少数受到上天眷顾的人经过严酷的修炼,能够战胜他们的动物本能,并将其肉体修炼成金刚不坏之身。一个经常被用来描述这一过程的模拟就是他们有关金子演变的理论。道教徒相信黄金是由最初的贱金属经历了一系列的嬗变过程逐渐演变而成的,其中每一种过渡的形式都会遭到玷污或腐蚀,直至它最后达到炉火纯青,永不改变的完美状态。削铁如泥、傲对烈火的金刚石——“闪烁纯澈晶莹之光”的宝石——是另一个经常被用到的象征;倘若道家的炼丹术发展到足以能将那颗闪烁不朽光芒的宝石跟深藏在地球内部,已变成化石的碳,或是跟那些用于美化其表面的活性炭短暂形式联系在一起的话,它也许真的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道教徒对于这种理论的信念。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590.html

更多阅读

品《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道德经十三章

作者 / 张维彬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商朝历史很靠谱1 燕子:商人的图腾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夏朝讲完,我接着讲商朝。如果说第一王朝夏朝的历史还是朦朦胧胧、带有很多传说成分的话,商朝的历史就要靠谱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商朝的文字,而且,还读出了其中不少文字的意思。这种文字就是大

中国古代外交 《汉学菁华》第二十三章古代中国的外交(2)

……在依次访问了赵国、韩国和魏国的宫廷之后,苏秦又接着往东去访问了齐国的宫廷,向每一位诸侯都通报了他有关联合防御的计划,并且从他们每一个人那儿都得到了参加结盟的保证,条件是其他五个诸侯国也要参加。再往南,就是作为中华帝国南

古代外交 《汉学菁华》第二十三章古代中国的外交(1)

国际外交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门新的艺术,但却是一门他们能显示出色天才的艺术。从我们即将要进入的调查来看,我们认为它将会表明,对于中国人来说,它只是一门失传艺术的重新振兴——这是他们可以宣称先于任何现存国家而创建的一门艺术。

声明:《ladygaga对中国人看法 《汉学菁华》第十三章中国人有关灵感的看法》为网友日暮斜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