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3



我曾经说过一个结论,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时代管理是试图将一群人变成一个人;知识时代管理是将一群人还原成个体的本来面目”。其实就是描述在制造环境下和创造两环境下,组织如何对待组织里的个体。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3

标准化和个性化,犹如一个容器里的两样东西,个性化多一些,标准化就少一些,相反,假如标准化占据了容器的全部空间,个性化自然就被挤得没了影。而决定一个企业组织里,究竟是标准化少一些、还是个性化多一些?则取决于制造和创造的不同。

 

虽然当下的真实情况,“制造”和“创造”常常是相互混杂其中(譬如,一个企业可能既有制造部分的生产车间,也有创造部分的技术发明),可是,我们依旧需要很清楚的知道:是为制造、还是为创造?它的言外之意,我们需要走向其中的一个极端(无论这个极端是制造、还是创造),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组织如何管理组织里的个体。相反,假如长期在制造和创造之间摇摆不定、甚至试图在二者之间搞些平衡,反而会因为缺乏某种公平而导致一派(譬如制造派)针对另一派(譬如创造派)的激烈冲突。

 

l         创造环境下,个体与个体的关系

 

“创造”把个体逐渐推向了前台,貌似强大的组织逐渐退后。因为创造是一种基于个体的脑力活动,没人会白痴式的说,一双手(指体力)可以创造出商业模式。

 

不过,个体创造时代的来临,并不代表着个体可以单打独斗,相反,面对已经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江湖侠义式的孤胆英雄早已落伍。也就是说,逐渐退后的其实并非组织,而是组织早前使用的各种传统管理方法,包括了指挥、命令、绩效考核等等。通俗的说:我们可以命令一双手(指体力)按时或按量的完成生产任务,但我们却无法命令一个人的大脑(指创造)按时或按量的生产出创意。这就为组织在创造、而非制造环境下,组织如何管理个体提出了新的课题。

 

许多人有一个误解,那就是创造这件事,只关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事实上,在个人与组织关系背后,隐藏着一个时隐时显的影子,那就是(在组织环境下)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在组织与个体的关系中,其实存在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另一个层面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在工作范围之内,个体与个体之间是通过“责任”建立联系,而在工作之外的生活范畴上,则是通过“情感”发生关系(假如夫妻之间责任清晰、界限分明,恐怕这个家庭早就解体了)。责任与情感的相互对立,其实源于早前工作与生活的截然分离。譬如,一个(传统)管理者的口头语通常是:你不能把工作等同于生活!这就将“情感”排斥在了管理大门之外。可是,当我们将组织象外衣一样脱掉时,我们就会惊讶的发现:人和人之间可以仅凭兴趣或情感建立联系,跟居家生活方式没什么两样。

因此,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工作关系,也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通过“责任”建立联系,另一种是通过“情感”发生关系。

 

实际上,在制造环境下,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工作关系,其实是由机器本身决定的。譬如,一个工人和另一个工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既不是由上级主管安排的,也不是个人与个人相互商量的结果,而是机器本身将生产环节分成了“上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最多,上级主管只能对机器所对应的个体进行调整,却无法改变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生产)关系。这时,责任或责任心就变得十分的重要。

 

可是,在创造环境下,试图使用“责任”建立或连接工作与工作的想法,却失效了!因为想要责任发挥作用,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首先“界定责任”。可在创造环境下,界定责任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个体的(脑力)创造活动,很难清晰的划分上一道工序、下一道工序,甚至连任务本身都很模糊难……。我们不能很荒唐的对一个创意人员说,你思考上半段吧,我来思考下半段。换言之,由于创造本身无法划分为清晰的责任,这时,“情感联系”就会超越“责任联系”而凸显出来。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真正的朋友之间,并不畏惧争论、争吵、甚至反唇相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怎样的分歧与争吵,依旧有“情感”这根线把他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相反,假如只有清晰的责任、没有扯不断的情感,一个创意人员和另一个创意人员之间,早就因不断争吵而分道扬镳了。

 

其实,创造这件事,更多的是与(个体)生活方式发生关系,而并非是与(组织)生产方式建立联系。譬如,一场球赛和一个创意之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在传统管理者眼里,球赛是个人的业余生活,你可以去参与或观看,但它跟工作没有什么联系,可是,一个创意人员却在冥思苦想中,忽然因射门这一精彩场面而迸发出灵感。这时,你再也不能说球赛和创意无关了。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之间,通常是因为相似或相同的生活方式,建立起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在创造环境下,个体与个体之间,通常是不分主次的“圆桌会议”,而并非等级分明的“长桌会议”。相反,假如最高管理者事先定了调子,那叫命令或统一思想、而不是创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4726.html

更多阅读

对家族企业管理的研究 家族企业管理的竞争力在哪?(一)

       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肯定是与其适应特定外部环境的自身优势密不可分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准家族成员,而

走出流程管理的误区:效率≠效果(二)

  怎样才能做到重视效果呢?   首先,要重视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所谓合理性就是必须能够根据企业的核心价值线来打造企业流程,所谓科学性就是必须组成一个严格的PDCA闭循环系统,这两个缺一不可,相得益彰。   其次,选取并确定阶段里程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6

譬如,马云作为电子商务的领袖,几乎没有人说他“很极端”,他是以笑面虎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但事实上,从管理层面而言,马云不但十分极端、而且顽固不化(坚持的意思)。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5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官方正式发布的消息,组织氛围却恰好相反,它是通过“听说、耳闻、传说”等等不实的传闻而产生的所谓小道消息。有些人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视为组织文化的洪水猛兽,其实它就是组织氛围所散发出来的气氛或信息。

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4

所谓“圆桌会议”,意味着一个管理名词的出现,那就是:组织氛围。一般来说,创造的场景,总是热热闹闹、打打闹闹、近乎随意的发言或质疑的状态,相反,不苟言笑的板起面孔的一副训诫状,多半与创造这件事无关。我们常常评论说,这个组织的氛围很不

声明:《管理的智慧:一体两面(中篇)3》为网友拥我家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