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收购韩国双龙 大众收购双龙非明智之举



从去年世界汽车市场陷入低迷以后,汽车企业纷纷陷入经营困局,甚至一些企业因为缺乏持续的现金流而放弃品牌,高插“稻草”寻找买家。

不过,随着售卖公司的增多以及寻找买主的努力,收购消息甚至谣言满天飞,更多的公司介入收购行动,多家公司在一家公司收购上展开激烈竞争,一家公司对多家收购目标展开调查甚至实质介入,而更多的公司则是在收购战中铩羽而归。

最近,又有消息传出大众要收购双龙,为此许多人开始质疑,对于把上汽这家大股东一度折磨的死去活来的韩国企业,大众真的敢惹祸上身?

媒体对于大众收购双龙的猜测来自于大众监事会主席皮耶希对于大众品牌扩张的一番论断:大众如果有12个品牌会更好。

如果此话的理解是大众未来要通过扩张来增加自己的品牌阵营,那么就一定是双龙汽车吗?何况皮耶希的话并不能完全作为品牌阵营扩张的正式宣言。

从市场扩张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市场形势的确对大众有利,现在的收购价格无疑是物超所值。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大众收购双龙以后获得的会有多少?

韩国工人的力量,相信大众汽车的高层已经看到,同为亚洲人的上海汽车尚且摆布不了,远在德国的大众能够摆平吗?

也许,韩国人也有崇洋媚外的心理,他们从心理上好像就不愿意接受中国汽车企业的管理,哪怕是帮助,反而对于德国人,有些崇拜,最起码,德国人造车的时间比韩国人要长得多。

但是,看看韩国的汽车发展历史就应该明白,韩国人很少崇洋媚外,他们的民族性,或者说爱国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他们的市场排斥外国货,自然对于德国人也不例外。

比较成功的例子应该是通用并购大宇,在与福特的竞争中,通用后来居上。而且利用韩国的技术平台生产出在中国市场畅销的凯越。不过,也仅此而已,现在美国人被迫放弃了韩国平台,转向欧洲的欧宝,那里才是美国人竞逐世界世界市场的核心源泉。

对比韩国与日本的企业可以看出,日本的企业一般在世界上都是自己投资建厂,很少有收购兼并,而韩国企业则反过来,韩国企业很少被有被国外兼并收购的成功案例。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 大众收购双龙非明智之举

大众希望打破这个神话吗?皮耶希的一句品牌的话,引发了媒体的众多猜测,但是不管如何,双龙不应该是大众走期望向世界第一的其中一块垫脚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944.html

更多阅读

李书福经营秘诀:狂人的张收进退

  放眼今年的汽车界,东风集团于去年末今年初在香港完成的集团整体上市、上汽处理韩国双龙汽车工人罢工,其事件本身的重大性和对产业长远的影响都要胜于吉利今年的所作所为。但不论是在中国公众还是国际业界人士看来,李书福始终是中

美特斯·邦威:大众裁缝的非寻常之路

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服装业在产品开发、品牌文化、运营模式和市场开拓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资本。近年来受汇率变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中国服装业面临着新的考验。   始建于19

上汽 双龙 上汽收购双龙案彰显中国制造业外购软肋

 《投资家》:上汽收购双龙的失败看似是双龙的问题而直接导致上汽巨亏。从收购背景上来看,当时中国上汽一方存在着怎样的失误与问题?其失败是否与政府主导的“走出去”战略有关?     郑磊:现在距离收购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谈论当初的

声明:《上汽收购韩国双龙 大众收购双龙非明智之举》为网友薄凉小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