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经营秘诀:狂人的张收进退



  放眼今年的汽车界,东风集团于去年末今年初在香港完成的集团整体上市、上汽处理韩国双龙汽车工人罢工,其事件本身的重大性和对产业长远的影响都要胜于吉利今年的所作所为。但不论是在中国公众还是国际业界人士看来,李书福始终是中国汽车界不可替代的标志与符号,他创办吉利的九年就是中国人打造自主品牌轿车的战斗史。

  2006年的李书福可以用一张、一收,一进、一退来形容。

  先说一退。在刚刚落幕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曾经代表中国参加法兰克福、底特律等国际顶级车展的李书福选择了缺席。究其原因,是李书福不满展会主办方给吉利提供的参展面积。双方数次协商不妥,李书福决定“干脆不去了”,并把参展产品放到了位于北京远郊的吉利大学展馆厅内。对此,有人评价说李书福在“耍大牌”,也有人说李书福的这种脾气或者说是魄力是难能可贵的。在众说纷纭中,李书福以他一贯的另类风格演绎着吉利的张扬。

  但吉利的一进,即向中高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进军却是李书福所迫切渴望的。今年吉利除了推出金刚、远景等中级车以外,还效仿上汽整合全球资源的做法,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签署合资协议。该协议规定,吉利将为锰铜代工高档出租车产品,同时锰铜将协助吉利研发、生产一款高档豪华轿车,李书福称之为“小劳斯莱斯”。

  2006年里,李书福还主持了吉利的一张一收。在汽车产业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吉利原有四大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5%的情况下,吉利大举扩张产能。李书福继去年在兰州、湘潭设立生产基地后,今年又传出在慈溪、济南、哈尔滨、成都等地建厂的消息。但这种扩张并未得到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有消息称吉利计划筹建的诸多新基地中只有湘潭一个获得国家批准。快速圈地虽然进展不利,但李书福的“杯酒释兵权”进行得干脆利落。今年10月底,李书福从徐刚(上海华普汽车董事长)手中收回了华普的独立经营权。

  不过,在李书福看来,吉利的2006并非没有憾事。吉利在高呼了多年的“进军欧美”市场一事上缺乏实质性举措。这种停滞是李书福无法容忍的。他亲自下令解雇了吉利美国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约翰·哈默,此君年过七旬,上任不足一年。之后,李书福悄无声息地请来了曾任华晨汽车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的赵福全出任吉利副总裁,而赵的另一个头衔是吉利欧美汽车工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书福给他的首要任务是领军吉利进军欧美市场。

  和李书福相识了十年的老朋友形容说:“李书福在修炼,他这一年多来的变化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他已经从一个带头冲锋陷阵的将军变成了一个统帅。”

  有人预计,李书福的身家已经升到大陆富豪第25位,而当初他不过是一个120元创业起家、在冰箱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在海南地产热中摔过大跟头的年轻人。他的几次起起落落集中体现了浙商两种突出的精神气质:面对机会精明,敢为天下先;认准的事不放弃,对失败无所惧。

  开照相馆

  “我是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的。”李书福说:“第一不怕苦,第二不怕穷,第三当然更喜欢致富了!”他敢闯敢拼,豁得出去。他最早算得上做生意,应该是1982年的照相生意。“当时就是父亲给了120元。”李书福说。那年,李书福19岁,高中毕业。“刚开始根本不是照相馆,就是买了个小相机,骑个破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李书福并不愿多回忆那段历史。李书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错,半年后赚到1000元,他正式开起了照相馆。

  “垃圾”淘金

  一年以后,李书福迈出办企业的第一步。李书福经常买一些零件自己组装照相机。喜欢鼓捣的李书福,在洗相的过程中发现,用一种药水浸泡,可以把废弃物中的金银分离出来。李书福开始把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后来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为这个项目,李书福投资了1万元。虽然这些钱大部分来自生意不错的照相馆,但李书福还是义无返顾地把照相馆关了门。“这个到现在别人还做不了。”李书福至今对这个生财之道感觉良好。

  冰箱“逃兵”

  时间到了1984年。李书福后来的简历,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年开始写起,此时他的名头是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在吉利汽车流传的故事是,这一年前后,李书福有一次去一个小鞋厂定做一双皮鞋,发现鞋厂的4个工人都在给冰箱做一种元件。现在看来,浙江所谓的“小狗经济”,那时就已经开始了。

 李书福经营秘诀:狂人的张收进退

  那时候,冰箱在北方一些城市还绝对是供不应求。李书福回家后也开始生产这种冰箱零部件。据说,一开始,李书福就是自己一个人生产,然后装包里,骑自行车把零部件送到冰箱厂。后来,李书福和其他几个兄弟一起成立了冰箱配件厂,他出任厂长。这时李书福做出了一个更大决定———生产电冰箱。在1985年前后,民营经济还没有获得正式承认,电冰箱这种国家统一配售商品,不可能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生产。

  但李书福决定冒险。1986年,李书福在自己研发、生产出电冰箱关键零部件蒸发器后,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电冰箱。到1989年5月,冰箱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并与青岛红星厂合作生产冰箱、冰柜。北极花冰箱当时已成为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产品。1989年,李书福这个26岁的北极花冰箱厂厂长,已经是一个实足的千万富翁。但冒险让李书福付出了代价。1989年6月,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民营背景、戴着乡镇企业“红顶”的北极花,自然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

  后来,李书福离开北极花怀揣上千万元来到深圳,身份是学生。这是李书福第一次外出学习,到目前为止,他分别在深圳、上海、哈尔滨三地的大学进修学习过,他能说一口较流利的英语。其实,现在国内冰箱行业的名牌美的与科龙,当时同样没有上国家的定点目录,但它们还是通过各种办法坚持生产了。这可能对后来李书福虽然没有取得轿车生产目录,却坚持要通过各种办法生产汽车是一个推动。

  在深圳学习期间,因为装修宿舍,李书福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市场前景不错。随即返回浙江台州,联合兄弟开始重新创业,生产这种材料。装修材料给李书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成功,直到现在,这份产业每年还有上亿元的利润。

  海南之败

  李书福最大的商业失败在海南。1992年前后海南房地产热潮正猛,李书福带着数千万元赶赴海南。“海南地产热那一段,几千万全赔了,人都回不来了。”李书福说,“这一段就不要讲了嘛。”李书福在海南进行房地产生意不到两年,做了些什么项目,李书福很少向外人谈起,在他个人的介绍中,这一段也被省略。海南房地产的失败,李书福说,给他最大的教训就是:“我只能做实业。”一个月前,吉利汽车实现香港上市。李书福说,有关资本市场的事,有专门的人来做。“我不懂这一块。”

  足球投资

  与他在海南房地产失败不太为人所知不同,李书福从足球行业仓促退出那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上新闻。2001年3月16日,吉利集团与广州签署协议进入广州足球队,随后广州吉利足球队晋级甲A失败。10月4日李书福宣布退出足球行业。但他没有选择默默地退出,而是揭开了国内足球的一些“黑幕”。“足球黑幕”因为李书福的高调退出以及他点名道姓的批评而成了热点话题。之后,媒体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足球“反黑打假”时,被冠上“大炮”之名的李书福又选择了沉默,到现在,他几乎不再提及这段历史。“失败,这些都是实践的过程,这些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李书福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184340.html

更多阅读

历史是一面镜子 李书福是国企老板的一面镜子

央企在京城房地产业的豪迈壮举和此后国资委的撤出令引起了媒体的热议,但是,如果不仅仅将目光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我们就会发现,所谓地王问题绝非只是国企应不应该进入房地产业的问题,而是国有企业究竟如何认识和定位的问题。在这方面,三十

李书福:该走的路我清楚

李书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   公司名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申领牌照时间:1997年开始,2001年吉利进入国家经贸委汽车目录   此前身份:摩托车制造商   获取牌照的关键因素:以合资方式打“擦边球”,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当

李书福:执着的民族造车人

  2005年,李书福个人在企业界并没有绽放出多少异样的光芒,但吉利的影响力和形象力却日益彰显,盘点“十五”,这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少了他,汽车界会平添几许寂寞,锐减几分活力。   由一个年产几千辆轿车的地方小厂,成长为年产超过15

吉利李书福:一个人的舞蹈

  9月13日下午,德国法兰克福车展,展览大厅首层4号馆,B15展位,204平米展台,其背景———盛放的粉色牡丹,由美国著名设计师设计;其前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揭开一面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下是一辆轿车,名字叫做“中国龙”。   这是中国

李书福:汽车狂人和他的“全明星”团队

逆势海外收购、利润大幅增长,汽车狂人依靠与之互补的团队令中国最大规模的民营汽车公司脱胎换骨  2009年3月27日澳大利亚时间凌晨4点,刚刚讨论完收购合同全部细节的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尹大庆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

声明:《李书福经营秘诀:狂人的张收进退》为网友一个人的自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