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恨你几回回 汽车,是该爱你还是恨你?



  昔日,听信萧何的建议,刘邦启用韩信,终于消灭了项羽;后来,也是因为萧何设计,韩信丢了性命,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今汽车与人们的关系正如韩信眼中的萧何,让人又爱又恨。

  今年前三季度汽车销量达到了近千万辆,专家预测全年有望超过1300万辆,而且目前汽车保有量将达到7500万辆,且增速不减。庞大的汽车大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证明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证明着社会建设的成就,毫无疑问中国已经迎来了汽车社会。

  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汽车,是该爱你还是要恨你呢?

  中国的人口政策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现在的计划生育倡导的是"提倡优生,不再奖励多生"的主题。然而,中国的汽车业不但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反而鼓励多生、快生,车企、政府像等待下一个孩子的出生一样的兴奋,同时用期盼的目光注视着汽车工业。现今,中国汽车市场仅用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国。

  汽车虽然给千家万户出行带来了方便,同时,在各个大城市的街道都能看到川流不息的私家车,尤其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拥堵、塞车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口干舌燥、心中烦闷,驭车而不达。

  近年来,城市出现最关键的问题是汽车的增长速度高高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长,所有的机动车道、停车场、大街小巷甚至各处空地,都有汽车的靓丽身影,整个城市陷入汽车的汪洋大海。北京市市交管部门提供的数字称,截至今年8月底,本市汽车保有量已达381.8万辆,预计明年年初,这一数字就将突破400万辆。

  记得小时候,很多人愿意追在汽车屁股后面闻那股汽油味,图个新鲜。如今,我们的空气几乎充满了那种"新鲜"。日复一日的汽车尾气,让人类生活环境受到了重大的改变,我们吸入的空气不再清新。

  不少北京人抱怨说,以前胡同里可真是安静,现在一天到晚,车子一辆接一辆地过。到了晚上,路边儿停的都是车,想遛遛弯儿都没地方了。满大街都是汽油味儿,除了车还是车,城市里有什么好看的?

  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勾勒的城市中,不停运动着的似乎只有两类:人和汽车。汽车也以成为我们的市民大家庭中的一员,为我们提供了出行便利。但同时它们一样要吃要喝、要有漂亮的化妆品、有有温暖的房子,而且不断的出去逛街消费,同时,索要更多方面的需求,养一辆车比养一个人更费心力。越来越多的土地、道路、地下空间、能源、环境被车轮碾压进废墟。

  即使是人,也要对之趋避。无论你走在斑马线上还是绿灯下,都得战战兢兢的看看有没有车。家长告诉孩子的不是"红灯停、绿灯行"而是"路上没有车再过马路";红灯闪烁下,甘肃的老大爷手中板砖横飞,砸向那些恼人的不守规矩的"汽车"。咱们还是得让着车啊,不让哪成,咱们可没有老大爷那能耐?汽车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撞你没商量,简直成了凶器。

  汽车,昔时象征着财富、身份、小康、便捷等一系列美好生活的词汇已经渐渐蜕变了,犹如一支鲜艳的罂粟花,让人爱不起来!

  西方社会,有不少反对汽车的组织、个人、协会,视汽车为洪水猛兽?未来,我们的社会也将陷入这样的极端吗--生活因汽车更美好,美好的生活又毁于汽车?

 爱你恨你几回回 汽车,是该爱你还是恨你?

  当然,汽车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因噎废食是不明智的。如何做到"不限拥有,只限使用"需要政府的提早行动。否则,到了车满为患的时日,买车需要审批,岂不是回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势必也会产生更多的社会问题和利益纠葛,限量发放牌照的上海就是明例。

  通过采取泊车收费、空车限驶、路段限时等手段,引导不同区域内汽车合理发展;制定包括禁鸣、限定汽车尾气达标等政策,缓解车辆过多带来的种种压力;推行"无私家车",大力发展公交车缓解出行难题等等都需要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更多的实用方法也需要今后的摸索。

  如今,如果还沉浸在"汽车大国"的喜悦中而对即将面临的问题无动于衷的话,只会在将来措手不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6958.html

更多阅读

你是左脑人还是右脑人? 一般人用左脑还是右脑

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14%的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但是不到0.5%的人能非常迅速的在两种旋转中自由切换,

声明:《爱你恨你几回回 汽车,是该爱你还是恨你?》为网友蓝色之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