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大国》人重物轻:大国崛起



市场经济的鼻祖亚当8226;斯密在《国富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高工资不仅刺激了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且也是国民财富增长的自然征候。高工资并不决定于国民财富的总量,而决定于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比如,在英国治下的北美殖民地,也就是后来独立成为美国的地区,工资水平高于英国,最具发展的前景;英国是欧洲工资最高的地区之一,经济增长也相当强劲;中国则是到亚当8226;斯密生活的时代为止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是下层百姓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中国的发展早已经到了顶峰、陷入了长期的停滞。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亚当8226;斯密发表上述这番见解时,英国工业革命基本还没有发生;美国尚不存在,那13个偏僻的殖民地即使在美洲也不是经济的中心(当时美洲的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在使用奴隶的加勒比地区的种植园);中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然而,没过多久,亚当8226;斯密的预言全部应验:英国崛起为一个“日不落”的世界帝国;美国则来势更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而代之;最富有的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尽凌辱。这样的历史教训,足以让今日的中国惊醒。也许,中国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取代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如果中国不改变目前这种国富民穷、大国小民的状况,亚当8226;斯密200多年前的预言对今日的中国就也同样适用。

现代世界史,基本被英美两强国所主宰。自18世纪中期“七年战争”后,英国就成为了世界强权国家,到了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后奠定了其“日不落”帝国的地位。美国则在19世纪末开始取而代之,自20世纪起主宰了世界。在这期间,虽然两国不断受到来自德国、日本、前苏联等新兴力量的挑战,但最终仍能维持长盛不衰。以至于有人称现代世界实际上是被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所主宰。

那么,这种资本主义的力量在哪里?正在寻求大国地位的中国对此不可不察。

最近,著名的英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8226;艾伦出版的《全球化视野中的英国工业革命》(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对西方几十年来的研究进行了十分精彩的总结。对工业革命的传统解释,多集中于供应一端,即技术的发明创造,如珍妮纺织机、蒸汽机、铁路的诞生或工厂等新型企业组织的形成,传统观点传认为是这些技术和组织的突破把世界经济带入了现代。但是,这套学说到了20世纪就越来越受质疑。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学者的目光拓展到了需求的层面上。他们发现:促发工业革命的那些技术因素,在欧洲大陆基本都存在。比如荷兰、意大利、德意志地区的科技水平,都足以把世界带进蒸汽机时代。可惜,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些地区因为不具备市场潜力而没有被开发出来。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发生,是因为英国掌握着足以使这些技术创造利润的市场。

那么,这一市场哪里来?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况就是“人重物轻”。在18世纪,英国是欧洲劳动力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大概仅次于荷兰),逼得雇主挖空心思节省人力,最后采取了机器生产的模式。而机器生产需要的大规模投资在当时是前所未闻的,必须慎之又慎。只有在劳动力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时,用机器替换劳动力才是理性的投资。在欧洲大陆,大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与其购买昂贵的机器,还不如使用廉价的人力。最富裕的是几个小国,如荷兰和北意大利地区的城市国家,本身都不具备吸收机器提高生产量的市场规模。所以,欧陆国家即使有工业技术也不会采用。另外,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煤炭来驱动。英国则正好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特别是美洲的开发,使英国额外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原材料和燃料价格变得特别便宜,大大降低了用机器代替人力的成本。

 《怎样做大国》人重物轻:大国崛起
美国的情况更是如此。如亚当8226;斯密指出,18世纪中叶美洲英属殖民地的劳动力比英国还要昂贵。纽约州的工价比伦敦还高。同时,美洲殖民地资源更丰富,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更便宜。比如,弗吉尼亚州有著名的“50英亩规则”。由于劳动力稀缺,为了吸引劳动力,该州允诺每个白人男性只要登上弗吉尼亚的海岸,就可以免费获得50英亩的土地(一个标准的奥林匹克足球场为两英亩左右)。在那里人有多“重”,物有多“轻”,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在美洲殖民地尤其是后来的美国,用机器代替人力就更为迫切、更有利润。事实上,美国在19世纪末之所以能够超越英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能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经济体系为现代科技发明开拓了巨大的市场。许多英国发明的技术,因为在本国没有足够的市场份额而在美国首先得以应用。世界工业的中心也就从“人重物轻”的英国转移到更重人轻物的美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7049.html

更多阅读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怎样做大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9世纪末,面对西方列强的侵夺,李鸿章感叹中国碰上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非改革不足以生存。其实,21世纪的中国,也将同样碰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只是这一变局没有19世纪时来得那么戏剧性,因此也更容易被忽视。这一变局,就是中国的

为什么印度不控制人口 《怎样做大国》以市场控制人口

中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许多政策还是遵循着计划经济的模式;如果不进行改革,这些计划经济所遗留的旧制度将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的人口政策,即所谓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这一政策的核心,是以行

中国老龄化危机 《怎样做大国》教育与老龄化的双重危机

中国的教育开支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长期过低,在2002~2003年度还一度下滑,农村教育面临的困难极大。根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玉林的研究,1999年全国2 036个县和县级市中,有1 021个县的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不足10元。虽

《怎样做大国》新人口论:全球老龄化与中国的应对

2004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并不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改变人类命运的事件,而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突变。这种认识一旦转化为行动,就会对人类命运产生本质性的影响。自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以来,人口的过分增长,一直是人

声明:《《怎样做大国》人重物轻:大国崛起》为网友伯爵爱的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