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冷战怎么办 《开发自己》第二部分之从夫妻吵架来理解情绪化行为

 夫妻吵架冷战怎么办 《开发自己》第二部分之从夫妻吵架来理解情绪化行为


风雨中,高楼上突然飘下一张张百元钞票,20多人当街哄抢。6日下午,武汉汉口江汉路步行街长盛大厦门口出现如此一幕。

……

记者随后来到大智街派出所。民警称,钱的主人已经来过派出所,是一名30多岁的妇女。她称,因家庭问题和丈夫发生纠纷,丈夫随后将大笔钱扔出窗外。因涉及家庭隐私,她不愿透露太多详情,钱的金额也不说。但据目击者估测,当时飘下来的现金有10多万元。

这是刊登在2008年11月8日《商旅报》第10版上的一则社会新闻。透过这则新闻,我们虽然不能知道这对夫妻吵架的原因,但已经清楚地知道丈夫扔钱是一种情绪失控的行为。其实,几乎人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那一刻,情绪像失控的列车,自己完全丧失了驾驭的能力。心态平和时不可能说的话竟脱口而出,不可能动手的竟轻易出手,把本来有希望化解的问题搞得一团糟。像武汉那对夫妻往楼下扔钱的情况虽属个别,但夫妻恶言相向、同事唇枪舌剑的情况实在是屡见不鲜。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问一问,情绪化行为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情绪通常有一个不反应期。或者说,情绪是先于思考和理智的。在此期间,情绪会战胜知识,让你失去理性。在心平气和时人人都有的常识,此刻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旦被某种不合时宜的情绪牢牢控制住,你就会情绪化地判断周围发生的事情,改变自己看待世界和判断他人行为的方式。此时,情绪成为思维的“过滤器”,它不会或不愿意让不适合、不支持当前情绪的信息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时候的人往往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孬话好话都“拒绝收听”。所以,你要想说服一个情绪正处在不反应期的人将是徒劳的。

情绪的不反应期是人类进化的成果之一,是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危机自动处理系统”。当一个人遭遇危机时,这套“危机自动处理系统”就会独立于他的意识之外,自主而迅速地采取最恰当的行动。如果没有这套“装置”,一个人受到意外伤害的概率将会大大上升。比如,开车时,发现对面有车撞来,你自然地会紧急刹车,迅速打方向盘,无需进行思维判断。如此,你才可能避免灾难。在这种紧急情况下靠你的思维判断来处理,显然是来不及的,在你的大脑发出行动指令前,“致命接触”早已上演了。

|www.aihuau.com|12

当然,这种有益的不反应期必须是很短暂的,只要不超过一两秒钟,通常就会利大于弊。在那一瞬间,它用“内设程序”迅速地处理眼前的问题,使你摆脱困境或化险为夷。如果时间过长,几分钟甚至数小时,它一般就变成弊大于利了。情绪就会扭曲你对自己和外部关系的看法,出现不恰当的情绪化行为或其他更严重问题,甚至会酿成遗恨终生的事情。还是以驾车为例。当一辆车迎面撞来,恐惧的情绪使你迅速刹车或调整方向。危机化解了,你的情绪就会很快恢复正常。如果你一下子被吓破了胆,无法从恐惧中摆脱出来,你就不能够正常驾驶车辆,引发事故。同样,当一个人较长时间无法走出一种极端的情绪,说错话、办错事的情况就极有可能发生。常有人在做过了一件不恰当的事之后后悔地说:“我当时真是昏了头了!”这个“当时”就是过长的不反应期。

情绪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先于思考,未必准确。情绪反应在情绪诱因出现的瞬间产生,一般来不及思考,所以不一定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对的,会有错误的情绪产生。二是自然流露,不易控制。情绪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控制起来十分困难,所以有“情不自禁”、“情有可原”之类的说法。三是发展变化,不好预测。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发生,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变化。情绪的转换也很快,一个正在痛哭流涕的人,一旦知道引起悲痛的情绪诱因是假的,马上就会“破涕为笑”。《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中的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情绪的多变性与不可预见性。当林黛玉发现宝玉看的是《会真记》后,就“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并且笑道:“果然有趣。”可当宝玉借机说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来表达自己的爱意时,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生气地指着宝玉说:“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说到“欺负”时,“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黛玉刚刚还是春风满面,只一句话的工夫则立马“眼睛圈儿红了”,这种情绪变化的方向和速度都是宝玉没有料到的。对于宝玉来说,本是想顺势而为,借机表达爱的情感。而对于黛玉来说,以这种方式示爱简直就是对爱情的亵渎,是“欺负”她,伤了她的自尊心,是难以接受的。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即使过了“不反应期”,一个人也会有不恰当的情绪表现。这种不恰当的情绪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感觉与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对的,但表现的程度是不恰当的。当你的下属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到,给事业造成了损失,你自然会生气或愤怒,这种情绪是对的。但如果该情绪表现过了,下属则会觉得你小题大做,不近人情,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你的情绪表现欠了,下属则会认为你并不在意,从而我行我素,不利于纠正错误。二是情绪是正常的,但表达的方式不恰当。比如,运动员面对裁判明显不公正的判罚会有生气或愤怒的情绪反应,并由此提出抗议或申诉则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辱骂、推搡裁判,甚至罢赛,就不恰当了。三是情绪本身就是错误的,是不应有的。在异国他乡,“风险自动评估体系”往往不能适应,情绪反应经常会有失妥当,甚至是完全错误的。领导与下属之间、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误会、误解也会引发错误的情绪。

我们不妨依然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例,对不恰当情绪表现做进一步的说明。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一节中,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对丫环紫鹃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林黛玉听了,直气得“登时撂下脸来”,还哭着说:“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账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哭着下床往外就走。宝玉怎么也不明白林黛玉为什么会有这样激烈的情绪表现。因为他进来时就明明听到林黛玉在床上忘情地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之类,这不足以说明林黛玉心中对自己的爱恋是无限火热的吗?而且她自己口中说的不就是那些所谓的“混话”吗?其实,问题出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黛玉的情绪是错误的。宝玉虽然表达情感的方式不恰当,但对黛玉的感情却是真挚的,内心深处丝毫没有看轻黛玉的成分。黛玉对宝玉的情绪解读完全是一次“误判”。其次,宝玉的情绪表现方式是不恰当的。宝玉听了黛玉的“混话”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是正确的,本来宝玉的话所表达的内容、词语的实质是可以带给林黛玉爱情的喜悦的,但宝玉表达爱情的方式却伤了她的尊严,令她无法接受,说明宝玉没有掌握黛玉的性格特点。再次,黛玉情绪表现的程度是不恰当的。退一步说,我们可以理解为黛玉的情绪反应来自她的高洁,是对尊严的维护,但其情绪表现的程度也过于强烈了,让宝玉难以理解并接受,完全把“事件”的发展引向了自己所期望的反面。

冲动的行为过后,就会后悔。冲动威胁最大的还是冲动者自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768.html

更多阅读

轮子15寸和16寸 《卖轮子》第二部分16从天而降的竞争者

但是,一瞬间,一切都变了。向导者托比刚刚出差回来,就发现了最新一期的《轮子时代》(Wheel Age)杂志封面上赫然印着这样几行字:伍迪木轮面世了!伍迪木轮面世了!木头轮子的时代到来了!这期杂志从头至尾都是一篇又一篇关于木头轮子的报道。并且

声明:《夫妻吵架冷战怎么办 《开发自己》第二部分之从夫妻吵架来理解情绪化行为》为网友无始大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