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批智能经济企业 《开发自己》第一部分之从音乐家看音乐智能的培育



你相信吗?

老鼠在听了莫扎特的《G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后,学习和记忆力有了显著提升,其典型表现是走迷宫的能力大大增强。

这不是“愚人节”的玩笑,这是美国神经学家罗谢等人通过实从音乐家看音乐智能的培育

你相信吗?

老鼠在听了莫扎特的《G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后,学习和记忆力有了显著提升,其典型表现是走迷宫的能力大大增强。

这不是“愚人节”的玩笑,这是美国神经学家罗谢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而这项实验是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戈登8226;肖等人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延续。

|www.aihuau.com|53

1993年,戈登8226;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对学生在听莫扎特的《G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前后进行智力测验,发现学生在听完乐曲后的推理能力等多项智力因素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莫扎特效应”。这项实验被传媒报道后,全美凡是含有该曲目的CD被抢购一空。

法国文学家雨果,把音乐、数字和文字并列为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人类学家列维8226;斯特劳斯也曾说过:“我们如果能够诠释音乐,我们就能找到一把通向所有人心灵的钥匙。”英国数学家哈代则认为,正是音乐,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使人振奋、治疗哮喘,使哭泣的婴儿安静。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曾在德国学习小提琴,后创建“铃木小提琴教学法”,专门从事幼儿的小提琴教学,获得很大成功,曾带出西崎崇子等世界级小提琴家。他主张通过儿童早年良好的音乐教育,培养个性优雅、才能卓越、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青年,这个教育理念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教育革命。

音乐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并得到人文、科学、教育等领域里的大师们一致推崇呢?这需要从认识音乐智能开始谈起。

我们知道,音乐是以某种频率发出的、按一定规则系统地组合起来的声音。它最主要的组成要素是音高、旋律和节奏,然后是音质,也就是一个声音的特质。音乐智能是一个人对节奏、音高、旋律、音色的敏感度,其中包括察觉、辨别、表达、欣赏和创作的能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智能是偏向大脑右半球的。大脑右额叶和右颞叶受到损伤,就会给区别音调与正确模唱带来严重困难。而如果大脑左半球发生类似的损伤,虽然会对语言功能带来极大的困难,但一般不会给音乐能力造成太大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另一个有意义的现象,就是在人的身上,发现了惊人的与音乐智能有关的神经区域。一个人音乐技能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同、接触音乐的方式不同都会造成音乐智能与不同大脑神经区域关联程度的差异。因为,音乐智能与其他智能有着广泛和紧密的联系。如:附着在音乐上的符号,与数理、逻辑智能有联系;理解、安排一首乐曲的结构与一个人的空间智能相关联;乐器的演奏与身体-动觉智能有联系等。这就很好地证明了,音乐智能的开发,不仅对具有音乐天赋、准备以音乐为职业的人来说是重要的,而且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智能开发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这也正是各个领域的大师们推崇音乐的原因所在。

那么,怎样开发一个人的音乐智能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世界音乐巨匠们的成长轨迹: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天才作曲家、钢琴家,5岁作曲,6岁开始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8岁写出第一部交响曲,11岁创作第一部歌剧。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生于富裕家庭,9岁开始在音乐会上演奏,11岁开始写作各种交响乐体裁的作品,17岁完成至今脍炙人口的《仲夏之夜》序曲。

圣8226;桑(1835—1921),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2岁半开始学钢琴,3岁学乐理,4岁半当众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5岁开始创作歌曲和钢琴曲,18岁毕业于巴黎交响乐学院时,《第一交响曲》的演奏引起巴黎音乐界的轰动。

当然还有世界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贝多芬,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舒伯特,波兰裔美籍著名钢琴家阿瑟8226;鲁宾斯坦,以及中国的音乐家聂耳和中国当代著名的青年钢琴家朗朗等,他们无一不是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取得了惊人的音乐成就。从中不难发现,在人类可能拥有的所有智能中,音乐智能是较早出现的。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能像音乐界那样,出现如此多的儿童音乐天才。

可见,开发人的音乐智能越早越好。研究发现,怀孕4个月后的胎儿,对声音已经有感知。胎儿在宫内就有听力,能分辨和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并能进行“学习”,形成“记忆”。来自母体内大血管的搏动、心脏的跳动,还有规律的肠蠕动声音,可影响到出生后的发音和行为。因此,利用胎儿听觉的重要作用,给予良好的声音刺激,当然以专家认可的胎教音乐为宜,是对胎儿宫内听力的发展有益的。

从出生到2岁的幼儿,重点是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主要是让孩子听一些优美的音乐,观察他有没有兴趣,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天赋。有音乐天赋的幼儿就会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极易被音乐所吸引。比如在幼儿吵闹哭泣的时候听到一段优美的乐曲,会突然停止哭闹,注意力会转移到那方面去。著名钢琴家顾圣婴的父亲回忆道:“刚满月的圣婴躺在摇篮里,妈妈在放唱片,小圣婴闭上眼睛安静地睡着了。可是,当一曲终了,妈妈换唱片时,摇篮就不安起来,小圣婴睁开眼睛,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什么。当乐曲重新响起来时,孩子又安静了。妈妈惊奇不已,把这一发现告诉家里人和亲友们,并一次次地表演,结果屡试不爽。”

2到3岁的幼儿听到音乐后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可以让孩子听节奏性比较强的乐曲。

孩子4岁以后就可以学习乐器了。

培养儿童音乐智能的方法多种多样,而聆听是第一步。早期聆听音乐将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发孩子的音乐智能,不可强求,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对音乐感兴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一味地强求,只能造成孩子对音乐的反感。把同样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他们所喜欢和擅长的活动上,会有更多好的效果。聆听音乐可以自然而然地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首要的方法就是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较为宽松和自由的音乐氛围,让音乐成为孩子生活环境的一部分。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在他的《在幼儿期的天赋发展》一书中指出,他所研究的那些天才钢琴家,很多并非来自音乐世家。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有一个温和、关爱和支持他们的家长,有一个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譬如,当孩子要入睡的时候,给孩子听安静柔和的摇篮曲,使他的情绪安定舒适,渐渐地入睡;在早晨起床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洗澡的时候、穿衣的时候,哼上一段小曲或放一些音乐,让孩子身在音乐环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音乐的元素,增强乐感。孩子四五岁以后,就带他参加各种音乐活动。音乐会、芭蕾舞剧、歌剧、各种演唱会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乐感和节奏感等,尤其能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陶冶审美情操,开阔艺术眼界。

对成年人来说,在工作、学习、娱乐时,辅以音乐背景,也是有利而无害的。

音乐实践是音乐智能开发的主要管道。儿童的音乐实践可以从听唱简单的童谣入手。幼儿喜欢那些简单而又具有重复节奏的音乐,不妨多为孩子挑选一些活泼欢快、歌词简单易懂的童谣,重复学唱,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儿童活泼好动,可以设计一些科学有趣的训练活动,如辨声游戏、循声找图、听声音找物件等,唱歌、念儿歌,玩各类型乐器,录制孩子自己的歌声,接触大自然的声音和旋律特别是鸟的鸣唱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培育一批智能经济企业 《开发自己》第一部分之从音乐家看音乐智能的培育
无论是音乐智能的开发,还是综合智能的提高,乐器的练习都是非常有益的。而选择弦乐或键盘乐器中的钢琴或中国的琵琶则是最佳的方案。因为它们都是需要十个手指协调运用的乐器,而手指的训练可以很好地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左右脑的灵敏度和协调性,增强大脑神经元突触的功能和数量,激发大脑神经网络的发展。

当孩子弹钢琴时,两眼同时看两行乐谱,双手要十个指头同时运用,两耳要灵敏地辨别出演奏的音响是否准确,双脚要控制好踏板,大脑要在瞬间发出若干指令。长时间的练习,可以让人达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灵手巧、心驰神往”的境界。

开发音乐智能并非一定要发展成为大师或音乐人。一方面音乐智能的开发可以促进其他智能的发展;另一方面,音乐智能也和身体智能一样是人类解读世界、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在音乐的世界里,有春夏秋冬、喜怒哀乐,有人情事故、风花雪月,有魔鬼的诱惑、神灵的昭示……如若对如此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没有踏勘与聆听的能力,人生将失去许多色彩,心灵也将错过许多净化的机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38773.html

更多阅读

《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

《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济水东园学校常鸿雁【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3、培养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

声明:《培育一批智能经济企业 《开发自己》第一部分之从音乐家看音乐智能的培育》为网友夏兮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