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偏见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9)



系列专题:《奥巴马指引美国改革的枕边书:助推》

  实践证明,“手热效应”是不存在的。连续得分的篮球员动员下一次投篮时的命中率并不会提高,的确是这样。

  即便人们了解了这一事实,他们也会立即想出“手热效应”的其他表现形式。他们会认为对方可能会调整防守,更加紧密地盯防这名“手热得发烫”的运动员,或者这名运动员将会调整策略,换一种方式投篮。然而,在看到这些数据之前,当球迷们被问及篮球运动员连续命中几次之后下一次投篮的命中率时,球迷们一般都会想起“手热效应”。许多研究人员都确信,吉洛维奇的初始结论是错误的,因为这些结论旨在寻找这一所谓的“手热效应”。截至目前,尚没有人发现这一效应的存在。关于这一问题更多的信息(包括如何自行测试),

 第18节:偏见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9)

  2003年,杰伊?凯勒和卡林?康利根据NBA全明星赛上举行的三分球比赛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测试。比赛中,NBA中最好的三分球手站在三分线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投篮,力争在一分钟之内将尽量多的球投入篮筐。在没有对方队员防守和干扰的情况下,这应当是一种观察“手热效应”的理想条件了。但是,如其他研究一样,没有丝毫证据证明连续命中效应的存在。尽管如此,体育解说员们仍在不断解读着球员手掌温度的变化。(“达纳?巴洛斯投顺手了!”“莱格勒的手热得发烫!”)然而,在解说员说这些话之前,球员的三分命中率尚高达80?5%,而话音刚落,其命中率便下降到了55?2%,甚至低于他们正常比赛中53?9%的命中率。当然,如果篮球迷们看不到自己关于“手热效应”的这一错误认识,倒也并无大碍。然而,在一些十分重要的领域,人们也会出现类似的认识偏见。让我们来看一下“癌症扎堆”现象,这足以使政府和私营部门惊慌失措,并引导人们进行不断的调查研究,以便能够找出癌症突然爆发的真正原因。我们可以假设,在某个人口数为500的区域发现癌症发病率突然增高,半年内先后有10人被诊断患上癌症。实际上,美国政府每年都会收到上千份关于“癌症扎堆”现象的报告,并且每年都会对许多“癌症扎堆”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找到癌症多发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在一个3亿人口的国家,某些局部人口在一年内出现较高的癌症发病率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所谓的“癌症扎堆”现象可能只不过是一种随机的波动而已。尽管如此,人们仍认为这不可能是随随便便就能发生的。因此,他们便开始变得恐惧,有时候甚至政府部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并没有担心的必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8508.html

更多阅读

第18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5)

系列专题:《人人必知的经济常识:图解微观经济学》  图3?6需求曲线图(2)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如图3?7所示,当商品的价格由P1→P0→P2变动时,该商品的需求

第14节: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1)

系列专题:《人人必知的经济常识:图解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供给和需求——推动市场运转的左右手  供给的含义:生产者愿意售卖多少商品  在自由市场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商品交易而建立起经济联系,在双方达成一致时,形成买卖交易

第23节:偏见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14)

系列专题:《奥巴马指引美国改革的枕边书:助推》  措辞之所以会有效,是因为人们在做出决定时通常会怀有一种盲目和被动的心态,他们的理性思维系统往往懒得去将其看到的信息变换一种说法,看是否会得出一个不同的结论。他们之所以不去这

第22节:偏见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13)

系列专题:《奥巴马指引美国改革的枕边书:助推》  人类身上的“损失厌恶”和“选择盲目”暗示着,如果某项选择被设计为“默认”,那么它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因此,默认选项便起到了强力助推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默认选项的助推极为强大,

第21节:偏见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12)

系列专题:《奥巴马指引美国改革的枕边书:助推》  默认选项就是最优选项吗?  助推:给懒人们提供选择最佳的机会  “损失厌恶”并不是造成惰性的唯一原因,诸多原因使人们总体上更倾向于保持现有的状况。这一现象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发

声明:《第18节:偏见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9)》为网友心事死在風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