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年会致辞 从清洁员到总经理 忆我这十年



   大专毕业整整11年了,去年的八月,终于我实现了职业规划的第一阶段梦想。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十年艰辛如云如烟但又真真切切,回想起来,思绪万千,不禁泪眼涟涟。不清楚是喜极而泣,还是过于感伤。

    2005.08,我终于成功竟聘到一美资公司任中国公司的总经理。我和我的团队,夜以继日辛劳工作,三个月完成筹建,正式运营三个月开始赢利。2006年,,公司预计有300万美金销售额;2007年,为1000万美金而奋斗。姑且算做第一步成功吧。

    如果一定要为成功找到原因的话,以几条吧:

    1、职业规划;2、不断学习;3、踏实工作;4、学会放弃。

    要想职业生涯有所成功,成熟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的职业规划能划到多远,起决于基础有多厚,理想有多大,以及对外部环境的估计及适应能力如何。老师说管理职能首要是计划,我想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职业都计划不了的话,就别计划其他的了。

    我的规划是在大学一年级做的。当时就规划了自己在学校主要学什么,而是教材教什么。毕业要去哪里工作,花几年时间打基础,花几年做管理,多少年要做到哪一级管理,时刻铭记并提醒自己。

    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我们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有目的地学习,为了下一份工作而不断学习,为了自己的简历而不断学习,才有可能跟上环境的发展。

    虽然规划做好了,有目的地学习也没停止过,现实的工作还是必须认真做。 高谈理想,为了学习而学习,但又不把手头工作做好,总觉得怀才不遇,没有老板会喜欢我们。

    另外,我们得学会放弃。为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很多东西在不能兼顾的时候,必须学会放弃。

    我记得毕业时我放弃了成都户口的机会,毅然去了福建。 当发现福建并不是我所需要的地方,我放弃了我心爱的姑娘只身来到了深圳。 为了积累管理经验,只好放弃了八年前就能挣一万块的工作,去了工厂做个小头目拿着三千多的月薪。选择真的很痛苦。

    第一章 出生贫寒,发奋苦读

    1974年,在大巴山脚的一个山坡穷苦人家里,出生了一个3斤重的男孩。 家里太穷,靠亲戚家的旧衣服裹身。当大一点的知道爱美的时候,走亲戚得借衣服。15岁前只穿过妈妈纳的布鞋,一下雨不管多冷只有光脚,一到冬天,手脚生满冻疮,烂了有好,好了又烂,一直到每年春天,揭掉最后一块笆,手又象手脚又象脚了。

    那地方实在太穷,开门见山,低头是谷,地多田少。红薯土豆天天吃,吃多少拉多少,小孩们头发稀稀拉拉,黄得象山里的松针。 81年吃上第一口米饭,89年装上了电灯,2004年终于有了电话,2005年村里终于通了公路,这一切还是联合国扶贫款到过几次之后才慢慢发生的。 怎样的地方啊?

    但这孩子特会读书,成绩特好。 他父亲,另一位因为贫穷而放弃学业的穷苦上辈,终于看到了希望。小学的学费很好解决,每学期从山上砍下一棵树送给老师,当作学费了,尽管老师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树,为了高徒的学业,假装非常需要,年年找我家要树做家具。

    后来上初中了,没有老师要树了。父亲放弃了结核病的医治,卖了楼板卖牲口,初中总算毕业了。但父亲却去世了。父亲去世在中考的前夜,悲痛万分的孩子没有考上师范学校,没有跳出农门。 全乡闻名的好学生只考了个高中,校长摇头,乡长摇头,全乡的苗子就这样被人们叹息。那是一个过去只考过八个高中生的偏远乡,指望这孩子师范毕业回来任教的。

    这时候,是母亲,刚刚失去丈夫的母亲,对孩子说: 儿啊,书还得读啊。 不读出来你第第咋办啊?我门家咋办啊? 那已经是八十年代了,盲流们汹涌而去广东,其中包括这孩子的堂兄们。靠着堂兄们的借款,一张张按有手指印的借条,三年穿了两条裤子,孩子高中毕业了。考上了成都一所三流专科学校,在那个中学已经是前十名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和母亲弟弟,三个人一夜没睡,激动啊,好象明天就是好日子了,好象明天一家子就住在城市里了。乡长来了,村长来了,队长来了,以前那些嫌贫爱富的邻居来了,好象这孩子是新科状元。 乡长送来了50元,村里请来了电影队,热闹啊。。全乡第二个大学生啊。。。

    人们慢慢散去,开学的日子也到了。 猛然想起,天哪!哪里找700多元的学费啊。 继续卖家里的玉米了,继续写借条按手印吧,能借的都借了,也找乡长弄了100元扶贫款,孩子带着一张被子,两条裤子,有生以来第一双帆布胶鞋上大学去了,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孩子要独自去省里了。

 总经理年会致辞 从清洁员到总经理 忆我这十年
    第二章 大学生活 —— 因穷而变

    大学的三年,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这种改变是骨子里的思想上的改变,人生观的形成,思维方式的成型,均发生在这三年。 第一次被女孩子喜欢,也发生在这三年。

    记得当初填志愿时选择这所学校的理由: 1、招生人数多 2、女生多,应该不用花太多钱娶媳妇。 现在想起来,第二个原因真好笑。 没办法,穷怕了,要是没考上在老家的话,只有辛苦几年存上千元去比我们更穷的地方买媳妇。 我的父辈,一半以上就是买的。

    办完入学手续,只剩下约20元了。 92年的成都,20元也只够吃三天饭啊。咋办呢?去饭堂看了一下价钱,馒头0.15,包子0.2,饭0.1每两,青菜0.5,肉菜1.5。 我算了一下,加上学校的补贴18元,我至少还差100元,不然第一个月就得饿死。 偷抢骗绝对不会做,借钱始终要还。尽管当时连成都的马路都不敢过,因为没见过那么多车,怕!也不知道红绿灯,跟着人家后面跑,好几次差点被撞死。 当时,成都人老闯红灯,我也跟着闯了。第二天,上街找生活费去了。小时后在家里卖过粮食卖过竹子,想倒卖点什么。并不是我有商业头脑,实在是穷逼的。

    走到九眼桥,很多擦皮鞋的,一块五毛都有,跟他们聊聊,一天他门也只能赚20元左右。一提到要拜师,马上翻脸赶我走,好象我已经抢了他门一半的生意。这么个行当,也有他的商业法则。在去看看摆地摊的,还没聊完他们一下飞走了,后面跟了一群开三轮摩托带大帽的,后来知道那是城管的。

    第一天,空手而归。兜里只有16元了。晚上发书,介绍老师,因为迟到被狠狠的骂了一顿。只好说出去迷路了,引的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们班有个上海的女生,报名时我排她后面,她妈妈说别跟乡下人站一起,三年没跟她说话,毕业时她找了我,说了很多对不起,说她从那时起一直注意我,很是喜欢我。天哪,我有人喜欢!她不漂亮,但配我掉掉有余。因此,现在我们还联系。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吹牛,聊明天聊人生。我一直在想哪里搞到钱吃饭。回宿舍时偶然听到一个新生发了句牢骚,外面小店水桶卖光了,没东西洗衣服。哇!有了!第二天,走了几个小时,只因为要剩五毛电车钱,脚都走肿了,去了荷花池。 哇,面盆批发0.5元,胶桶1.5元,奶奶的小店卖1.5和3.5。 留下明天早餐钱,全批发了。 当时担心卖不出去,留下了早饭钱。 我象一个神经病背了几大匝红红的盆桶又往学校赶。 当晚,我赚到了14.5。 分别以1。0和3.0全卖了。同学们开始跟我预定了,比外面便宜0.5呢。骂我哪个老师原来是班主任,又骂我了。我跟他保证,成绩进前十,英语学校前三,终于不骂了。我不想告诉他我干吗去了,我不想争取同情。 父亲生前一直教导我,人穷不能志穷。

    带做用14.5赚14.5的喜悦,我美美的睡了一夜。 但没洗澡,因为还没买香皂,也没洗衣粉,还没买洗衣粉。 明天可以买了。 再跑几天,这个月应该可以吃饱了。学习,到时候再补吧。

    第三章 大学生活 —— 因穷而变

    就这样,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根本就没有上课,老师点完名就开溜了。 每天步行来回4个多钟,批发新生们的生活学习用品,晚上再一间间宿舍兜售,很快200元够了,第一个月够吃了。

    我也因此一个星期内全校闻名,同学们都知道有个瘦小的新生在做生意。老师也知道了,原来是大门口小店老板告到了学生处,他是校工家属,我枪了他们生意。班主任找到了我,善意批评了我,意思是想发财先学好知识,要是补考3科的话要留级的。可老师不知道我连饭钱都没有,我也不愿告诉他。后来才知道要是我当时告诉他,学校有助学款的。虚荣的我不想让人知道我的贫穷。

    后来,一到周末或假日,要么倒卖东西,出了生活学习用品,收音机,单放机,磁带,香烟,毛巾,袜子,明信片,明星海报,等等等等,同学们需要什么就卖甚么。 因为倒卖香烟,我同成都五牛的供销科长还成了朋友。 天气好就去青年路摆地摊,卖烫麻辣串的胶兜,那玩意特转。 成都大街小巷到处是麻辣串摊,市场大。 他们去商场买要1.5,我卖才1.0,其实批发才0.5。

    但小生意始终是小生意。生活费养活自己没有问题,学费却年年涨,还是得不停地写信给广东,写给我那些堂兄们,债台约来越高,想起来就发虚,不知今生如何还清。 毕业时算了一下,欠债6000多元,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了,象一块石头一样压在我心理。 一直到参加工作3年后,才还完这些钱。

    第四章 大学生活 —— 学习与职业规划

    开学一个星期后,有了第一个月的生活费,我终于拿起了书本,开始上课了。 第一年是基础课,大多数课程看看书做一下例题,60分没什么大问题。 但高等数学除外,对我太难了。高考时我数学考114分,结果高数是我大学里唯一一科补考过的。 后来分析原因,我发现数学课前后连贯性很强,前面我耽误太多了,后面根本搞不懂。 考MBA时,数学应该只有40分左右,还用了好多小聪明,不然的话40分都没有。

    英语是我喜欢的课程。直到今天,还靠他吃饭。高考时我的英语成绩是全县第四名,基础不错。 曾经因为读了三遍就能背颂课文而被称为神童,记得是那篇日记,写的是Li Ping带小孩。 其实,只不过对汉语以外还有另外的语言这么受欢迎而感到新奇,兴趣浓厚而已。

    1992年我的母校第一次举办四级考试,我报名参加了,结果62分,过了。 全校就两个,另一个是大三的。 这下又出名了,全校红榜表扬。 我的班主任,一位英语爱好者,主动找我切搓了,我们象朋友一样经常在一起练习口语。 她是一位离过婚的中年女士,我们走的太近,没少被人闲话。 为了学英语,在那么贫穷的情况下投入巨资,买了单放机(现在叫随身听),买了自行车,每周二四去锦江宾馆前的成都英语角练习。 为了能和老外对话,不惜每周花钱请老外在人民南路边摊上喝啤酒。练练口语,了解国外的生活政治与经济。 虽然一次只花15元左右,那已经是我两个晚上的经济收入了。

    借助通过四级的名气,我创办了学校英语角,也因此进了学生会。 还有很多今天所谓的粉丝。也有了我的第一任女朋友。 进入学生会,今天想起来是我人生的非常有影响的事件。我变得开朗,再也不自卑了,一些团队活动,大大提高了组织能力。第二年,我主持了迎新生晚会,反响良好。

    大学学习任务很轻松,第一年中期考试,居然第八名,兑现了当初对班主任的承诺。 还拿二等奖学金,每月22元。 读书居然还有钱收,高兴得不得了,加上每个月的粮差补贴,每月固定收入40元。这可解决了我很多问题。班主任越来越喜欢我了,她的英语也不断提高,慢慢能和老外交流了。我经常去她家蹭饭吃,和她儿子玩,背后被人说我缺母爱。

    第五章 大学生活 —— 学习与职业规划

    随着与班主任老师接触的增多,了解了很多专业的东西,尽管那时还没上专业课,对专业开始担忧起来。那所学校是纺织学校,以前是中专,后来招专科。 写到这里,如果这里有成都同志,我想已经知道是哪所学校了。对毕业以后的工作开始担心了,尽管还有两年半毕业。并不是担心找不到工作,而是担心纺织行业工资太低,挣不到钱的话,如何供我弟弟继续上学,如何回老家修房子给妈妈住了,如何还钱,哪里有钱取媳妇呢?

    因为穷,让我不得不提前思考未来,并不是我高瞻远瞩地进行职业规划。坛子里凡高是做职业规划的,他的意见蛮好的。当时,脑子里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只是对未来打算了一下。

   当别的同学忙着找女朋友的时候,忙着泡茶馆看叶子媚大傻的时候,忙着在宿舍双Q的的时候,我不得不做一些行业调查。调查结果让我从头凉到脚。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我查阅了大量书籍报纸,专业课还没上,我把书本借来过滤了一遍,发现教材严重落后。 当时的主打专业课机织学,讲的是三十年代的织布机,络筒机也只是五十年代的。新型现代化设备,靠老师自己收集整理成教材,象剑杆织机喷气喷水织机气流纺等。 利用假日,拿着学校的介绍信,走访过四川好多纺织厂。 九眼桥的成都纺织厂,青羊宫的成都蜀锦厂,合川的重棉四厂,郫县的成都毛巾二厂,双流的毛巾三厂,等等。今天,他们当中多数已经倒闭了。通过专业杂志,了解到韩国,日本及台湾,纺织行业在世界上有竞争力,欧美公司早就做高科技的东西了。调查结论是: 中国纺织行业没钱赚,落后世界50年,未来30年内追不上。今天看来,我的结论是正确的。

    既然专业无前途,未来干什么?我开始关注电脑了,感觉这个东西很新奇,肯定有钱图。 很快考了个一级。 当我努力学习Basic II,dBASE准备考二级三级的时候,我发现我对那些枯燥的字母符号根本没法静下来学习,一直学不好。那时还没有WINDOWS,我也不知道微软。 又一次陷入了郁闷当中,看来又得转行了,半年时间白搭了。将来去哪里赚钱呢?

    偶尔一次,班主任老师的弟弟从广东回来了,讲起了广东的发达,改革开放如火如荼。 很多外资企业,缺懂英语的管理技术人员,工资给到两三千还找不到个能和老外交流的业务人员。 妈呀,两三千,我一年的饭钱! 豁然开朗,我英语不是还行吗? 就差管理了。 如饥似渴地找报纸,杂志,看新闻,写信给我的堂兄们,尽可能地了解沿海地区的情况。 得到一个简单结论,有学历的起码可以坐办公室,可以赚600元,会讲广东话可以赚800,会英语可以赚1500。 现在想起来真好笑,一切都与钱多少来判断。

    因此,浪费了半年学电脑后,有继续攻英语了,许国彰英语,新概念英语,双向式英语,全读过了,还得 继续请老外吃饭。第二年,学校组织六级考试,我又通过了。全校师生无人不知,英语老师求我参加考试,帮他挣点平均分也帮他挣奖金。 四级后学校已经同意我免修英语课。

    班主任老师的弟弟还提到了管理可以赚高工资。 管理是什么呢?跑图书管查查,只有纺织行业的管理书籍。 管它的,借来看看。 纺织企业管理一周内搞定,里面除了与高数相关的图表不大明白,其他基本清楚。原来发现自己太无知了。 厂房选址,还要考虑那么多因素,交通情况,周边人力情况,天气,地质结构,能源情况,等等。 作业流程安排,原来学问那么多。 必须用华老的统筹方法,车间运输路线安排必须考虑作业顺序与空间结构。 车间通风设计还要考虑人流方向,哪里进那里出,是否与自然风同向,等等。 我终于找到了我需要的东西。图书管的书不够读,自己买书吧。

    尽管兴趣已经不在专业课上,为了22元的奖学金,总能保持前十名。知道今天,在实际工作中,我深信钱能使优秀人才更优秀。 部门经理,有的工资4000元,有的我给8000元。

    方向找到了,我开始思考未来了,还是思考如何赚到更高的工资。整体计划如下: 毕业三年内学东西打基础,尽量存钱把债还了,供弟弟上中专;三到六年内做基层中层管理,存钱给妈妈,存钱娶老婆;六到十年内做高层管理,过上富裕生活。

    尽管后来娶老婆推迟了,妈妈因为癌症去世了,工作上一直按目标在进步。

    第六章 大学生活 —— 学习与职业规划

    就这样经过一年的摸索及犹豫,终于选定了努力学习英语,恶看带管理两个字的书籍,为了以后能赚点钱,胡乱的给自己脑子里塞了很多东西。当时,不知到有MBA这回事,早知道多好啊,起码我把高数学好点。

    学习上唯一我后来后悔的是没有在在校其间自考个本科文凭。 毕业后找工作,专科学历还是有很多竞争劣势,因此我丢掉了好几次机会。

    第七章 大学生活 —— 感情生活

    年轻是美好的。 尽管练摊,学习,社会活动花掉了我大部分时间,看到漂亮女生,还是心痒痒的。二年级的时候,很简单的追到了一个三年级的姐姐。我们都爱打乒乓球,有次周末大战了一个小时,我心生一计,赌谁输水请看电影。 当然是谁输都一样,反正她和我去看电影。 电影院出来,已经手牵手了。后来她毕业了,世界的不同慢慢淡化了感情,也就分手了。现在她已经是百万富婆了。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系花不知咋的看上了我。现在我也没明白。当我摆脱了因为贫穷而自卑的心理阴影之后,广泛参加各种活动,努力学习,努力做点小生意,渐渐成为了名人,风光无限。她可能因为前任高年纪的男朋友毕业了,找我填空。 多年以后,我问她,也没有得到答案。 前段时间听聚会的同学讲,昔日系花已经人面黄花,我心理真不是滋味。 30来岁,容颜那么易老?因为她的美丽,我真的动心过的。

    有一次,她问我今天赚钱没啊? 我说,20块吧。请我吃雪糕啊。好吧,看到美丽的份上,请你吃吧。就这样一人一只,操场上逛了一圈,就好上了。

    毕业实习,我们天天泡在一起。毕业设计,我一个人做两份。 那段日子,真甜蜜。她告诉我,她老爸是工行的,妈妈是建委的,姐姐是建行的,家里有VCD,那年头VCD要3500左右的。爸妈有公家车。姐夫不争气,天天打麻将。言下之意,靠二女婿了。去过她家一次,老头子很喜欢我,可能看到农村的穷娃实在,踏实肯干吧。她妈妈比较势利眼,问我很多家庭背景问题。

    尽管这样,我一直没有正面答应系花是否会留下来。但我很喜欢和她在一起。 那段日子,由于未来的不确定,烦得要死,有她,我的最后一学期丰富多彩。

    第八章 大学生活 —— 毕业选择

    三年大学生活在忙碌中匆匆接进尾声。 1995年的5月,真正到了选择的时候。对我来讲,其实很简单的。两年前就决定了去沿海,但去哪儿呢? 那年头,还是分配加双向选择的方式。武候区有个小国营纺纱厂,找到学校看上了我。我去考察了一下,主要是问工资,穷怕了就一天到晚掉钱眼里。基本工资按国家规定专科生22级,72元每月,加上所有补贴,140多点。厂长很欣赏我,他们要跟老外合资,缺个懂纺织有懂英语的人才。专门派了个西南财大毕业的高挑美女陪我吃饭聊天,美女真美。也只是看看,没打算留成都。那时,弄个成都户口是很多毕业生的梦想。后来我把名额让给了同学,那同学后来为了感激我,第一个月工资的一半请我吃饭了。

    后来福建一个中港合资的纺织厂来学校招人,董事长是学校60年代校友,我毛遂自荐冲进去面视,被录取了,尽管我不是他们需要的专业。找来地图,福建离广东远着呐。但我有没钱去广东找工作,找不到的话户口得打回原籍,我可不想回到山里。为了个户口,我答应去福州了,好歹福州也是沿海地区,机会总比成都多吧。

    系花知道我要去福建,招呼也没打,再也不理我了,甚至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我。女人哪,真搞不懂。离校那天,终于见到她了,她妈妈的司机开车来接的她,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我见她泪眼涟涟,原来她真的喜欢我的。 再见吧,美女,我们根本不是同一类人。去你家倒插门,我这辈子可能郁闷而死。

    我因为要等到8月份才去福建,留校了一段时间,陆续送走离校的同学们,心里越来越空。欠了一屁股债,未来路在哪里,能不能实现计划,太多迷茫……

来源:首席执行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6254.html

更多阅读

大境从民办到重点的历史足迹 历史的足迹

七/1-1大境从民办到重点的历史足迹62年―――79年(17年)1962年3月 大境建校,开展各项筹备工作。建校背景:国家适逢经济困难,又值中、小学入学高峰,为此中央提出“两条腿走路,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办学方针,南市区新办12所民办中学,除大境外

我的这一年 我这一年学到啥

我的这一年李华芳对我来说,这是转折的一年。剪短发,出国,重新回到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轨道。所以,想写下来些回忆,留给未来的自己。从春天开始折腾考完了英语考试,准备着各种申请美国大学的材料,开始选了8家,最终寄了6家,等待。年近三十,才想

从突进到突变:中国营销1年考

     中国近十年的营销历程,与经济环境的发展深度契合,给人总体的感觉是:从突进到突变。  2003—2007这5年,几乎所有领域都在高歌猛进,90年代几千万、几个亿规模的上游品牌商可以做到几十亿乃至百亿,90年代末刚刚开始普及连锁知识

小布什中国黄金十年 从历史看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

 文|钱颖一  2001年到2010年是黄金的十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更是中国企业家成熟的十年。  我们正处在一个具有挑战的时代,经过这次环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

声明:《总经理年会致辞 从清洁员到总经理 忆我这十年》为网友清高不是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