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5)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我一直在思考人生的目的。我为家庭做什么了吗?我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呢?这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事情吗?”由于一直被这些问题所困扰,而且被十年投资生涯搞得疲惫不堪,斯坦哈特1978年休了一年的假。他将自己管理斯坦哈特合伙公司所得的600万美元中的400万美元交给基金管理—当时该基金管理的资金已达1.1亿美元,然后就隐退了。正如他所说,他抽烟太多、体重超标(210磅),觉得“最好还是退休。我不想再回来”。但是,他的朋友都不相信他能真的能离开,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工作狂。

  这一年里,斯坦哈特声称他没有和基金办公室联系过,也再不读报纸或看股市行情。考虑到卡特政府节约能源的号召,斯坦哈特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多陪家人待在位于第五大道、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家中,或位于纽约北部基梭山区的24英亩(1英亩约为4 050平方米)大的庄园里。他在庄园里种植草莓、制作果酱、上钢琴课和网球课,和一位犹太教拉比一起读《旧约全书》,研究园艺和瑜伽,尝试过慢跑,后来又放弃了,修整房子,并去以色列旅游了几次。不过,一年后,他又回到他那“光荣的事业”中去了。

  问题是,斯坦哈特在他休息的这一年里始终没有找到另一份有合适的地位和报酬的新工作。“我在努力学会不让职业左右我的人生观,”他说,“经过这一年的休假,我可以回去继续做以前做过的事,但是眼界开阔了许多,而且不再为工作和人生的目的感到困惑。”无论如何,他工作的目的都不是金钱。据估计,斯坦哈特个人的财富可能超过了1亿美元。

 第25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5)
  至于他的合伙人,法恩于1976年离开并在康涅狄格州成立了自己的私人合伙公司① 查特-奥克合伙公司(Charter Oak Partners)。在后面,我们会看到他曾为哈佛大学管理过捐赠基金。伯科威茨1979年也离开并成立了HPB联合公司—这也是一家私人合伙公司。从此以后,斯坦哈特一直独力管理着斯坦哈特合伙公司,而且干得非常出色。他拥有该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份。

  并非所有人都能跟上斯坦哈特的节奏,有时他也会因投资失误发脾气。那些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认为实际上他对自己比对别人更苛刻。“无论那只股票是不是他挑选的,”哈里斯联合公司的彼得?福尔曼(Peter Foreman)说,“他都会自责。”斯坦哈特承认:“我有点完美主义的倾向。我对别人的要求、期望有时或许有些不切实际。”

  《华尔街日报》上有篇文章援引斯坦哈特合伙公司一位前雇员的话说:“那种经历就像女人生孩子时一样痛苦。在那儿工作苦不堪言。”斯坦哈特“像鹰一样盯着你买入的每一种股票”,那位分析师补充道,“他问许多问题。一个问题你回答不上来,他就不会放你走。这是管理资金的好方式。但对一些人而言,太紧张了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3135.html

更多阅读

第58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8)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自我否定的预言  “我的方法之所以有用,不是因为它能让我做出正确的预测,而是因为它允许我改正错误。”索罗斯说。  1987年10月14日,他在伦敦《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预测日本股市将

第57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7)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因此,逆趋势行事是这些长期投资者的特点,不过这种做法对于保证金交易者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灵活的理论框架  索罗斯希望通过一个灵活的理论框架来处理一切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在其商业

第56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6)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自我加强的循环  索罗斯将股票价格的走势看做是基础趋势和主流“偏差”—通常称为标准预测—的叠加,它们都受到股票价格的影响,这种影响要么是自我加强,要么是自我纠正。  每一次循环都是

第55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5)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管制  一般说来,最宽松的管制环境和信用扩张最大化是并存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路径非常特殊:既不规则也不重复。索罗斯说,直到1982年为止,美国经济都存在着明显的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的现象。但

第54节:大师的投资习惯(54)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反身性理论”的本质是指认知可以改变事件,而事件反过来又改变认知。这种效应通常被称为“反馈”。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公主吻了青蛙,青蛙变成了王子,她将给他更多的

声明:《第25节:大师的投资习惯(25)》为网友蓝天下的迷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