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样本:大庆高新区去“石化”试验



     专家认为已具有颠覆性创新的基础

 转型样本:大庆高新区去“石化”试验
  无论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还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石油之城”大庆都一直在路上。

  而在“石油之城”大庆的转型之路上,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大庆高新区”)又堪称重中之重。一方面的原因是,在大庆的工业版图中,大庆高新区占到“半壁江山”——以2012年为例,大庆高新区GDP达到578亿元,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473亿元,占大庆工业增加值的50.4%;另一方面,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大庆高新区的综合排名在前20位,其转型在全国都具有示范意义。

  不过,在各区域竞争出现产业趋同的背景下,大庆高新区如何选择产业方向?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处于转型之中的大庆高新区究竟应该优先发展产业还是优先建设城市?9月底,大庆高新区与中国经营报社、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中心共同主办了“大庆高新区产业升级和发展路径研讨会”,邀请国内产业经济和城市发展领域的权威专家“把脉会诊”。一致的结论是,大庆高新区应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集聚要素优势等,开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大庆经验”。

  一体五翼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庆高新区如何走好特色发展之路,是一个重要课题。

  大庆高新区位于大庆市东城区,地处大庆油田的外围;在交通方面南邻滨州铁路,东接哈大高速公路;在整个东北地区,大庆高新区则是处于著名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的中部。

  1992年,为了着眼于大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和大庆市做出辟建大庆高新区的决策。“高新区起步于一片荒原。”据大庆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彦彬介绍,当年4月10日,大庆高新区开始在6.8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拉开了框架。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依托石油石化资源的高新区,同年11月,大庆高新区就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进入1995年以后,大庆高新区走上了加速扩张发展之路;当时依托大庆油化大企业的资源优势,先后辟建了宏伟、兴化、林源三个化工园区,初步形成“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

  到了2006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等12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先后在大庆高新区获批。这可谓大庆高新区在经过草创和初步发展以后的转型发展期。

  步入“十二五”以来,大庆高新区开始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2011年合并大庆经开区、大庆市林甸县长青林场之后,大庆高新区已经形成清晰的“一体五翼”的发展格局。

  历经多次调整,大庆高新区已经从辟建之初的6.8平方公里,首先变成了“一区三园”时期的208.54平方公里,最终变成如今的主体区和经开区、宏伟园区、兴化园区、林源园区、四季青温泉新城组成的“双核驱动、四城联动”发展格局的665.1平方公里。

  杨彦彬表示,“我们正好赶上新一轮推动转型升级发展的历史性节点,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庆高新区如何走好特色发展之路,是一个重要课题。”

  三个超千亿主导产业

  虽然“三主三高”的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石化产业依然是大庆高新区的主导产业。

  虽然大庆高新区已经历了数次转型发展,但令人尴尬的是,“石油之城”石化产业一柱擎天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扭转,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发展历程中,如何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进行选择仍是重要挑战。

  据记者了解,在1992年至1997年间,大庆高新区大量承接油化大企业项目,让石化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90%以上。“石化产业一枝独秀”一开始就是大庆高新区区别于全国其他高新区的主要特征,大庆高新区党工委一位官员表示。

  大庆高新区一直试图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进入“十二五”后,大庆高新区明确了“三主三高”的产业发展方向,亦即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汽车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三个超1000亿元的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新兴、高端服务等三个超500亿元的高端产业。

  数据显示,2012年,“三主三高”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00亿元,发展各类企业2892家,其中工业企业870家,收入超亿元企业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3家。

  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虽然“三主三高”的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石化产业依然是大庆高新区的主导产业,目前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将近60%。”杨彦彬表示,大庆高新区希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未来的主要方向,是不可避免的,但转型过急容易造成损失,也会影响整个发展的连续性。”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建议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采取渐进模式,逐步替代原有资源型产业会更稳妥。

  王志纲工作室北京研究院执行院长任国刚的建议是,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寻找一两个突破点,“而且突破的前提是这个产业必须是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具备一定规模,然后找到这个产业需求的针对性扶持政策,创造其他开发区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中国社科院环境和城市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认为,应该在全国的宏观产业布局上抢占先机,让大庆高新区成为大庆市乃至整个哈大齐工业走廊转型发展的引领者,创造一种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径。

  沃尔沃制造基地落地大庆高新区或许就提供了这样的机遇。“今年大庆沃尔沃项目已在国家发改委获批,大庆高新区成为沃尔沃在中国的唯一制造基地,这让大庆高新区在产业布局中抢占了先机。”

  杨彦彬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不少城市都想建设第二个整车厂或者代工生产,让自己在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系统集成的汽车产业链上拥有话语权,我们也正在加快建设和完善自己的汽车产业链,争取在发展竞争中赢得更大话语权”。

  产城融合瓶颈待破

  大庆高新区应该守住两条线,一个是开发的比例,一个是生态空间的比例。

  另一方面,虽然大庆高新区已从最初的6.8平方公里扩张到现在的 665平方公里,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庆高新区的发展并不存在空间挑战。

  “高新区规划范围虽然不断扩大,过去我们通过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建设园区、集中摆放项目,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倾斜,基本能够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指标需求,”杨彦彬表示,随着国家农转用等政策调控趋紧,如何进一步争取差异化土地政策倾斜保障用地指标亟须破题。

  与之伴生的,则是如何产城一体互动发展的问题。到底是应该优先发展产业,利用产业积累反哺城市建设,还是应该优先建设城市,利用环境优势吸引产业投资?这已成为大庆高新区决策者的选择题。

  “老的开发区做产城融合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孙久文表示,天津泰达相对比较成功,园区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但土地利用效率很高,现在的用地结构大致为“住宅和商业三四成、工业六成”,大庆高新区可以向成功者借鉴经验,譬如产业园区与城区的配比、工业区与服务区的融合等。

  魏后凯提建议,大庆高新区应该守住两条线,一个是开发的比例,一个是生态空间的比例,“只有控制住这两条线以后,才能保证未来的高新区鲜活起来”。

  魏后凯认为,未来的“产城融合”应该是多纬度,多视觉、多领域、多层面的融合,不单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问题,还有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问题,在600多平方公里的大庆高新区,未来应该建立一种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多种功能融合的城乡统筹的复合型城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462.html

更多阅读

读《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一书有感

从一个小小的PVC(聚氯乙烯)塑料粉厂到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从米行经营者到赫赫有名的台湾首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句话是王永庆传奇人生的真实写照。王永庆和他的经营思想也成为人们争相探究的焦点。在众多研究者之中,清华大学提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一关于李白,有人说他是陕西人,有人说是甘肃人,有人说是四川人,而《新唐书》与《唐才子人传》则说他是山东人,还有人说他是碎叶人(今属吉尔吉斯,那时该地为唐朝安西都护府管理)。但不管说他是何处人,谁都不敢否认他就是真

流程解析:怎样办理去新加坡打工

很多人希望能去新加坡打工,而如何申请去新加坡打工很多人却只是一知半解不是很清楚,所以下面就针对如何去新加坡打工的流程做一个介绍。去新加坡打工第一步:查询新加坡出国劳务信息(查找合适的职位)。你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

谈高端餐饮:泡沫挤去,地气接上

俏江南,号称中国餐饮界的LV开始卖盒饭了,以民营餐饮企业第一股著称的湘鄂情决定往“去餐饮化”方向发展,全聚德烤鸭开辟网上售卖渠道……高端餐饮业在遭遇寒冬后纷纷放下身段,走向大众的怀抱。2013年是中国高端餐饮发展的转折点,从此,高

印象仰韶:快乐都去哪儿了?

2013年11月,《国家名酒评论》杂志社一行5人,走进位于河南西部黄河岸边的仰韶酒业,这是我们第一次去仰韶酒厂,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接触”。这次近距离的考察,对仰韶酒业有了一种剥茧抽丝的认识过程。“印象仰韶”之一:借势仰韶文化的河

声明:《转型样本:大庆高新区去“石化”试验》为网友破茧幻化成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