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非特vs罗杰斯:一样的成功不一样的路



中国股市牛气冲天,人民币升值前景诱人,吸引了两位国际投资大师踏足这片土地。罗杰斯环游世界,于2004年中国股市即将见底时先行一步来到中国,此后他一边投资中国股票,一边巡回演讲,赚钱兼传道授业乐此不疲。巴非特脚步慢了一步,脑筋更快一圈,早在2003年4月中国股市低迷时期,股神以1.6-1.7港元的价格大举买入中石油H股,第一次与中国股票亲密接触。今年10月24日,股神为出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控股公司IMC大连新工厂的开业庆典而来到中国。两位投资大师分别现身中国,在国人强烈的求知欲面前,他们免不了要对中国股市谈谈看法,给中国股民提提建议,但两位成功的大师却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巴非特认为,中国当前股市过热,暂时难以找到值得投资的股票;差不多相同时间,罗杰斯说,如果中国股市不断上涨到9000点,才会卖出手中的股票,他还说,“我比巴菲特乐观,中国市场的股票相对于其他市场来说仍然比较便宜。”

    显然,一个说中国的股票太贵了,一个却说中国的股票还算便宜。两个人的言论也与各自的行为一致:巴非特卖光了比A股价格更低的中石油股票,罗杰斯却一直持有中国股票并打算等股市下跌时再买一些。为什么两位大师的观点分歧这么大?笔者认为,大师的话真诚的,其中并没有敷衍或应景的成份,不同的观点实际上是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的反映。下面让我们从两人的投资历程中,领略两种不同的投资风格:

    沃伦﹒巴菲特,一手创立了全球最大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最近40年的时间中,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均涨幅为11%,而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则为23%左右。如果对连续40年复合收益率23%不以为然,那以换一种说法你就确信巴非特的伟大:如果在1956年把1万美元投资到哈撒韦,那么这笔投资今天就变成了大约2.7亿美元(税后)!

    巴非特师从价值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投资方法以企业本身的价值为基准,与其他重视市场因素的投资者完全不同,他有一句名言:“买入股票最差劲的理由是它会上涨”,这句话如此重要,如果你能够理解这句话,你就理解了巴氏投资理论的精髓![next]

    巴非特买入股票非常谨慎,只有那些他认为价格严重低于公司未来价值的股票才会成为他的投资对象,而一旦买入,都是大量、长期持有,直至他认为股价已反映了公司价值且未来潜力不具备特别吸引力时才卖出。1973年,他以1060万美圆买了9%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到19**年,这些股票已价值48600万美圆;1974年,他以4500万元买下了一家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到19**年,这些股票已价值14亿美圆;1986年,他以5亿美圆购买了18.7%的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到1986年底,这些股票已价值价值8亿美圆;19**年,他以10亿美圆购下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票,到这年年底,这些股票已价值18亿美圆。

    巴非特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只买自己看得懂的公司的股票。20世纪末网络股在纳斯达克市场极其风光,巴非特因在这些公司中看不到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东西而冷静观望,即使不断有人讽刺他的投资理论过时了,他仍然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原则,虽然因此错过了网络股的大行情,但他也因此回避了网络泡沫破裂时的股灾。股神前些日子卖出中石油,他的观点主要是油价涨到了他认为的相对高位75美元/桶,因对未来油价走势也就是公司盈利状况没有把握时才选择卖出。

    网络股高潮时,市场情绪热烈,巴非特不可能想不到股价可能大幅上涨;中石油股价和石油价格同时大幅上涨时,他也不可能想不到接下来股价和油价还有可能继续上涨。但是,这位投资大师从来不打算利用市场投机因素获利,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投机精神,从投资风格来说,巴非特是一个远离市场的、完全意义的理性价值投资者,追求“确定性”以及“风险厌恶”是其最大的特征。

    吉姆﹒罗杰斯,世界著名“金融投机大师”乔治﹒索罗斯曾经的合伙人,两人共同创立了闻名于世的量子基金,他在量子基金的十年里,量子基金的复合收益高达37%,超过同期巴菲特的29%和彼得林奇的30%.

    1980年,37岁的罗杰斯与索罗斯分道扬镳,开始了他神奇的独立投资人生涯;1982年,罗杰斯开始买入西德股票,1985年到1986年卖出,获得3倍利润;1984年,外界极少关注的奥地利股市暴跌,罗杰斯亲往奥地利实地考察,认定机会来了,第二年,奥地利股市起死回生,罗杰斯获利丰厚,并被人敬称为“奥地利股市之父”;1991年在非洲的博茨瓦纳,他惊奇地发现城里到处是高级轿车、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国家有三年的外汇储备,而股票市场只有7只股票,股价很低还有现金红利,罗杰斯当即购买了全部股票,并买下以后上市的每一只股票,结果,2002年博茨瓦纳被《商业周刊》评为10年来增长最快的国家。

    与索罗斯长达10年的合作经历使罗杰斯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浸透着市场因素;同时,可能是骨子里的价值投资理念又使他与索罗斯最终分道扬镳。在上述成功案例中,他充分利用了价值和市场博奕两方面因素;在对待中国股票的态度上,他认为,市场处于泡沫酝酿期,但不断上涨至9000点自己才会卖股票。从罗杰斯的成功轨迹及评论中国股市的言论中笔者看到:他的投资风格介于巴非特和索罗斯之间,是一种兼顾投资和投机、相对看重市场趋势即博奕因素的风格,为了追求超额回报不惜承受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趋势投资”和“风险偏好”是其最大的特征。[next]

    两位成功的投资大师,两条不一样的路,两种不一样的投资风格。他们的投资风格对我们的读者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假如师从巴非特,你可能在2005年中期股市最低迷即上证指数1000点附近买入股票,买在几乎最好的时候,然后在2006年底股市涨到3000点时卖出,因为这时候大部份好股票的股价都已经翻了数倍,股价基本反映了公司价值。卖出股票后,你将很不情愿地看到它们仍然不断上涨,指数涨至6000点,你踏空了3000点,还有可能继续踏空。

    假如师从罗杰斯,听从他2005年5月16日在北京《21世纪投资机会在中国》的主题演讲时的教导:“中国10年内会给投资者带来滚滚财源,但是我不会现在买中国股票,如果现在还没有卖出股票应该卖出了,如果想买进则需要等待股市见底,在未来的4至12个月中,中国股市会跌到谷底”,你应该会在2006年5月左右即上涨趋势基本形成并确定股市见底时买入股票,此时指数已经从1000点涨到1500点,好的股票已经翻番,你错过了一段翻倍的行情,但此时买入不算太晚。接下来,在上升趋势中你会一路做多,直到股指达到6000甚至9000点。

 巴非特vs罗杰斯:一样的成功不一样的路

    笔者无意计算上述哪种方式赚钱更多,哪种承受的风险更大,在这里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能把握所有投资机会的投资方法,即使象巴非特、罗杰斯这样的投资大师也有错失机会的时候。对于神来说,人类每做一件事都是一个错误,但是对于人本身,能够赚钱且犯错最小的投资方法就是正确的方法,两位投资大师代表的两种投资风格并无对错之分。

    于读者而言,无论是学习巴非特做一个风险厌恶的价值投资者,还是学习罗杰斯做一个风险偏好的趋势投资者,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实践过程中,只要领会其原则并坚持其理念,普通人也可能复制大师的成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66632.html

更多阅读

《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女儿的12封信》书摘 罗杰斯女儿

《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女儿的12封信》书摘--总论移居新加坡的投资大师罗杰斯,将他过去做为投资家和冒险家所学来的知识,写成一封封的信,留给两个女儿当作一生最珍贵的礼物。你们的父亲是位投资家,也是个勤奋的人,尽其所能得学习新知识来赚钱

罗杰斯:投资应该跟着政府走

     商品大王、美国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11月2日在广州演讲时透露,他最近买入了中国的股票,而且会进一步增持,这是他2008年11月以来首次出手。  “投资应该跟着政府走。”罗杰斯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政府的动向,选择受到政策支持

1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罗杰斯:金价未到底部 看多人民币

     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量子基金”的前合伙人,却在37岁宣布退出,开始了第一次环球旅行,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1998年创立著名的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1999年第二次环球旅行时,投资上海B股,获得巨大成功。他是吉姆·罗杰斯(Jim R

罗杰斯:买房不如买黄金

     现在别卖掉手上的黄金  赢周刊:美国“QE3”刺激计划的出台,让不少担忧通胀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黄金投资。您如何看待目前的黄金投资走向?  罗杰斯:对于黄金的国际市场价格,我还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的。我买入的黄金不少,我也

罗杰斯:我建议他们读读历史和经济学

   投资家、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斯又一次来中国了。这一次他带来的是新书《水晶球:吉姆·罗杰斯和他的投资预言(2012年版)》,但是这位被巴菲特誉为“对大势的把握无人能及”的投资家,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他如何看待眼下纷繁复杂的

声明:《巴非特vs罗杰斯:一样的成功不一样的路》为网友唱响这片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