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危机 商业人格引爆信任危机(一)



  本期我们将三个表面看来互不相关的故事串联起来,希望进入“中国商人精神系列报道”未曾涉及的领地,把那些曾经神秘的面纱一一掀开,看看商业人格的全球性和它如何成为全球性商业诚信危机频繁出现的根源。

  好孩子VS玛特尔:

  谁是遵守商业秩序的表率?

  当中美贸易出现顺差,一定是中国方面出了问题:中国企业在进行低成本竞争!人民币需要大幅升值!中国不重视知识产权!

  如此的指责,起初中国人是不相信的,尤其中国的商人是不愿意相信,但这话说得多了,似乎就不能不信了。

  鲁迅先生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照这话来理解,这条路上的先行者自然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二百多年来,美国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商业之路,美国商人的意见自然应该受到全球的商人,尤其是中国商人的重视。

  但鲁迅先生没有讨论过脚印的问题,就是这条路上走得人多了,以至于不得不出现交通规则来引导人们的通行——比如有必要惩罚那些歪歪扭扭的脚印时,那些先行者是否应该包括在内。

  于是“好孩子”和“坏孩子”的问题出现了。

  好孩子集团总裁宋郑还先生给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

  2003年,好孩子集团生产的电动玩具车被指在一个开关装置上侵犯了的美国玛特尔公司的权益。玛特尔公司为此将好孩子送上法庭。

  玛特尔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公司,他要求惩罚犯了错的“好孩子”,好孩子不能不认罚。它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停止债权,赔偿120万美金,白送4项专利(使用权)给对方。

  然而两年后,“好孩子”与“坏孩子”的角色移位:玛特尔严重侵犯了好孩子集团在国际上领先的品牌权益,当好孩子集团希望玛特尔按照相同的游戏规则付出代价时,这个被抓了现行的“坏孩子”却置若罔闻。

  宋郑还先生不仅要在国际市场应对玛特尔这样的外忧,还要防备国内众多的内患:那些不顾一切的仿冒者。

  宋郑还先生的遭遇说明,美国市场和中国的市场没有本质的不同,美国的商人和中国的商人也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的人格都是趋利避害的,特别是: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商业人格,只有堪称理想的商业规范。

 社会信任危机 商业人格引爆信任危机(一)

  商业机遇考验夫妻店:

  谁才是最佳的合作伙伴?

  在商场、在商战中,没有人不渴望找到最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而能够在一个屋顶下相濡以沫的两口子算不算最佳的合作伙伴呢?

  李军英和丈夫徐立新的故事告诉人们,现实未必如此,一份家庭的契约,同样熬不过商战的冲击。

  李军英和丈夫徐立新的故事并不复杂。两口子,一间夫妻店,做了几年不见起色。忽然一天,机会来了:一份天价定单和丰厚的利润在向他们招手。令人发愁是,夫妻二人没有那200万元的启动资金。

  妻子李军英费尽周折找到投资,并且投入运营,天价订单带来的利润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却由于丈夫,一切宣告泡汤。

  故事的结局是,夫妻二人各干各的事业,他们无法在商场上并肩做战了。

  无独有偶,曹建华体会到的是更多苦涩滋味。

  他曾经抛弃了结发妻子周女士,跟漂亮能干的蒋女士把奥丽丝做到年产值达到十多个亿的规模。然而夫妻两方家族成员的利益争夺使曾经的好战友之间发生信任危机,曹建华被第二任妻子请出家门,黯然走人时,他只带走六套衣服。

  在妹妹的帮助下,曹建华绝处逢生,重新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然而,正在他图谋恢复昔日荣耀时,雪中送炭的妹妹却给哥哥带上了一顶“金箍咒”。

  似乎失意的时候总有女性出来拔刀相助,现任妻子耿女士让曹建华重新恢复斗志。

  曹建华这一次能否走出曾经的怪圈呢?

  不知道,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已经出现:妻子要参与公司的经营,曹建华就是不答应。他的理由是:家和企业分开一点比较好。

  他是心有余悸,害怕曾经的故事重演。

  李军英夫妇以及曹建华遭遇的波折,并不罕见,很多家族企业里,夫妻之间,基至父子之间分道扬镳的不在少数。家庭考验人们的情商,而在商场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情却往往成为企业走向强大的定时炸弹。

  “爸爸摇,妈妈摇”的专利捍卫战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尤其是每天在商海中搏斗的人。从1994年到现在的十三年间, 好孩子集团的总裁宋郑还一共打了100多起官司,真正是“官司缠身”。目前,他又准备打一场跨国官司。

  事情追溯到2005年的夏天,当时,宋郑还正在美国出差。有一天到了美国的一个住宅小区,宋郑还被走在路上的一家人深深吸引了。专门生产儿童用品的宋郑还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小孩子正在玩的那辆童车上,妈妈一边推着一边走。

  “一看就知道推手是弧形的设计,需要的话还能翻到轮子底下去。”看到这一幕以后,宋郑还感觉这个事情要仔细考虑,是不是应该去找他们了。

  赔偿玛特尔公司120万美金

  原来,几年前宋郑还他们申请了一个专利,弧形的推手翻下去就成了类似木马的摇马!宋郑还老远看见那车子,就知道不是自己生产的产品,那是谁在仿冒他的产品呢?

  宋郑还跑遍了美国的市场,终于找到了他在小区里看到的那辆童车,他买了一辆,并把它带回了上海的总公司。看着这辆童车,宋郑还又气又喜:“气的是怎么可以侵害我们的专利权;喜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创造发明,美国人是多么喜欢。”

  宋郑还立刻召集律师、专利代理人、销售部门共同开会,讨论这个案子该如何进行侵权的维护。随后,宋郑还认真研究了这款车的设计,和几年前自己申请的专利的确分毫不差。于是,他立即命人展开了对这个品牌的调查,很快,宋郑还查到这家公司,竟然是几年前同样因为专利问题交过手的美国玛特尔公司。

  提到玛特尔公司,宋郑还客观地评价:“这是一家我们蛮钦佩的公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公司。”两家属于不打不相识,2003年,好孩子集团经美国雪弗莱公司授权,以一款跑车为原型,生产了一批电动玩具车。

  “我们在生产电动小汽车的时候,查阅了所有的有关电动车的专利文件,一共查出来104项。” 为了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宋郑还提前做好了“功课”,小小电动车被改动了104个地方,随后,这款电动玩具车火爆上市。

  同时,这款车作为第一款国产电动车进入了美国市场,反映良好,一年就销售了两万辆。“

  就在这款电动车销售正旺的时候,宋郑还收到了美国玛特尔公司的一封律师函,称里面有一个开关装置侵权了。

  “他们毫不留情地马上找到我们美国的合作伙伴。”这是宋郑还第一次侵犯别人的专利权,看着对方寄来的律师函,宋郑还二话没说,改掉了开关设计,并在三天内做出了明确的回应,宋郑还敢作敢当:“我说我们认罚,我们马上改掉,然后双方庭外和解,赔了120万美金,再加4项专利使用权给他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8000.html

更多阅读

中小鞋企生存之道:学会适应危机(一)

       “适者生存”这条自然规律,对生物有用,同样对企业有用。危机来了,不学会适应危机,就会在危机下消亡,这就是生物界中“优胜劣汰”;学会适应危机,从“危”之中寻找到“机”,是企业生存之道,更是企业策略调整之所在。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 家纺企业如何面对危机(一)

   目前,随着来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全球的经济环境被拖入一个恶劣的局势,在这个大局面下,中国企业也无可幸免地陷入了这场经济浩劫中,出口贸易量大面积的萎缩,首当其冲的是国内的外贸行业,影响最大的还是在国内的纺织行业,家纺

这不符合逻辑txt下载 一个不符合商业逻辑的创业故事(一)

这是一个不符合商业逻辑的故事。潍柴动力发力要和其母公司也是其最重要的客户脱离关系。这个脱离行动的主导者是谭旭光。   谭旭光,1961年出生,山东潍坊人,1977年进入潍坊柴油机厂,现任潍柴厂长,潍柴动力有限公司(HK2338)董事长兼首席

伊人李莹:没有商业味道的女商人(一)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最是那球场矫健的身影;   最是那驾驭语言的灵活自如;最是那坦然灿烂的笑容,和那颗敏感而悸动的心。  “常常问自己,人为何而活着?”  初夏的某日,傍晚的北京,流光溢彩闪烁在国际都市气息的公路上。一辆急驶的

声明:《社会信任危机 商业人格引爆信任危机(一)》为网友你追捧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