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汪海:双星风雨中前进的30年



  30多年来,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的大浪淘沙,自始至终从事传统制造业的双星,屹立市场30年不倒,而且滚雪球般做大——资产总额从800万元增加到60亿元;销售收入由不足3000万元增加到100多亿元;由单一从事制鞋业,发展成为拥有制鞋、轮胎、机械、服装、热电五大产业的综合性制造加工业大集团。

  1988年,全国20位优秀企业家在中南海意气风发地接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2003年11月14日,有关媒体千方百计从全国各地找来“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获奖者,组织了一次“15年后再相聚”的活动,首届优秀企业家只到了10位。20年过去了,20位企业家中,一直留在国企并至今活跃在国有企业领导舞台上的只有汪海一人。

  军人出身的汪海,今年67岁,当了35年企业领导人,这其中改革开放占了30年。汪海带过兵,打过仗,在一个国企中30年没挪窝。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他既是一个实践者,也是一个见证人。从中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他经历了种种的变革。1975年,转业后的他调进了双星集团的前身——青岛市第九橡胶厂。30多年间,汪海执掌下的双星摸着石头过河,以“敢为天下先”著称,在国有企业中率先打破统配包销,率先由二产转三产,率先进行低成本扩张,率先实行国有民营,经历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过程。

  双星在1983年进入市场,是在无奈之下作出的选择。

  1978-1983年,中国处于短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状态,行政和计划仍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国家在这一时期采用的主要是行政和计划办法。1983年,有着2000多名职工的青岛橡胶九厂仍是跟着国家计划转,数十年一贯制地生产“解放鞋”,原料由国家统配,产品由国家包销。但到了这年年底,初期的改革开放使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出现了真空,商业部门告诉橡胶九厂,“傻大笨粗”的解放鞋卖不出去,拒绝收购。刚刚被任命为青岛橡胶九厂党委书记的汪海,面对堆积如山的200万双解放鞋,被逼之下迈出了“自销”的第一步,在一个个冬夜里,由汪海带领,将解放鞋偷偷运出厂自己销售。很快,风声走露,商业部门大怒,声称今后停止包销他们生产的任何产品。商业部门的愤怒并非没有缘由——这家企业竟然置“红头文件”于不顾,作出明目张胆的违规行为。但那时的汪海,除了将解放鞋卖出去,让企业生存下来,已经管不了太多。在他的带领下,职工们索性在大白天背着鞋箱闯市场,不但在青岛本地卖,还跑到烟台、石家庄、南京、兰州卖,一年过后,200万双解放鞋全部卖了出去,企业因此活了下来。

  在1984年的时候,中国的人事仍是任命制,讲文凭、讲学历,人事任命上级和“红头文件”说了算,当时全中国还没有一家敢实行聘任制的。

  砸掉计划经济旧体制、旧机制的锁链,打破身份界限,砸掉了“旧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和“新三铁”(铁锁链、铁栏杆、铁关系),偷着到农村招收农民工,双星又是第一家。

  当时,橡胶九厂的机构设置早已严重脱离了生产、销售的实际需要。汪海在实际工作中真切感受到了旧的确管理模式弊端丛生,当时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生产效率低下的体制机制窒息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汪海决定机构优化。矛盾爆发了,有人质问汪海:“你有政策根据吗?”一些上级领导亲属组成的武装部和安全科,拒不执行厂里的决定,告状告到了国家劳动部,汪海丝毫没有让步,坚决将两个科合并,并且将队伍庞大的计划科并进销售科,进而将原先只有4个人的销售科扩充为拥有600人的销售公司。

  汪海成了中国第一个打破“铁饭碗”的人。全部合同制。国有企业诸多弊病得到根治,效益好了、工资增加了,企业职工积极性自然更高了,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市场的博弈中,邓小平提出来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改革理论给了汪海很大的启示,他认识到,国有体制在竞争性行业中并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优势。上世纪90年代初,汪海在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将双星经营公司进行承包卖断,完成了职工从“给公司卖鞋”到“给自己卖鞋”的转变,把众多双星人送上了制造百万富翁的流水线,同时为竞争性领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出一条新路。他还将邓小平提出的“农村责任田”的方法移植到工厂,创造了双星法制化、市场化“四自一包”管理新模式,将车间设备承包给职工个人,把企业的工作岗位变成了每位职工的“责任田”,实现了职工自己管理、自己算账、自己减人、自己降耗,整个集团的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

  改革以后,企业发展特别快。1992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短缺经济逐渐结束,出现了过剩现象。

  对于制鞋行业来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鞋企业总数达到几千家,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全国80%的制鞋企业出现亏损,这时的双星却照样盈利。同行艳羡地说,汪海精明,十几年前就进行了低成本扩张,具备了成本优势。

  1985年,中央提出企业走“横向经济联合”之路,而汪海早在一年以前,就与黄岛橡胶厂搞横向经济联合,在挽救了这家即将倒闭的乡镇企业的同时,成功地将自己的老产品转移到农村生产,获得了廉价的厂房和劳动力。此后一年多,汪海在青岛周边地区建起13家联营分厂,年产值加起来达到1亿元。完成低成本扩张。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始,双星先后在沂蒙山建起鲁中、瀚海两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鞋城,并一发而不可收。到今年,双星已经先后投资在山东、河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偏远山区建起十几个生产基地,在成功带动10万多名农民致富的同时,自己的资产规模也因凭借低成本经营急剧扩大。

  而当时间推进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制鞋业发生了新的变化,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个体私营企业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纷纷在这个门槛低、见效快的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鞋业市场竞争更加残酷。因此,双星选择了新的投资方向——与制鞋同属橡胶行业的轮胎业。在短短几年间,通过“小吃大”(吸收合并原华青轮胎)进入轮胎行业,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快速发展,收购了原东风轮胎,出现了“快吃慢”、国有吃国有的特例,使双星这个轮胎行业的后起之秀迅速做大做强。目前,双星已经形成了青岛、中原和湖北十堰三大轮胎生产基地,产品涉及全钢子午胎、半钢轿车胎、载重斜交胎、农用轻卡胎、军胎、工程胎、特种胎等七大系列、600多个品种,达到各种轮胎100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跻身全国六强,并获得了中国名牌的称号。轮胎业的发展带动了为其配套的铸造机械和橡胶机械的发展,使双星铸机和橡机行业的实力也在全国名列前茅,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迅速提升。

  作为一个以“敢为天下先”自任的企业家,汪海带领双星在改革开放的近30年间,创造了国有企业中数量众多的“第一”。

  1984年,双星破墙开店,敞开大门办三产,成立了国内国有企业中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劳动服务公司,建成双星不夜城、“大吃街”和旅游休闲度假村,成功安置了2000多名富余人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双星在国有企业中第一个以企业的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一个在国际舞台上举行“鞋文化表演”,成为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先行者。

  双星最早实施名牌战略,第一个开始进行多元化经营,大力发展广告、金融、餐饮、娱乐、旅游等三产行业,实现了横跨17个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1988年,双星几经周折,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并在199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年出口创汇突破5000万美元的制鞋企业。

 军人汪海:双星风雨中前进的30年

  1996年,双星在国内制鞋行业中首家实现股票上市交易。

  2000年,双星第一个闯“雷区”,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敢于冒险,勇于探索,这或许正是汪海和他率领的双星在国企改革前沿长盛不衰的秘密。而在“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我国“入世”后融入全球化最快的时期,尤其是2003年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在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后不久,出现了煤电油运紧张、部分地区和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等“过热”现象,橡胶等原材料价格暴涨、人力资源紧张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接踵而至。2007年的宏观调控更为特殊,1年内国家10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4次提高利息率,这时期的双星又一次面临新的外部环境和挑战。

  为此,汪海又提出了“岗位是市场、竞争在机台、人人都创新”的理论,创造了“打商战中创新的人民战争”的竞争模式,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潜能,仅2007年就实现全员创新近4000项,创造效益2亿多元。他破解了“过去计划经济工人仇视设备”的管理难题,将设备承包给员工,并运用厂币,独创了“家庭消费式管理模式”,大大激发了员工“当家作主”的创新积极性。员工中出现了针尖磨细了再用、自己买配件维修设备的新现象;创造了2000多米、落差最高30米的零距离悬浮线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安装的新奇迹;创造了资金切块、“一单一算、一天一算、分段核算、当天出成本”的资金管理新奇迹,原来一条流水线需要200万元资金现在只用20万元就能运转的资金使用效率新记录也在双星诞生。

  2007岁末,汪海高调宣布,双星上市公司剥离制鞋业务,专心发展轮胎和机械业务,受让上市公司制鞋业务的双星名人实业公司则做大做强制鞋业。汪海志在“用3—5年时间,把轮胎、机械、制鞋三大产业都做大做强,实现‘把双星打造成中国综合性制造加工业特大集团’的战略目标”。

  从第一个同行业中驰名商标企业,到中国橡胶行业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四个“中国名牌”的企业(双星专业鞋、双星旅游鞋、双星皮鞋、双星轮胎);从濒临破产的企业到拥有五大支柱产业、八大行业;双星没有按照西方主流经济管理学的理论,不照搬西方企业的做法,取得了令国内外人士都意外的成就,这说明了,双星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种“现象”和“标杆”,关键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改革,汪海倡导的“实事求是”用好了中国改革开放理论的精髓,这也是双星“30年之谜”的最好答案。

  双星30年的创业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折射,而汪海,无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实践者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802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阎阳生:在我这战斗的一年里

原文地址:阎阳生:在我这战斗的一年里作者:dragonfist阎阳生:《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再也没有比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经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儿,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像门口的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个挎着书包、满脸胡茬的

Android学习笔记03: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学习Android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所幸的是最终经过上网查询都得到了解决。现在将我在学习Android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整理如下。1.R.java不能实时更新  问题描述:在res文件中新增的变量不能在R.java

汉正街:天下第一街的30年变迁

新华网武汉10月12日电 题:“天下第一街”的30年变迁    有“天下第一街”美誉的汉正街是中国私营经济的摇篮,曾诞生过我国第一所私营学校、第一家外来个体户协会……作为引领市场开放搞活的先驱,汉正街的商品成交量曾多年在全国排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创新的冒险者与成功者

  汪海,双星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1941年生。  汪海是创新的先行者、创新的冒险者、创新的成功者、创新的受益者、创新的幸存者。  理论创新方面,汪海总结创造了一整套符合于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和市场理论,最

蔡志明:在风雨中成长的玩具王国

去年8月,两家中国工厂因牵涉大规模召回而遭到严厉抨击。两家工厂均为美国玩具制造商美泰 (Mattel) 的长期供应商,并且都始创于香港,随后在中国制造玩具风靡全球之际在中国大陆发展壮大。并且,他们都被认为在生产铅漆污染的玩具方面负有

声明:《军人汪海:双星风雨中前进的30年》为网友弥猫深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