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领导模式的大师:劳伦斯-彼得(四)



  不胜任的表现

  一个员工达到晋升极限时有什么表现?如何才能认清一个不胜任的员工?彼得总结了“晋升极限综合症”。身体方面常见的症状有:胃溃疡、痉挛性大肠炎、粘液性结肠炎、高血压、便秘、痢疾、尿频、酒精中毒、饮食过量与肥胖症、厌食症、过敏症、情绪紧张过度、肌肉痉挛、失眠症、慢性疲劳、心悸症、其他心血管疾病、偏头痛、恶心和呕吐、四肢无力和腹痛、头晕、痛经、耳鸣、五心出汗、神经性皮炎、性无能等26种。这些有没有医学上的证据,我们大可不必去较真,从彼得非要凑够26个字母为序号的表述方式来看,他无非是暗示人们这种不胜任无所不在。但是,仅仅是这种暗示,也足以引起管理学者必要的警惕和相应的研究。实际上,有些科班管理学家已经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如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管理方格”,就深入探讨了疾病与管理风格的关系问题。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在这方面的成果就更多了。

  更为值得重视的是彼得提出的“晋升极限的非医学指标”。他所列出的有:通信设备狂(不断增添电话、按钮、指示灯、录音机),恐纸症(不能忍受桌上有纸张或书籍),好纸症(桌上堆满几乎不用的纸张和书籍),归档狂(刻意地整理文件,不容许任一文件的丢失,迷恋过去的记录),巨型办公桌狂(渴望有比同事更大的办公桌),办公桌恐惧症(不能容忍办公室有办公桌,看见办公桌就头疼,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最高层),怀旧综合症(自艾自怜,怀念过去,对现状不满),图表爱好者(特别关注流程图,不管耽搁多少时间也要严守图表指示),强迫性反复无常症(故意让下属无所适从,摸不着头脑,接到部下书面汇报时会叫来部下做口头说明,部下口头说明时会打断部下让他送书面汇报),优柔寡断综合症(需要决策时反复权衡,犹豫不决,或者开会商量,向下踢皮球,向上打报告,向周围推诿责任,如推给民意测验等,实在不行就自己拖延),闲聊瘾(笑话高手,不干工作),建筑狂(特别喜欢标志性建筑,有大厦情结),痉挛和怪癖(咬指甲,转钢笔,扳关节,有节奏地敲桌子),故意让人听不懂(喜欢用数字、代码、莫名其妙的缩写),官话连篇(用万能讲稿,只要稍加改动就可适用于任何场合)。

  不得不提的是,彼得认为不胜任员工并不是故意不称职的。他们也想好好表现自己的能力,提高组织的效率,维持组织的存在与发展,不称职是等级制组织造成的身不由己。这正是彼得原理不同于帕金森定律的地方。在帕金森定律中,上级有意给自己增加下属,以提升自身的作用与地位,使冗员增加,效率降低。而在彼得原理中,由于员工的不胜任,所以不得不增加新手,随着提升而带来更多的不胜任,以致人浮于事。在彼得原理下,大多数员工想要工作,甚至有很强的积极性,他们也会为自身的不胜任而苦恼,因成绩不佳而沮丧。组织之所以产生问题,不是因为这些员工懒惰,而是因为他们不胜任。

  不胜任的安慰剂疗法

  撇开组织的效益,单纯从员工角度说,不胜任是可以治疗的。彼得认为,对于那些已达到不胜任级别的员工来说,他们往往误以为自己工作不够努力,而选择更加勤奋来使得自己胜任,很可能在晋升极限综合症的漩涡里越陷越深。这就需要治疗,但这种治疗,只同缓解当事人的焦虑有关,而同组织绩效无关。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治疗是安慰剂,实际上并不能清除病人身上的病灶,但却能有效舒缓病人的症状。

  因为这些员工已经不胜任,不管怎样努力也不可能改变不胜任,所以,基本的治疗方法是替代他们不称职的事项。这些替代技巧有:①不断准备。不胜任者可以多做些事前准备,如确认采取行动的必要性,研讨行动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尽可能齐全地准备所有需要用到的东西,以能够胜任的准备工作,替代不能胜任的实际操作。②细节问题专门化。常常用“一个钉子葬送了一个国家”之类警世格言提醒自己细节决定一切,特别关注那些自己有把握做好的枝节小事,而放弃那些自己不胜任的重大问题。如生产经理无法提高生产效率,则可以用关心办公室的内部组织来替代;小学校长缺乏应对家长和督学的能力,则可以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的走路拥挤问题,这样不但能够称职地制定出校内交通制度,还可写出很出色的论文。③以形象代替表现。如一位数学老师不胜任真正的数学教学,她可以大讲特讲数学故事和趣闻,而把讲不好的数学留给家庭作业,学生会认为她是很有趣的好老师,数学没学好,不过是因为数学太难了。④不务正业。前面的替代多少还同工作有关,而不务正业就是干脆撇开要干的工作,寻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来做。例如,公司总裁并不管公司的事务,而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慈善活动上。在企业里,只有高层领导才能够用不务正业来替代工作,但在家庭里,不称职的妻子往往撇下丈夫和孩子不管,非常热心于其他不相干的活动。

  对于不胜任者的这种安慰剂疗法,有可能出现三个误区:①没有替代的安慰。例如,给自己找借口,“要是我胃不疼,我就能好好工作。”他有可能抓紧治自己的胃病,但是,吃药不能治好不胜任,这种借口不能缓解晋升极限综合征。还有空洞的安慰,“看开些。”“学会放松。”这没有一点用处,因为不胜任者清楚自己没做好工作,他总认为只有加把劲才能干好。再就是要求病人自我节制。“你得节食。”“少喝酒。”这更是白说,不胜任者已经没有了工作的乐趣,饮食的乐趣或者夜生活的乐趣正是一种替代,他怎么能放弃呢?②直接指出晋升极限综合症者没病。“你没事,不过是你太紧张了。”这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因为难受的是不胜任者而不是医生,他确实感到难受,说他没病他还会怀疑医生水平太差。如果有几个医生都指出他没病,他甚至有可能找江湖术士甚至迷恋上另类治疗方法。③心理治疗。多数没用,惟一稍有成效的方法是分心治疗。“学点园艺吧。”“开始集邮吧。”“打打保龄球。”这样,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领域,舒缓他们的不良反应。但是,并不能根治不胜任问题。一旦走入这三个误区,就无法找到对不胜任的替代技巧,甚至有可能加剧不胜任者的焦虑。

  可怕的是,社会上存在着一种误解,由于彼得原理是如此普遍,导致人们误以为晋升极限综合征是成功的标志。比如,不得心脏病或者高血压,似乎你的工作就没有尽力。不是近视眼,你的知识水平就有点可疑。所以,有些没得病的人也会“得病”,只要是工作狂就会感到自己心脏不好,哪怕是心电图查不出来也会感到有症状,稍微有点不适就会夸大自己的病情,让人们看到自己“累倒了”。在知识分子地位较高的时代,视力2.0的人有时也会带上一副眼镜。对于人类来说,这种没病装病是不祥之兆。

  不胜任的根治

  真正要消灭不胜任,不能等到晋升到不胜任位置上再治疗,这时的任何治疗方案,都不会改变不胜任的实质。要根除不胜任,得从不胜任还没有出现就着手预防。

  对于尚未达到不胜任层级的员工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拒绝晋升,在自己胜任的职位上愉快地工作,充分享受工作的乐趣。这叫“彼得躲避法”。如果一个人面临晋升,又害怕自己将会不胜任,可以直接拒绝。但是,采取“彼得躲避法”不具有可行性。因为世人都以晋升作为成功的标志,你如果有晋升的机会而拒绝晋升,妻子会抱怨,孩子会不理解,熟人会看不起,领导会讨厌你的不识时务。所以,直接拒绝可能会得不偿失,甚至使自己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

  最好的办法,是制造出自己已经不胜任的假象,使上级失望而放弃晋升你的意图。彼得把这称之为“创造性不胜任”,或者干脆叫做“彼得预防法”。创造性不胜任是一个避免晋升极限的可靠方法。其关键之处是想方设法适当表现出自身的不胜任,但又不直接妨碍履行目前的职责。例如,为了避免晋升,一个优秀的园艺工总是丢失各种单据,于是他的上司放弃了提拔他为工头的想法。一个精明强干的车间工长,办公桌上一塌糊涂,墙上是过时的图表,领导一看就有气,自然就不考虑他的升迁了。一位相当成功的部门经理,偶尔把车停在公司老总专用停车位上,惹得老总不高兴。这样,他们都能停留在称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胜任岗位上,而又避免了直接拒绝晋升的尴尬。采用“彼得预防法”,要注意做得自然随意而又确实与众不同,使别人确信你就是个不值得晋升的另类,同时又能为你得不到晋升而发出真诚的惋惜。

 探讨领导模式的大师:劳伦斯-彼得(四)

  关于“创造性不胜任”,最关键的环节是准确地判断自己。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自身几斤几两,就能够基本保持胜任,避免上升到不胜任的层级。但前提是认清自己,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难解的问题。难就难在知足,足到什么程度才恰好,每个人的答案可能不一样,而且心中不一定有答案,甚至压根儿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彼得原理恰恰是在这种“知足”的边界模糊性上表现出来。

  人类的未来是进化吗?

  更值得重视的是,彼得把彼得原理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之下,分析人类整体生存的胜任问题,提出了一个更吓人的命题:按照彼得原理,人类整体迟早会达到生存不胜任的阶段,他把这一观点称之为“彼得历史通论”。

  彼得认为,由于彼得原理的存在,社会上广泛存在着层级组织的退化。以教育为例,在早年,大多数职业岗位上,中学毕业就是胜任的。但由于学校会把水平不够的学生用“踢上去”的方式送给文凭,高中毕业只相当于过去的初中甚至更低,于是胜任的标杆就转移到了大学。大学文凭也在不断贬值,又不得不求助于硕士和博士。随着博士后的出现,意味着博士同样在贬值,也许将来会出现超级博士后。努力普及教育的结果,是加速了文凭贬值过程。不仅学校如此,公司、政府、研究机构也如此,都存在类似的组织退化。总体上看,随着组织的延续,不胜任会无情地蔓延开来。

  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能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不胜任的破坏性。比如一个醉酒者,他顶多是弄伤自己,但如果他开了一辆汽车,那就可以撞死不少人。当代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对胜任者固然是如虎添翼,但对不胜任者则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倍数放大灾难。人类盲目地发展技术,很有可能走上一条不归路。在西方,人们往往把发明轮子看作是历史上技术进步的先声,然而,当人们给轮子装上发动机后,短短几十年时间就把地球弄得面目皆非。曾几何时,人们还可以享受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而现在江河湖泊充满了污水,空气中到处都是有毒烟尘。在彼得原理支配下,技术进步造成了空气污染问题、资源告竭问题、垃圾处理问题等等。发展得太快,有可能彻底毁了人类的前景。

  有句名言镌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前:

  人啊,要认识你自己!

  或许,我们应该稍微停顿发展的步伐,回过头来检视我们的生活。我们建造的楼房越来越高,同时自己变得越来越矮小;我们可以登上月球进入太空,可星空却变得越来越朦胧;我们出版的书籍越来越华丽精美,但书籍的内容却越来越不需要思考;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和方便,而生活的意义却越来越空虚;我们的行动越来越快捷,但行动中的焦虑和不安却越来越严重。我们作为人类,是不是变得越来越不胜任了!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彼得原理不仅可用在层级组织中,也可用来分析人类的生存状态。

  彼得告诫这个世界,不要把人类变成恐龙。“光是追求数量,无法使人获得最大的满足;只有改善生活的质量,也即避免生存不胜任,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所以,彼得不鼓励盲目的晋升。当我们雄心勃勃进行海底勘探时,想想躺在海边晒太阳可能更舒适;当我们到月球、金星、火星上进行十分艰难的探险时,想想在乡间小道散步可能更宜人。在彼得眼里,人类的幸福、健康、成就,都取决于对彼得原理的认识。

  彼得原理既轻松又沉重。说它轻松,是它充满了幽默;说它沉重,是它具有深深的忧虑。任何管理学家,都应该重视彼得的告诫。对组织等级结构与人员称职情况关系的研究,在任何时候都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现实不幸被彼得言中,不胜任是那么普遍。大公司的高管层,无力驾驭“利维坦”式的巨型怪兽;具有强大力量的政府机器,被刻板的官僚力不从心地操纵着;甚至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人们也在为不胜任而发愁。管理学发展到今天,还远远不能把不称职消灭在萌芽状态。凭借对不胜任的警示和鞭策,劳伦斯·彼得有理由在管理学的发展中占据一个显赫的位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7929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 劳伦斯斯特恩

原文地址: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作者:张朴之- 一意寻求主题的读者在读了英国作家劳伦斯·斯特恩的这部著名奇书《项狄传》之后,一定会摸不着头脑:作者洋洋洒洒究竟想表达什么?似乎不是给项狄立传,因为作品直到结束,项狄还是个婴儿嘛。书

劳伦斯?许和他的服装 劳伦斯许工作室

劳伦斯-许山东 枣庄大中小在劳伦斯•许的工作室,曾经因为张静初的“孔雀”礼服,范冰冰的“丹凤朝阳”礼服而声誉鹊起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再一次因为柏林电影节上为闫妮设计了两套炫丽而又具有东方情调的晚礼服而走进众人的

王于漸:紀念熊彼得和佛利民的資本主義論

佛利民(MiltonFriedman)的名著《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面世五十周年,以及前輩熊彼得(JosephSchumpeter)的Capitalism, Socialism andDemocracy(《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面世七十周年。自從馬克思預言資本主義必亡、

读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有感 卖房子的女人 有感

长吁一气,终于将这本书读完。读这部小说,常常会把人拉近矛盾与绝望的挣扎之中,小说留给读者的,是一种莫大的虚无感和一种内在的现实性思考。《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他以非凡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

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

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来源:《管理学家》杂志社栏目主编:刘文瑞教授本期主要撰稿人:王肖婧、卢欢编者按:大师思想,实践源泉。从创刊伊始,《管理学家》杂志每期深入介绍一位管理大师的思想和实践,迄今已六十余位。读懂大师,读懂管理

声明:《探讨领导模式的大师:劳伦斯-彼得(四)》为网友年的老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