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为什么被边缘化 英文EMBA边缘化危机



  内地英文EMBA每年毕业350多名学员,比最高峰少1/3 

   文 / 赵鹰* 

  10月初的某天下午,一间椭圆形阶梯教室内,60多个不同肤色和国籍的人聚在一起,认真聆听一位操着印度式英语的老师分析迪斯尼公司收购Pixar的案例,围绕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公司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而展开。他们90%都开着笔记本电脑,认真看着案例PPT。

  在这之后,台前换了位女老师,还是分析这个案例,刚才是讲战略,她则从财务的角度,阐述收购与兼并过程中如何确定公司价值,涉及的数据令人眼花缭乱,讨论中还讲到操作层面的一些法律条款。

  不同环节的讲授中,老师都在激励台下的同学思考,同学提问,老师作答,有时把问题直接丢给有独到思路的同学帮忙解释。身临如此课程,一定是在纽约、伦敦,或者洛杉矶、香港?但都不是,而是在上海一所知名高校幽静的校园内。

  这是笔者亲历的、典型的英文EMBA课程,学生平均年龄38岁、平均15年工作经验,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女性占20%左右。那么,这几年,中国本土英文EMBA发展究竟怎样呢?

  国内生源匮乏

  2007年《经理人》就提出“英文EMBA难成主流”的观点。今天来看,这个判断很正确,英文EMBA不仅难成主流,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即使在最辉煌的2004、2005年,每年大陆也就产出将近500名英文EMBA毕业生。此后,中文EMBA开山辟路,规模越做越大。而英文EMBA却遇到阻力,生源青黄不接。先在北京收缩,目前上海市场也遇到了困难。中国大陆每年总产出350多名英文EMBA,比最高峰少了1/3。市场正在萎缩。

  ● 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文EMBA发展所造成的规模效应,吸引本来不属于中文EMBA招生对象的那批英语流利、素质极佳的中国申请人,他们为了加入中文EMBA的同学网络,而主动放弃英文EMBA。

 宁高宁为什么被边缘化 英文EMBA边缘化危机
  ● 可能的原因之二是,受来自比较好的在职MBA的侵蚀。如果是自费生,在职MBA的学费只有英文EMBA的一半,很多英文好的年轻申请人会考虑在职MBA。

  ● 可能的原因之三是,这两年、尤其是去年金融危机过后,一家英国院校和一家美国院校相继退出中国市场,何日卷土重来没有时间表。

  两大趋势

  未来中国英文EMBA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

  ● 一是精品化趋势。英文EMBA应该是一种精品服务,满足市场上一小部分人成长的需求。就如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的愿景:为中国培养国际化经理人。所以,其推广重点是长三角地区能说英文的中国经理人和有国际化愿景的中国企业。

  这里有个悖论,中国需要相当多熟悉国际操作的人才,跨国公司的招聘增长迅速,但是英文EMBA招生人数即使较好的时候,一年也就增长6%~7%,只有跨国公司招聘人数增长率的1/3。为什么明明有人才需求,能够培养这些人才的课程却并不抢手呢?

  领导运营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多年的Patrick Mornton教授认为,原因之一是,中国平时用英文工作的职员基础不大,他们中,还有很多希望读中文EMBA。对于以中国为中心的经理人来说,用中文读EMBA更加合理,他们可以熟悉中文术语,以便未来和中国的员工和客户交流。

  另外一个原因是,任何个人都需要足够的时间跨度,来培养能够在亚太和全球范围中担当总监和总经理的能力。这些人是英文EMBA的理想对象。中国需要时间来孕育这样一个群体。上海真正开始孕育这个群体的时间始于1993年到1995年之间,这正是今天的外企总监和总经理踏入工作岗位的时间。当这批人有了13~15年国际化工作经验后,市场需要比市场能够供给的数量要小很多。这种结构性缺陷,至少还会持续10~15年左右。人才的结构性问题,不仅会制约跨国公司高层领导层本地化的进程,也影响到英文EMBA的质量和规模。

  ● 二是区域化趋势。近几年,各家英文EMBA招生显示一个共同特点,海外生源增长明显,占学生总数比率逐渐增加,来自更多国家。在中国举办的英文EMBA已经逐渐显示出它区域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清华—INSEAD双学位EMBA是后来者,2006年才招第一期学员,中外方合作模式是3个50%:两家分别投入50%的师资,课程在清华和INSEAD各上50%,招生推广各承担50%的任务。拿两个学校的两张文凭。

  课程招生的特色是,来自中国本土的人员不多,大部分是和中国有生意往来、或是未来有生意往来的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吸引力小于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这是开办者当初没有想到的。这个课程严格意义上是新加坡INSEAD的EMBA北上和清华合并了一个EMBA班级,正好能调动起清华的中方师资中的精英。对于亚太区的老外们,清华的中国根基成了最大卖点。这正好弥补了先前一些合作项目中缺乏中国元素的弱点,在2009年的英文EMBA招生市场上一枝独秀。

  英文EMBA课程的发展逐渐归于理性,这些年他们抓住在中国的发展机遇,也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生源挖掘和培养问题、课程的优化问题、与合作院校互动相辅相成的问题。

  很明显,今天的英文EMBA已经是一个以世界为眼光的在中国运作的课程。中国将成长出更多国际知名商学院的亚太总部,也将孕育出更多互通有无的精品课程。 

  * 作者系商学院大百科www.whichmba.net出版人、总编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3287.html

更多阅读

赵丽颖高梓淇被曝有旧情 赵丽颖高梓淇公开恋情

3月27日,内地男星高梓淇和大两岁的韩国女星蔡琳恩爱现身首都机场,举止亲密不似一般关系。28日,高梓淇和蔡琳微博高调示爱晒幸福。与此同时,也有网友扒出两人的情史,爆料2010年拍摄《新还珠格格》时高梓淇曾和赵丽颖因戏生情,后不知何故恋

谈话为什么被忽略(孙玉胜 《十年》) 十年 孙玉胜

新浪首页 > 文化 > 十年 > 正文谈话为什么被忽略http://www.sina.com.cn 2003/11/07 15:15 新浪传媒孙玉胜 著在“真实”方面,电视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遗憾的是这种只属于自己的优势被中国的电视忽视了几十年。而如果不是现场同期声

江苏省镇江中学高秋秋被哈佛大学录取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江苏省镇江中学高秋秋被哈佛大学录取高秋秋在镇中大门前留影。万凌云 摄“如果照片要登报,能不能美图一下,将我头上的‘痘痘’去掉?”昨天上午,在江苏省镇江中学内,该校高三(6)班17岁的女孩高秋秋,面对记者一脸灿烂的笑,还是一个小女孩的

孙二娘、张青在梁山为什么会被边缘化? 孙二娘与张青

孙二娘、张青在梁山为什么会被边缘化?(《<水浒>百问》之四九)将“夜叉”当作绰号用在人身上,尤其是用在女人身上,孙二娘是第一个,也算是开了“母夜叉”一词使用的先河。凭借“母夜叉”这一响亮绰号,孙二娘的知名度比起丈夫张青来要高出

声明:《宁高宁为什么被边缘化 英文EMBA边缘化危机》为网友超越自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