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经纬到李文杰:健力宝的救赎(二)



  接下来的健力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时期。工厂停产,政企官司,经销商逼宫,健力宝陷入最低谷。2004年的健力宝,号称47亿元总资产,但实际负债近30亿元,其中短期债务1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70%,且资产水分很大。如对外公布2003年的销售额为28亿元,实际上却不足20亿元,除去应付账款,健力宝集团甚至已经资不抵债。

  相比李经纬的“缺乏创新”,张海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他跨越的步伐迈得太大、太快,对健力宝的资金、营销网络和生产线都构成了难以消化的压力。

  张海的命运难脱李经纬的覆辙:同年8月23日,张海被健力宝集团宣布“下课”。

  2005年3月,张海因在健力宝集团期间涉嫌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被公安机关拘留。经佛山市中院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两次审理后,2007年,张海被判犯有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0年。

  统一时代:

  “体外”疗治健力宝

  从李经纬末期到张海的“折腾”,健力宝已是千疮百孔,濒临崩溃的边缘。健力宝何去何从?这道难题再次摆在了彼时已撤市变区的三水区政府面前。

  正当健力宝命悬一线之时,一直对其颇为赏识的台湾统一集团在2004年10月初出价1亿美元提出收购。统一的诚意,很快打动了三水区政府,不料却令健力宝的经销商“大为光火”,他们无法接受,一个积怨颇深的对手将成为自己头上的“领导”。

  各地经销商的请愿书如雪片般飞来,面对他们“誓与健力宝共存亡”、“愿筹资两亿救健力宝”的呼声,三水区政府不得不于2004年10月18日宣布,与统一并购意向破裂。

  2004年11月16日,北京汇中天恒董事长李志达在广州与健力宝集团控股公司的代表张海、祝维沙和叶红汉分别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受让三人在健力宝集团上游控股公司的所有股份,从而间接持有集团91.1%的股份,成为健力宝第一大股东。

  不过,“资本玩家阴影”犹在,三水区政府对这个“半路杀出来”的据称“怀揣两亿”的李志达,条件反射般地投了极度不信任票。当张海团队与李志达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后,三水区政府不惜以小股东的身份动用权力,查封公司账户,将李志达一班人马“驱逐出境”,并于12月7日,紧急召开“复产大会”。3天后,由三水区政府出资100万元注册的国有独资贸易公司——健力宝贸易公司成立。

  尽管三水区政府极力反对,但2005年5月,汇中天恒还是正式成为健力宝的合法大股东,掌握了91.1%股权。出人意料的是,健力宝股权再次骤变,李志达萌生退意。一度离开健力宝的叶红汉戏剧性地从李志达的手中接过健力宝58.3%的股份。

  在这一轮股权变幻风波趋于平静后,先前颇有诚意的统一集团又被三水区政府请了回来。经过几轮短暂而仓促的谈判,2005年10月,统一集团以一个至今外界都难探究竟的价格收购了健力宝贸易公司100%的股权。

  健力宝集团巨大的品牌价值和同样巨大的债务包袱,是健力宝股权风云变幻的主要原因。不过,在统一进入时,这个问题已经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据一位健力宝内部人士透露,“汇中天恒从三水区政府手中接过第一大股东帅印的时候,健力宝已被拆分成健力宝集团和健力宝贸易公司两大块。”

 从李经纬到李文杰:健力宝的救赎(二)

  该人士称,叶红汉掌控的健力宝集团承担了近四十亿元的不良资产,但同时“健力宝”商标、生产系统等健力宝的重要资产也划在这里。“而健力宝贸易公司,没有集团的任何债权债务,包袱比较轻,可以看成是由统一控制的健力宝‘体外循环’公司。统一有多年产业整合经验,这次股权转让,是借‘贸易公司’这个媒介,实现健力宝与统一在销售渠道方面的合作。”

  事隔4年后的今日,由叶红汉与统一分别掌握的健力宝集团和贸易公司依然是分权而治。就集团与贸易公司之间的关系,叶红汉曾经公开给出这样的解释:“为了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管理,健力宝生产也是交给贸易公司代理。贸易公司和集团之间有保底合同,有预付加工费,把未来几年的加工费都给了,两者之间有宏观层面的相互控制。”

  由此,健力宝进入了外部“贸易公司”对集团体外治疗的时代。

  回归“起点”:重做运动饮料

  久病的健力宝,要快速恢复健康,对任何职业经理人都是巨大挑战。曾在统一集团分区担任总经理的吴福章和李文杰,在先后走上健力宝贸易公司总经理位置的那一刻起,就体会到重担压身的感觉。

  “无为而治”的吴福章

  接管健力宝贸易公司后,统一曾高调宣布,2006年将实现20亿元的销售目标。然而一直到2008年,连续亏损3年的健力宝,销售额离这个目标仍相去甚远。

  不过,这很难说是统一的错。四年来,统一对健力宝所表现的耐心,已足以令此前热衷“换手游戏”的投资者汗颜。只能说,统一在把健力宝推上“快车道”之前,还有一件事是必须做的,那便是“疗伤”。

  对于健力宝以前留下的后遗症却是几年都难以消化:定位模糊的产品,千疮百孔的品牌,闭塞不畅的销售渠道,庞大却近乎瘫痪的产能,以及内心忐忑的员工和经销商。

  这让吴福章在健力宝的三年,显得忙碌却又有些“平庸”。

  2005年11月,从统一华东区总经理调任健力定贸易公司总经理后,这个以整合并购见长、行事果断的台湾人,并没有“雄心勃勃”地抛出他的改革大计,或是盲目推出新品,而是埋头在团队建设、经营体制、恢复生产、稳定人心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也恰恰是他的“不作为”,被外界视作健力宝的幸运。毕竟,此时的健力宝,已再经不起任何折腾了。尽管吴福章在任期间,健力宝2006年和2007年分别实现了40%、30%多的增长,但最终他仍被认为因没能完成统一集团的销售目标而离职。显然,此时的统一,对健力宝已有了更大的期待。

  “从起点回归”的李文杰

  2008年1月,李文杰任健力宝贸易公司总经理,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仍避免不了巨大的落差感。“实际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困难得多。”但作为职业经理人,李文杰更视这份工作是自己难得遇到的一次挑战。

  他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健力宝从出世到飞跃、再到沉寂的历史,结果痛心地发现,作为国内最早的运动饮料,健力宝本该成为这一集团军的领跑者,结果却跑岔了道。近10年来一直在与汽水竞争,价格越来越低,销量越来越小。

  运动饮料占国内饮料市场的份额不到3%,远低于美、日30%左右的比例,发展前景广阔。而且在这一块,并没有像“两乐”这么强势的竞争对手,健力宝有着更多的空间。

  看到市场空间,李文杰选择了向起点回归。“跑了一大圈冤枉路后才发现,运动饮料定位才是正确的,因为健力宝从一出生就是运动饮料。”

  为此,他先后两次拜访了创始人李经纬。对运动饮料定位同样的坚持,让两位相隔多年的健力宝领导人如遇知音。“李经纬先生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其中有很多恰好是我正在做的,包括对亚运赞助权的争取,可以说,虽然管理方式不同,但我们的很多想法都很相似。”李文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运动饮料的路线被重新确立下来之后,李文杰更确定健力宝要的是什么,但他却并不主张“把孩子连同脏水一同倒掉”。因此,在“张海时代”残余的数十个品牌分类被果断砍掉的同时,“第五季”的番石榴汁和阳光果葩却保留了下来,并且今年又新推出了芒果汁。

  在李文杰看来,在健力宝产品线中,第五季并不是核心品牌,却是一个有价值的产品。“每年有两个亿的销量,至少能让健力宝现在好好活下去。”他把第五季品牌定位于健康果汁饮品,作为健力宝品牌的补充。

  去年第五季柠檬汁被娃哈哈挤出市场和今年芒果汁的意外畅销,让李文杰更意识到了产品创新的重要性,他感叹:“只有做到品类第一,才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ME TOO’(我也是)的跟随策略对健力宝来说是不切实际的。”

  而差异化战略下运动饮料的重新定位,甚至给健力宝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市场地位的改变。按照调查研究机构欧睿咨询提供的数据,在2008年的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健力宝以22.2%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三得利维体、宝矿力水特以及百事可乐旗下的佳得乐。

  回归,让健力宝重拾久违的自信。2008年,健力宝实现了15亿的销售额,2009年,李文杰把目标定在了18亿元。

  而健力宝所在的三水区政府,同样对健力宝的未来寄予厚望。“三水能成为国内目前唯一的‘饮料名镇’,要感谢健力宝。是健力宝让世界人民认识了三水,它奠定了三水饮料业的基础,也启动了三水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的进程。健力宝这一中国民族饮料知名品牌,我们三水区政府十分重视,会尽力去扶持它进一步做大做强,重振雄风。我们对它的期待是‘永立桥头,开拓未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区长卢立湃对《中国经济周刊》如是说。

  重生之路,对于健力宝,还刚开始。

专访健力宝贸易公司总经理李文杰

  广州亚运会后健力宝将全新出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邹锡兰 ★陈文娟/广东三水报道

  自2008年1月执掌健力宝以来,李文杰,这个具有“统一基因”的台湾人所要承担的,不仅是健力宝的“复兴”重任,也是一个民族饮料品牌再度振兴的使命。

  “健力宝是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起飞的。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将是健力度再度起飞的日子。”8月13日,在健力宝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李文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讲述起这段他一生中 “最艰难也最具挑战性的履历”时表示,未来一到两年,人们会对健力宝有新的记忆。

  不依赖广告做销量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家喻户晓的“中国魔水”——健力宝曾创造了民族饮料的神话,也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沉寂。您是怎么看健力宝这个品牌的?

  李文杰:我来健力宝两年多,给我感触最深的有四点。一是品牌价值被远远低估了。这是在外面根本感受不到的,包括我来健力宝之前也没觉得它有多好。健力宝创造了民族饮料品牌的奇迹,有着深厚的根基。

  第二、企业、品牌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要坚持创新。如果不创新,再辉煌的品牌也会没落,国内像这样的例子已经有很多。

  第三、企业的信誉、诚信很重要。要能够带给客户、员工、消费者信心。在健力宝过去的几年里,经销商的信心受到了很大伤害,我们一直在尽力恢复,包括还以前欠他们的货款等。

  第四、企业的能力匹配很关键。你想跑得更快,想做的事情很多,但你必须考虑,你目前的能力能做什么,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有人问我,健力宝拿到亚运会赞助权了,为什么不抓紧时机,铺天盖地打广告?我说,作为健力宝必须有计划性地去修复,因为以健力宝目前的发展情况及健力宝的销售渠道情况,并不是最适宜的时机去这样做,做了也不一定有效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5745.html

更多阅读

“黑手机之父”蔡明介:做手机中的“戴尔”(二)

  手机变局 DVD芯片业务推动联发科走上了第一个高峰,但是到2004年,PC和DVD机增长放缓,同时价格竞争传导到产业链上游的IC设计。2004年联发科的销售额为12.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0.5%,但是同年全球IC设计产业的总体增长率为27%。 从1

付文丽:中国最美的亿万富翁(二)

3、坚韧 付文丽喜欢较劲儿,喜欢挑战极限,喜欢在人们的绝望中创造奇迹。在工作中,曾有许多瓶颈问题无法解决,执著的韧性让她放大每一分成功的希望,克服困难,尝试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广开思路,最终打开局面,扭转乾坤。因此她常说:成功胜在细节

李彦宏:商业谋略缔造百度神话(二)

创业搜索用商业理性把握机会 事实上,写完《硅谷商战》,把现在发生的事情讲清楚的时候,创业的想法已经开始占据李彦宏的思维。在1998年的下半年,由于Infoseek公司的决策者认为网络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传统媒体,因而公司对搜索技术的重视程

李默芳:吸引世界目光的中国女性(二)

机遇可遇不可求 它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李默芳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诚实做人,干什么事情就要干好,而且要好上加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为她的个性品质增添了要强、进

张庆杰:卖香蕉起家的亿万富翁(二)

  成功法宝     产业下滑苗头现     立即转型不恋战     “商人永远都在寻找商机。”采访中,张庆杰多次提到这句话。     事实上,从卖水果到摆服装地摊,再到今天开办建材超市,十多年间,张庆杰大大小小从事了十多个行业,

声明:《从李经纬到李文杰:健力宝的救赎(二)》为网友卜善讠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