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 3500万,杯水车薪还是有利可图?



     马克·穆勒老电影修复门折射国内电影修复现状

  威尼斯电影节前主席、“中国通”马克·穆勒涉嫌借修复中国老电影之名牟利—由阮玲玉主演的经典老片《新女性》 原底片更是惨遭损毁。

  马克·穆勒上世纪70年代留学中国,曾先后担任多个电影节的主席,是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这位对于中国大陆的从业者与媒体而言,有着“白求恩”般的亲民形象、戴着“为中国电影操劳了一辈子”光环的“大人物”,如今却变成了中国电影人嘴里的“掮客”、“江湖老手”。

  对中国电影业自身来说,近几年来,老电影胶片的保护与修复越来越受公众关注:2012年,在上海电影节上展映的修复版《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获得了场场满座的待遇。

  国内电影修复:“完全不成气候”

  国际上,有关投入老电影修复的资金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制片公司投钱进行修复,然后通过发行获得票房收入,例如近期上映的《侏罗纪公园》;第二类是一些民间资本和企业,以公益的形式投入和保护老电影,如LV、普拉达基金会、积家等,每年都会固定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老电影的修复。马克·穆勒主要依赖于第二种资金来源。

  在中国,目前老电影修复和保护工作的资金支持主要由政府投入。政府每年为“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投入3500万元,这笔款项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全权支配。“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启动于2006年,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实际已财政拨款2.65亿元,累计入库影片数字模板4810部。

  “即便在国内,就目前情况而言,‘修复’本身有太多关于利益的黑镜头。除了这次曝光的‘前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修复门’之外,国内也有许多热钱与游资盯着这个方兴未艾的领域。”马克·穆勒事件一出,就有国内媒体将矛头指向了国内电影修复工业,认为“他们看重的还是3500万拨款的大蛋糕”,不少“修复版电影就为骗钱”。

  而在成晓(化名)看来,“骗钱说”站不住脚。“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每年3500万的拨款,人人都说是杯水车薪。据我所知,当年《东邪西毒》修复耗资千万,《新龙门客栈》修复花了200多万元。对中国电影资料馆这种单位,现在国家拨款是按每部20多万算的,而国际上一般是8万-10万美金一部。资料馆也不做DVD版权出售的事。即便像花了大价钱的这几部修复片,进入了院线,票房却都是惨不忍睹的。相比较现在中国电影的情况,利益在哪里?”

  “如果大家能够真正看着我们工作一整天,就会知道我们的工作有多累。而且其实收益也不高,我们这行的整体状况,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有那么多利益可图。”曾经修复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并在上海电影节展映的电影修复师张骞月直接向时代周报记者抱怨。张骞月所在的公司,承接了大部分中国电影资料馆“精修”工作。

  上海电影博物馆的吴觉人则认为,“只能说有些商业修复是骗钱的,但有些不是”。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电影修复、商业修复可以说完全不成气候。“像美影厂当年发行的《大闹天宫》修复版DVD就是反面例子,这个版本不分青红皂白地删去了很多段落,使其远不及当年的公映版本。但是像《新龙门客栈》就不应该这么一棍打死。你要说骗钱,每年影院里有很多莫名其妙毫无价值的新片,这才是骗钱。”“修复,其实更多是一个公关行为。修复老片把它变成一个事件,从文化角度考虑,它带来的好处是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吴觉人认为。

  电影修复的王道是保存

  此次马克·穆勒事件中,真正导致公众舆论哗然的还是穆勒借走的10部老电影中,《新女性》底片彻底被损。“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损毁了。而且恰恰这部电影提供给他的还是负片。这使得我们后来自己再修复《新女性》时都只能用其他拷贝来修了。”

  中国电影资料方面对此的看法倒是“双方都有责任”。“他们在修复前用‘湿印法’把胶片过了一遍水,但湿印后要风干这些胶片才行,如果不风干放回库里,胶片很快就会变质。底片损毁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穆勒,他毕竟不懂技术,但洗印厂都知道这个程序。他们当时可能没有进行风干,还回来时也没有讲清楚,我们直接放进了片库,最终导致严重被毁。”中国电影资料馆技术部副主任左英判断。

  作为电影保护研究者,吴觉人曾在多个场合希望为“电影修复”修正基本概念:“修复只是电影保护的一个部分,保存也很重要。同样一笔钱,如果用来收集、保存胶片,其实可以保下更多片子。”到各地收集老电影胶片、进行清洁维护、扫描数字版作为备份,将它们存放在硬件条件合格的片库中,这些工作都属于“电影保护”;而从扫描数字版开始到“校色”、“合成”、“输出”等17道工序,才是“修复”。二者唯一的交集是“数字化”步骤,它几乎是“电影保护”的最后环节,却仅仅是“电影修复”的前期步骤。简言之,“保护”是“修复”的基础工作。

  根据全球130余间电影资料或收藏保护机构的数据统计,自电影诞生以来,目前保存下来的拷贝仅为总数的10%左右。造成胶片遗失的原因,大部分是天灾人祸。“打仗、迁徙、各种历史原因,有些电影没了就是没了,有些则会莫名其妙地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被重新发现,像阮玲玉的《恋爱与义务》,就是在南美一个国家忽然找到了。”吴觉人说,即使侥幸免于离乱,电影胶片的物理特性也决定了它们容易发霉、变酸、扭曲,需要恒温(15℃-25℃)、恒湿(50%-65%)的存放环境。

  而上影集团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朱觉披露,国家原本对于胶片电影是有保护政策的,每一部胶片电影拍完后,都要提供底片和一份胶片拷贝让国家保存,这个政策一直延续至今,但现在电影公司太多,政策其实很难实行。目前,中国1949年以前的影片胶片拷贝基本已荡然无存,最宝贵的1934年版《渔光曲》原版胶片在战火中损毁,仅存拷贝胶片(缺失部分段落),划痕和霉斑严重。

 杯水车薪 3500万,杯水车薪还是有利可图?
  每年3500万的拨款,是满足少数“有重映价值”的电影得以“修复”,还是让尽可能多的老片得到“保护”?这是如今横在国内电影修复行业面前的一个问题。

  哪里来的电影修复师?

  “对于老电影来说,到底修复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甚至优秀,我们只能凭借经验和自己的判断。行业标准的缺乏不利于电影修复业的发展,我们希望它能向正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作为业内的技术人员,张骞月关心的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难题:修复标准不清晰。

  修复老电影,在众人眼中无非就是补补色、消除一下画面中的斑点或者划痕,“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不易。老电影修复要解决划痕、抖动、画面闪烁、霉斑等问题。而对于一些拍摄时间早、损坏度高的老影片,即使10个人同时修复,也要花费半年时间。”

  “以1931年由阮玲玉、金焰主演的《桃花泣血记》为例,这部影片大约有14.4万帧画面,由于年代久远、胶片保存环境恶劣,画面中出现了大量的霉斑、脏点、划痕,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手工,一帧一帧地修复。”张骞月进一步解释,老电影修复有自动修复和手动修复两种方式。自动修复就是利用专业的修复软件对画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动化处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快捷,但有时如果单纯依赖自动化修复,很容易对画面造成二次破坏。”“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个修复团队为了去除噪点,把参数调大了,修完整个画面就糊了,头发丝都修没了。客户不满意,他们就撂挑子跑了。后来就拿到了我这里来重新做。”

  一面是技术参差不齐的修复团队“鱼目混珠”,另一面则是行业内真正专业人才匮乏。事实上,目前需要修复的国产老电影多达3万余部,全国从事电影修复行业的专业人员却不足千人。

  “电影修复师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即便再勤奋认真,一个人一年最多也就能修复200帧的画面。如果不是出于对老电影的足够喜爱,大部分年轻人很难承受这份工作压力。” 张骞月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现在的修复师以‘80后’的年轻人为主,老一辈电影修复师大多已经退休。我们就是找一些有基本美术功底的人,然后手把手地带出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772.html

更多阅读

公务员面试答题模板,要还是不要? 公务员面试简历模板

公务员面试答题模板,要还是不要?陈建军团队 海 角  曾几何时,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以自己拥有面试的各种答题“模板”为荣,广告宣传上不泛有“独创”“公式”“模板”“套路”,给人的感觉,掌握这些东东,面试就过关了,“模板”概念辉煌一

“回锅油只限员工使用”,无耻还是忽悠? 老板忽悠员工

“回锅油只限员工使用”,无耻还是忽悠?乔志峰俏江南南京店回应质疑,称回锅油只限员工使用。近日,连锁饭店“俏江南”南京店被指使用地沟油,该店经理称川菜中经常需要先油炸加工,炸过的油扔了可惜,因为老板节省所以给员工吃,这些炸过的油绝

“小分子团水”,事实还是谎言? 用事实讲述的谎言

关于小分子团水,好几年前,有大量报道和争论。近来,又有了新的报道和新的争论。事实还是谎言?您能作出判断吗?下面转载一些报道和文章供有兴趣了解的同行一读。(1)高能序列技术课题组宣布制造出微小分子团水www.jyb.cn 2014年01月15日 

逆战塔防陷阱升级攻略 产品升级,诱惑还是陷阱?

     “杜康”要做酒祖;“景阳冈”要打虎向全国;“黄鹤楼”仙人乘鹤下扬州;“金骆驼”跨过鄂尔多斯草原漫游大江南北;“肖尔布拉克”推出500元左右产品抢占“伊力特”的空白价格带;“仰韶”推出价格价格在千元左右的“彩陶坊”力抗

声明:《杯水车薪 3500万,杯水车薪还是有利可图?》为网友旧梦怎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