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是天灾还是人祸 “这绝对不是天灾,是人祸”



     《富春》逆袭,《逆光飞翔》遇冷,中影“庄家”地位无人可撼: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于电影产业而言,这还是最怪异的时代。

  一部口碑好到“零差评”、获奖无数的台湾电影《逆光飞翔》(以下简称《逆光》),因各家院线低得离谱的排片量,成为近期微博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被网友封为“刷新烂片底线”的《天机·富春山居图》(以下简称《富春》)反在全民吐槽中借助院线力推,捞得盆满钵满。

  《逆光》根据台湾盲人钢琴家黄裕翔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的是人在面临尊严和生活等种种挑战时追寻梦想的故事。作为一部投资约800万人民币的小成本电影,该片在2012年金马奖上斩获“最佳新导演”等三项大奖,同时参与角逐201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并陆续在全世界12个电影节上获得15个奖项。《逆光》在普通观众中的口碑也很高:豆瓣网收获“零差评”;时光网综合评分为8分—《富春》仅得2.4分。

  但因演员寂寂无名,《逆光》自6月8日上映以来,大陆排片场次仅为7.1%;随着林志玲、刘德华等主演的《富春》上映,更跌至1.9%—与此相比,《富春》的排片量一直在40%左右。6月10日,《逆光》出品人、一向低调的香港导演王家卫在微博上写下致影迷的公开信,质疑内地院线排片标准:“是观众在选择电影还是影院在替观众选择电影?连看一部好电影,都得及时行动?”

 雾霾是天灾还是人祸 “这绝对不是天灾,是人祸”
  以6月14日这天的北京院线排片情况看,101家影院共有1132场次上映《富春》,放映《逆光》的只有48家影院 102场次,且排期多不是黄金时间。网友吐槽:“看《逆光飞翔》不容易啊,起早贪黑的,贼辛苦。”

  《逆光》宣传发行费只300万

  争议虽大,香港资深影评人列孚却将《逆光》的排片遭遇称之为“注定的悲剧”。“影院卖电影票,跟航空公司卖机票一样,这条航线飞的人不多,自然而然就会开得少。所有排片都是以票房为依据,黄金档时段尤其是这样。影片上映之前,则以制作、阵容这些作为依据,《富春》有林志玲、刘德华,自然排片量大。没什么好说的,这是市场规律。”

  对这场“注定的悲剧”,《逆光》的投资发行方“银都电影发行公司”似乎也早已心知肚明。“一家电影公司要想长久生存,要做主流商业电影,但也要做质量好的文艺片,有些电影是明知道会不赚钱也得做的,《逆光》就是这样的片子。”银都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逆光》属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票房的“新人系列”,对于该片在内地的发行及宣传,银都的总投资只有约300万。“因为没有明星效应,宣传铺得再大,效果都不会太好。考虑到这类电影的票房不会太高,我们在宣传投入上也有所控制。这样的电影,达到收支平衡就是成功。”银都负责人强调,“因为成本控制得好,《逆光》不会赔钱的。”

  银都电影发行公司是香港银都机构在内地的全资子公司,早前曾发行过《寒战》与《一代宗师》。对《逆光》排片遇冷的遭遇,银都方面的回答有点“与人无尤”:“现在影院都是自主排片,端午节前,整个市场大盘走低,所有影院都指望大制作的片子能够振奋市场,抢满三天票房,所以在排片原则上肯定优先考虑那些有商业卖相的电影。”

  为人诟病的中影垄断

  “是观众在选择电影?还是影院在替观众选择电影?”对王家卫的责问,银都负责人的说法是:两者其实都没选择权。“责任不在院线,也不在观众。我个人认为是由于我们的发行放映环节太粗放造成的。所有上映的电影都是一个标准、一刀切,这个情况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内地目前存在大大小小数万家发行公司,但彼此之间没有差异性。列孚谈到这个问题时,语气明显激动:“中国实际上只有一条院线,基本没区别,排片都是一样。内地市场就是垄断,都是中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行。怎么可能让院线有区别呢?”

  台湾资深电影评论人麦若愚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目前大陆主要存在三类发行公司:一类是凭借本身实力而做大的发行商,或是拥有极强的广告电视传播力或是在院线上占有优势,前者的代表是近年来佳绩不断的光线传媒,后者的代表是华谊、博纳等自身拥有院线的发行公司。“有自己的院线,自己的势力范围,排片当然有优势”;第二类则是一些中小型发行公司,这类公司发行的电影,往往只能看片子的实力、阵容,考虑短期商业利益更多。

  中影则属于第三类。作为大陆最大的发行商,中影每年的发片数量最多,业务涉及电影制作、电影院线等,其组建的七条电影院线票房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最重要的是,在2003年华夏电影成立前,中影是大陆唯一可以发行进口外片的公司。之后,华夏电影的成立虽然打破了中影“进口大片独家引进”的格局,但其本身也与中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华夏成立之初,中影对其持股11%。

  中影的市场垄断地位一直为人诟病。“你不跟他合作,他就在这个档期里放两部进口片跟你火并,放狗咬你,这种做法……他是庄家,没人敢招惹他。”新画面影业公司董事长张伟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概括。

  2011年,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就曾向媒体踢爆,在中影的《建党伟业》创下8亿票房前,《变形金刚3》等进口片不允许上映。此次《富春》上映,尽管多数圈内人认为院线排片自主,由“市场规律”决定,但由于该片是由中影集团携手凤凰卫视、派格太合等公司投资的缘故,也产生了“中影排片优势”的质疑声。这一点,“非中影大片”感受颇深。与《富春》同期上映、同样大牌云集但票房惨淡的《光辉岁月》剧组近日终于爆发。“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的排片场次占到35.6%的份额,《光辉岁月》竟不足3%,这绝对不是天灾,是人祸!”剧组在微博发表愤怒声明。

  小众电影的生存之道

  “想做的事,没尝试,怎么知道你能做到多少?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逆光》里的这段台词,放在大陆坚持做小众电影的人身上,再合适不过。

  “说实话,《逆光》是不错的电影,但是演员方面缺乏号召力,像这类艺术电影也不大符合主流影院的放映风格,观众对于导演、演员陌生。拍摄手法、故事人物的处理都是用写实方法,观众不是很容易接受,一句话,它不是主流的电影。”列孚无奈评价。

  与无数被淹没的小众电影对比,《逆光》已经算是一部“人间喜剧”:低谷时一天只有20万票房,6月16日一天的票房已达120万。但这一成绩,在“烂片教科书”《富春》已达上亿票房的对比下,显得尤其可怜。事实上,不只是《逆光》这部小众电影,在这个“大片”云集的年代里,中小制作的电影已经集体走入迷惘。在列孚看来,大陆早已陷入“大片”误区:观众和媒体的关注重点都集中在商业大片和明星效应打造的电影上。“在过去没有所谓‘大片’的年代,亦产生了不少票房骄人之作。这是一个被‘大片’宠坏的年代。对于当下中国电影来说,只有更多功能的中小型制作才是出路所在,中小成本影片才是电影工业及市场中坚。”

  尤其是对内地这么一个基数庞大的市场,中、小众电影并非没有市场,但其商业空间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列孚认为,要做到这点,首先是“分流观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8908.html

更多阅读

雾天是如何形成的? 雾霾是怎么形成的

雾天是如何形成的?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

灰霾与雾霾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灰霾和雾霾的区别

【王颉的回答(18票)】:正好年前参加了北京市气象局和北京市环保局办的一个雾霾培训班,两天的时间听到了国内几乎气象系统最高水平的几个研究机构相关方面专家和课题主持人的讲课。首先从气象学的常识来看,天气现象只有“雾”和“霾”,

中国雾霾的历史:最早雾霾到底出现于何时?有多严重?

上一篇:老话为何说“羊鼠相配一旦休”? 推荐阅读:历数中国史上最可怕的“大雪天”古代中国的雾霾本文作者 倪方六写在前面的话:这几天,“雾霾”再次袭击中国大陆。不同的是,这次不是自然雾霾,而是“人文雾霾”,前央视女主持柴静自费拍摄的、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完整版) 盗墓笔记电影完整版

8日,从央视辞职的柴静,在沉寂一年之后,带着她的新作《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再次亮相银屏。柴静说:2014年从央视辞职,打算一心一意照料刚出生的女儿时,却发现女儿一出生即被诊断出患有肿瘤。所以,无论肿瘤是否与雾霾有因果关系,她认为雾霾

北京的雾霾,是河北的错吗? 河北省雾霾现状

谁偷走了北京人的骄傲?(连载之三)——北京的雾霾,是河北的错吗?撰文/单之蔷曾经让北京人骄傲的蓝天,是否已经变成了珍稀景观?人们对雾霾的关注,往往落实到地标性建筑上,因为地标性建筑可以把雾霾贴上地域的标签。有些城市,雾霾只是插曲,而

声明:《雾霾是天灾还是人祸 “这绝对不是天灾,是人祸”》为网友侢涀過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