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求职网 海归的“四海”与民企的“死海”



   “海归”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可是外企似乎是越来越难进了,不过国企好像是越来越热了,而民企更是越来越香了。

    十年前的海归,学历、经验俱丰的为多,外企的“面子”、“待遇”与想象中的快速上升空间,使其成为那个时代众多海归们的不二选择。猎头们也纷纷热衷于把海归们推荐给外企,招聘会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众多海归们争先扎堆在财富五百强外企摊位前,国企摊位前偶尔还有人“人情”光顾,而民营企业摊前则冷清得多。

    十年后的今天,一方面随着出国留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学成返国的海归数量也是“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培养的高级人才、尤其是MBA、EMBA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其综合素质特别是所谓实战经验以及国际化视野,并不比海归派逊色,“海归派”已经风头不再了。鉴于海归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蔓延全球的就业难的影响,外企们率先对有文凭但欠经验的海外留学人员提高了门槛、入门不易了,于是不想成为“海待”的海归们“无奈”将眼光投向了国企和民企乃至私企。

    从总体上而言,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私企,特别是在海外上市的哪些企业以及历经“危机”后依然幸存和壮大的大量外向型中小企业等,都大量需要有海外学历和经历的国际化人才,而且国企与民企的迅速崛起和国际化将会加快海归同这些企业的结合、投身其中的海归们的发展空间会更为广阔。

    单就民企而言,现时的民企真的亦非当年的从理念到实践都落后于外企的那些民企可同日而语,从前让你瞅一眼就能看到自己前途的民营小工厂,如今却以成长为叱咤一方的大企业,且不论其规模究竟如何,单就民营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与并不输给甚至超过外企的待遇而言,民企何以不是海归们的职业蓝海?笔者有不少在大小民企中谋职的海归朋友,但凡找到“感觉”的,无不赞叹与在跨国公司规矩严格、分工明确、上升空间狭窄及国有企业生存环境复杂、人浮于事、成长空间不大所约束相比,在民企可施展拳脚的地方就更多了,“海归”人员在工作中会得到更多的自由和重视,自我发展和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民企对其而言,已经不是一般求职时的蓝海,更是借以体现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目标的纵横“四海”。

    而民企到底需要怎样的海归呢?简言之,今天的民企与外企一样,不只会看重你的文凭、更看重你的工作经验及实战能力。年轻海归们的优势,在于喝过洋墨水、开过大眼界、专业性较强,但其劣势也是明显的,就是普遍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国内人文及商业环境下的工作经验就更少了,其次对有一定职场经验及人生阅历的老海归来说,由于脱离国内环境的时间比较长,是让雇佣你的企业、企业主来适应你,还是你主动适应民企的特殊环境,克服水土不服,其实对雇佣双方而言都是挑战。除了联想、TCL、长虹这样的行业领先者之外,海归们若还指望到了民企后再通过大量的内部培训来历练上岗能力,恐怕不太可行。

    从需求上来说,民企对技术、销售、管理类的人才的确都有需求,不过似乎技术性越强的行当,比如海归中的工程师、医生、律师、会计师、咨询师,因有“手艺”在手,其能力与民企的“实用”需求往往脱节并不明显,故能在民企较快上手;相对而言,对于销售、市场、管理、人力资源等人才,因为曾经不同程度疏离国内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大降低,而本土人才的比较优势就会比“海归”大出关键的一截。当然,技术与手艺也分个三六九等,如果你的领域比较前沿、手艺比较高端,或者具有某领域内的专项成就,受欢迎的程度就会更高,普通的技术人员同样会面临本土人才的无情竞争。

    经验这个东西不是你想要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在这里笔者真诚地向众海归、及梦想成为海归的兄弟姐妹们进一言:在出国之前最好先能累积一段工作经验(校园里的想象与实际职场体验是大不相同的、工作可以让你测试个人的兴趣与今后发展方向),去了国外之后不要光是念书、闭门造车,更要学以致用、注重实战经验的培养,若能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国发展则是最理想的,当然不是谁都可以进入海外知名大公司谋到一份心仪的职位,但是你一定要主动寻求在各类企业实习、哪怕是短期合同的工作机会(只要细心寻找、各大知名求职网站、猎头网站上就有大量这样的信息,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四大咨询公司、各大广告机公关公司及IT中介机构也提供大量的短期工作机会),因为同样可以累积宝贵的行业知识与专业经验,越来越精的民企老总们并不傻、而是更注重所招募人才的“实用”性,海外名校文凭、知名企业经历只会在你进入民企时给你加分,而一旦进入后还是要以你的适应能力、实战经验和成长潜力说话,名气不保险一辈子的。

 海归求职网 海归的“四海”与民企的“死海”
    对于在国内做过几年、读完书又在国外工作过、又是以高端经理人身份及极高的心气与抱负入职民企的海归们来说,在某种意义上讲,彼此都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彼此共赢,用砸了彼此共输。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海归在跨国公司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循着规矩做事,虽然个人想象空间不大、但犯错的机会与几率很低,对企业的影响有限;而民企老总赋予高端经理人的环境相对宽松,对期待甚高的海归尤其亦是如此,怎么说都可以做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程度的失败;资金用尽了、预算完没了、时间与机遇也浪费掉了。所以对这样的高端海归,笔者真诚地劝告你一句:首先,不论回国后是加入外企、国企还是民企,自身的价值取向一定要“正”,品德要正心眼更要正;其次,是要去培育和展现足够的敬业精神,无论你做的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还是比较按部就班的工作,做起来一定要专注,要学会适度地低档诱惑、避免轻易地见异思迁;再次,在以所学所长帮助民企改变、完善之时,先学会充分融入这个企业、尊重企业家土而实用的经验、找到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成功引子,而不是仅扮演“空降兵”,一到企业就幻想“天天有想法、月月搞变化、年年要革命”,这样做的必然结果,是你这个大“海归”兴许找到“四海”纵横的感觉了,而你服务的民企就被你玩死了,海归成了民企的“死海”,这就是所谓的双输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4518.html

更多阅读

襄阳籍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情怀 聂海胜襄阳

襄阳籍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情怀(汉江网记者刘清原辑)聂海胜,男,汉族,湖北省襄阳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

冯占海将军的前生后事 古穿今女将军生存手扎

冯占海将军的前生后事2014-11-05 08:51  松花江网年年九一八,中华民族难以忘怀的抗日英雄谱,冯占海,是一个不用想起也从不会被忘记的名字。11月6日,是冯占海将军诞辰115年纪念日。本文作者冯树棠先生,是冯占海将军第三子。在父亲又一个

国企与民企的合资公司 盼国企分红,不如扶强民企

    5月4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落幕,中方承诺将稳步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增加上缴利润的中央国企和省级国企的数连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国家预算体系,继续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

国企改革 民企 民企改革真正的敌人

日前与一位企业家谈如何企业可持续发展,他的看法却是,延续企业家家族的精神远比延续企业品牌重要,因为企业无形资产不像企业品牌那么容易被破坏和侵犯,更何况,如果民企阵营成员不和,企业能否存续都是个问题。企业品牌与民企精神孰轻孰重

铁路与民企合作政策 五步骤改善民企员工关系管理的诛连政策

    改善员工关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员工关系管理不像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人力资源工作那样具体,而是贯串于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所以,改善员工关系没有什么秘诀,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在改善员工关系上

声明:《海归求职网 海归的“四海”与民企的“死海”》为网友你嘻我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