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寓言365读后感 寓言新编(一) 六僧分粥



    圣水寺六个和尚朝夕相处,每天分食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吃的。按照东方人的惯性思维,众僧们开始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三人“评审委员会”,结果每次分粥前,掌握“勺把子”的委员和掌握“尺把子”的委员都照例要打一场“口水战”,不但没解决分粥的“公平”问题,而且吵得更加饥肠碌碌,粥吃到嘴里时,全是凉的,毫无“效率”可言。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公认的“道德高尚”的人主勺分粥。然而就象任何权力都*会产生腐败一样,过不了多久,这个貌似“公道”的和尚就开始“近水楼台先得月”,众僧们也从一开始就指望他“大公无私”,进而转变为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并且还要忍气吞声地把他年年评为“先进个人”,弄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香客们投诉不断……

    饱尝了种种对组织、公道的不信任之后,众僧们抛弃幻想,回归最原始、最简单的分粥方法:每人每天轮流分粥。可是,每周下来,他们差不多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最后,一个喝过“洋墨水”的“外来和尚”想出来一个方法:仍就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必须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吃剩下的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的最少,每碗都尽量分得平均,如果不均,也只能认了最少的一份。结果,虽然大家吃得还不能十分饱,但因为分得“公平”,大家都心情愉快,有时有人病了,其他人都争相让出自己碗里的一部分,大家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相敬如宾。从此,圣水寺的香火越来越旺……

    别以为这是过去文人们虚构的寓言故事,笔者前两年参观海尔时,就听到过一个现代版的“张瑞敏分粥”的真实故事:从前,每当张瑞敏到食堂窗口打菜时,掌勺的师傅都要不由自主地往他碗里多打一点菜,惹得张瑞敏几次不客气地批评他:“我又不缺吃这几口菜,你的手多抖一下干什么?”但师傅们碰到给张总裁打菜时依然如故。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张瑞敏亲自给员工食堂订了一条制度:开饭前,事先把菜一盘盘装好放在大桌上,吃饭排队的人不管是谁,轮到跟前碰到那盘,就拿那盘,从此以后,海尔的高层们再也不用担心在大庭广众之下吃“特权菜”了,厨师们也不必“看人打菜”影响速度了,更主要的是员工们吃饭时的心情更愉快了。

 新编寓言365读后感 寓言新编(一) 六僧分粥

    这一古一今二则寓言,再次验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的一句至理名言:好的制度,可以制约坏人少犯错误;坏的制度,可以纵容好人也犯错误。换言之,一个成功的制度,可以使一个集体更加充满生机活力;而一个失败的制度,则会使一个集体离心离德、走向崩溃。

    那么,制定一个好制度的核心又是什么呢?一是“公平”_______“不公平是导致各种问题和危机的易燃品!”;二是“效率。”任何一个组织制定一种制度,既不可能只顾“公平”,不顾“效率”;也不可能只讲“效率”,不顾“公平”。而必须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倾斜。好的制度可以保证人人平等,但再好的人也不能保证事事公平。因此,如何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是每个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的一门领导艺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7045.html

更多阅读

十大伤感情歌 一六年的流行歌曲

十大伤感情歌  音乐,一种思想,一种情绪,一种释放,每一首音乐都有它的故事,就如我们听音乐的人。欢乐让人轻松,忧伤让人思索。白狐-陈瑞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 千年孤独,夜深人静时 可有人听见我在哭,灯火阑珊处 可有人看见我跳

《生命如一泓清水》读后感 生命如一泓清水txt

正是多雨时节.我看看窗外.雨水打在屋檐上.又落在地面上,溅起一滩水花。我心很静,随手取过一本书,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俞敏洪的《生命如一泓清水》,很快地被它吸引。这些用心凝结起来的文字.让我的心也变成了一股细细的泉水,跟着它流淌。读俞敏洪

《跌荡一百年》读后感 跌荡一百年 pdf

越来越喜欢读历史书,越来越喜欢读经济史书,这主要还是因为最近遇到了一位好的中文经济史书的作者-吴晓波。  从《大败局》,到《激荡三十年(上下)》,到《吴敬琏传》,再到现在的第四本《跌荡一百年》,我已经读过他写的四本书,快成他的粉丝了,

《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一 六中有自解脱导引

《解脱大手印——必须要看懂的前导文》(一)(拥有虚名的第四世禄东赞行人讲述)在说到《解脱大手印》之前,我首先要写段前导文,这前导文是修学《解脱大手印》非常重要的指南,《解脱大手印》是第三世多杰羌佛亲传的佛法,是佛法中最高的佛

声明:《新编寓言365读后感 寓言新编(一) 六僧分粥》为网友拆不穿的谎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