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化 “文化产品”的赢销之路



文化产品,确切的说应该是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它是能够体现地方文化特色、节日文化特色、旅游景点特色等产品的概称,一言以蔽之,即具有文化概念或内涵的产品。

通常只要提到文化产品,大部分营销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会是“高利润”。而事实也确是如此,文化类产品正因“文化”的高附加值而使得其软性价值过多的超出其硬性价值,故而其市场价值往往高出实际价值数倍甚至数十倍之巨。如红色文化产品、景区旅游纪念品等等,其真正价值并不在于产品本身,而是其附在实物上的文化内涵。

个人认为研究文化产品营销,首当其冲的还是深入挖掘产品本身的特性,根据笔者文化产品营销的从业经验来看,其主要有以下几点基础特性:

1、文化性,即产品以文化为核心价值,无论以什么外在的形式出现,都是对所突出的文化的衍生与延伸。而外在的形式,只是决定了产品的用途、属性等。

2、纪念性,同时衍生出产品的纪念价值。我们到国内某知名景点旅游,总会想到在当地买一件具有景点特色的产品纪念此次旅行,或对某地文化向往已久(这也是旅游动机之一),来了,肯定也会想着买一些代表本地文化的特色产品回去。

3、珍贵性,因为珍贵,所以往往也值得珍藏,此点同时也衍生出其收藏价值,如奥运纪念邮票、毛泽东诞辰纪念画册(不知有没有这画册,如无,倒是不错的商机)等等。往往限量版的更受到民众的追捧,因为它在具有收藏价值的同时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4、装饰性,产品买回家了,可以珍藏起来,但大部分产品还是适合摆在显眼的位置,如书房、客厅、卧室都可选择不同的文化产品来装饰。一来可收美观之用,二来是为房间平添了些许的文化氛围。

我们在解决日常事务时,往往会采取因势利导、借势而为的做法,个人认为以上几点特质,正是我们从事文化产品营销中的“势”,而以上几点的特质,应作为业内营销人的从事营销活动时的依据或者说是工作方向。

那么,文化产品营销,究竟路往何方呢?

一、取名——名正则“眼”顺

如果你从事过产品的整体推广,那你一定知道产品取名的重要性。刚从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取个好名字,不仅仅是为了图个吉利,更重要的是当别人第一次听到此名时的印象,而人与人的接触,第一印象不是非常重要的吗?所以,取名往往决定人一生的运程实在是很有些道理的。

对于产品而言,一个合目标消费群“胃口”的名字,无疑是能起到让消费者记忆更深刻、更适宜传播的效果的。

那么,对于文化产品而言,什么样的名字才能算“好名字”呢?

笔者认为,一个好名字,往往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首先产品核心价值中的文化属性,你的产品代表的是什么文化?神秘文化还是饮食文化?其次是产品的物理属性及用途,是消费品还是收藏品?再次就是产品的市场定位及目标消费群的区分,是定位高端还是中低端?目标消费群是富人、白领还是大众?笔者所在的公司,今年新近推出了一款三合一的礼品,由三个代表三种文化的产品组成,随便拿出其中一种,都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产品,因而其定位肯定是高端无疑,但公司却给它取了一个前几年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这不是走了大众的路线吗?当然,取这个名字不但与产品有一定的关联度,同时也便于记忆!但相信任何人一听到这个名字,马上就会想到那首歌,一个在早已在大街上泛滥成灾的歌!这恰恰与产品高端定位相悖离,试问,真正的目标消费群(买得起这一产品的富人们)在听着这个产品的名字以后会有什么反应呢?。。。。。。“真老土!”

二、包装—— 一场视觉的诱惑战

论谁都知道,无论这个时代怎样强调内在比外在更可贵,在我们不了解任何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将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任何人或事物的判断。以貌取人有时并不是贬义词,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客观事实。

产品的包装,就像是女人们外在的打扮一样,所谓三分样貌,七分打扮,哪怕这个女人有狐臭、不讲卫生,只要你能做到外表欲露还遮、光彩照人,都是能诱惑许多男人的。最起码也能获得许多人表层的青睐。产品的包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不管是做人还是营销都不能像如上所述的那女人一样,我们需要的是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才能持久的获得市场),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建立良好的甚至是“充满诱惑”的印象。

文化产品的包装,首先当然是要有文化品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文化的定位既核心价值决定了产品的包装风格,是古朴的还是潮流的?是西式的还是中式的?其次是产品的市场定位,高端的产品当然要用上好的材料来装点,而大众化的产品也无妨在包装上作出创新,如代表红色文化的开国元勋纪念币,同一个产品,如果你想卖个好价钱,那就不妨用纯金打造,拿高档礼盒来装,并宣称全世界只有99套,绝对有升级空间,那你的产品想卖不好都难!

三、核心卖点——回归产品核心,文化即“文章”

在文化的领域里,永远有做不完的文章。如前文所述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文化产品,正是因为它们而变得“值钱”,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从中提取产品的精华,提炼产品的核心卖点。

这个产品代表了儒家文化的正宗!(文化性)

这个产品全球只限量发行999套,售完即止!(珍贵性)

把这个产品放在书房里,人一看就觉得你有品位!(装饰性)

以上正是基于文化产品属性所衍生出的核心卖点,当然,任何论点都是要有论据支撑的。

这个产品代表了儒家文化的正宗!(论点)因为它是孔子生前唯一所作之理论,后世一直奉为经典,并顶礼膜拜之!。。。。。。(论据)

这个产品全球只限量发行999套,售完即止!它是用纯黄金打造,由世界最著名的***设计师设计而成,空前绝后!。。。。。。

把这个产品放在书房里,人一看就觉得你有品位!它外形柔美、敦厚,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其集中了诸世佛学的精髓,内外兼修!。。。。。。

四、价格——以消费者心里认知为准

前段时间看路长全的《切割营销》,里面有个非aihuau.com常有趣的事例,说的是一家生产壮阳产品的厂家,成本为3元/粒的壮阳药,定价为10元,这一定价在目前国内的同类药物中应该是比较厚道的了,但结果却是产品无人问津。而后陆老师建议将产品价格定在100元/粒,这一定价的结果当然是产品非常畅销。

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心理认知,正如以上事例所说,消费者普遍认为,壮阳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事,而且3元/粒的壮阳药,吃了会不会有副作用呢?能达到效果吗?壮阳药当然要越贵的才越好!

任何产品的定价都逃不开这一营销原则,文化产品则更是如此,明明就是一张普通的金属佛像,但你可以说是在某某名寺开光,价格顿时倍增,或者说正事因为定价高,人们才相信你的东西是开了光的。

五、传播——让人心驰神往的文化归属感

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热衷于文化产品的人们,正因为文化所吸引。

文化产品的传播与其他产品的不同正在于,硬广的远不如软广那么有效,软文是必不可缺的,通过撰写产品所代表的文化来吸引消费者,将产品的内核表达出来,激发消费者的问话认同与归属感,产品自然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六、渠道——文化产品营销的致命一击

 丝绸之路文化 “文化产品”的赢销之路

产品营销,不外乎以下几种渠道:

1、  传统渠道的层层分销。

2、  网络销售。

3、  直销。又分电视直销、人员推销、电话营销。

各企业制定营销渠道,自然是选择以适合本公司营销能力的渠道为主,而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应因“品”制宜,旅游纪念产品,当然是以景点销售为主,而其他类型的文化产品,公司营销能力和资金实力强的,更适用于电视直销,而其他文化产品的渠道,个人认为应以一般以自营专卖店为主,步步为营,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方是产品营销的致胜之道。

说了那么多,个人认为都是些硬性的理论,所谓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营销人,应充分掌握灵活的做事风格,一切都已实际出发,以理论指导实践,但要不断的突破固有的理论,做“最合适的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99894.html

更多阅读

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我的专业成长历程

我的专业成长之路李国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是教师作为社会职业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到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到学者型教师,到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

旧文 杨蓉娅,女将军的大爱之路 五渔村爱之路

■ 学科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是医生,遇到了有困难的患者就应该伸手拉一把。■ 当兵就要当个好兵,当医生就要当好医生。■ 作为人大代表,要为选民说真话。杨蓉娅少将,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

我的英语学习之路--影子跟读法

王子睿人称“秋裤哥”,考满分网托福项目总监,中国托福培训界名师。以注重实战、结果导向的教学风格著称。曾任新东方讲师,北京新东方学校国外考试部习作中心项目经理。托福公开课子睿老师说大部分中国学生的英文学得很痛苦,因为我们传统

中国高铁发展创新之路 化妆品专营店的创新发展之路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化妆品专营店的创新发展之路。  首先,看一下江湖中所传说的化妆品专营店的具体数字:2005年坊间传说整个店铺的数量是10万家左右,到了2008年时,这个数字已变成13万家,然后是 2010年上升到16万家,2013

声明:《丝绸之路文化 “文化产品”的赢销之路》为网友想偏头吻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