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维的书籍 中国企业的文学思维应该改变

 改变思维的书籍 中国企业的文学思维应该改变


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本土的企业家,或者说管理中国企业的中国企业家,对此的实际贡献不是很大。因为现在中国经济的增长,GDP的增长被三大因素驱动,一个是有大量的外资进入,二是有大量的出口,第三有大量的政府投资。我们中国企业家必须清楚地知道,中国的企业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成长而成长。今天中国的经济和美国的经济总量相差7倍,可能五年前是11倍;但是中国企业的平均规模和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是在拉大,而不是在缩小。中国很多地方官员讲“不求所有,但求所在”,GDP在很大程度上给了中国很虚幻的一个光环,同时给了中国企业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环境。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企业的文学思维应该改变。中国社会是一个很感性的社会,每一个人描绘企业都很文学化。我在北京看很多报纸,很多杂志,看完以后,觉得他们是在讲故事,情节非常曲折,人物非常复杂,最后企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看完以后还是不清楚。我觉得这种文学化的思维对企业是非常有害的。因为我从这里面看到一些常用的语言,比如说做大做强,超常规发展,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联想可以和IBM对接,最主要一条就是他们的员工之间要用同一种语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和一个老外谈合资,我说做大做强,翻译是翻不过来的,我虽然会讲点英文,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翻。我们没有真正用行业的、专业的语言来描述企业,这就是文学式思维。 

文学式的思维应该改变。改变以后,我们的对话应该更实际,更细致,更数字化一些,或者说更符合国际通行的表述方式。大家都能够使用反映企业真正状况的描述方法。作为一个企业,你的融资、现金流是多少?你的投资风险是多少?你的应收款是多少?你存货的比例是多少?我就此问过很多的中国企业,觉得大家并不是很在意这些数字,不在意这些数字就一定会出问题。我们可以有很高的理想,但是语言的使用必须是国际上可以听得懂的。没有语言就没有逻辑,没有思维。 

我最近看到几个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出现了一些问题。可是,这个企业并不是昨天晚上或者是刚刚发生了一个很大的罪案或者舞弊行为,已经传说很久了。那么,长期以来,半年前也好、一年前也好,两年前也好,为什么没有评论呢?为什么到今天才说它资金链断了——本来早已经断了。我觉得这和企业描述中的文学思维有很大关系。文学化的思维对企业真正地理性经营具有一定的害处,而且极具诱惑力。而且我们的评价体系也非常不清楚,一描述就说我这个企业在一个地区,在整个中国怎么样;过去多少年累计创造多少利润、上缴多少税收。过去多少年累计多少利润跟今天是没有关系的。我觉得对这些东西大家应该有一些理性的共识,就是以专业财务的系统训练为基础。我建议中国企业界每一个人都应该把管理系统说清楚,每一个人都把财务报表搞清楚,使企业使用的语言能够更规范,这样的话我们中国企业才能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在管理思路上能够跟人家有一个对接,真正可能追上国外的企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018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转型 中国企业竞争思维的转型

  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2008年以来,各地开始出现“用工荒”;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并且一直在升值;国际贸易的顺差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反弹;税收政策的收紧意味着民营环境由宽松的政策环境的终结;国有大型企业高额的

危机管理:盘点中国企业应对危机的谋略

  中国企业要想真正从危机中“突围”,必须抓住时机,打破常规的、传统的思维定势,保持高度灵活的营销思维和机智敏锐的市场嗅觉,在市场竞争的理念上进行系统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实现“飞跃式”发展。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救市的一个突

企业危机应对计划 盘点中国企业应对危机的谋略

中国企业要想真正从危机中“突围”,必须抓住时机,打破常规的、传统的思维定势,保持高度灵活的营销思维和机智敏锐的市场嗅觉,在市场竞争的理念上进行系统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实现“飞跃式”发展。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救市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

遗传密码的破译 破译中国企业的六大DNA密码(二)

 延续到未来的基因   上述基因中如集权基因、官商基因等虽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多数基因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迎来新的变异和重组。那么,中国企业究竟有没有一些可以延续到未来的基因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

声明:《改变思维的书籍 中国企业的文学思维应该改变》为网友树屿暮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