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州立大学不值得上 蒙牛吃上国企“垄断盛宴”不值得欢呼



系列专题:中粮收购蒙牛

中粮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港币收购蒙牛公司20.03%股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最大一宗交易案。

有关这次收购案有许多解读,包括蒙牛的“差钱”“不差钱”,还有“国进民退”,“强强联合”,“打造全球知名品牌”等等。其实我觉得大家都过于看高了这两家公司,短期来看,的确可以刺激一下双方的股价,但从长期来看,一个是草根式的民企混合体,另外一个是管理差强人意aihuau.com的垄断国企,如何整合好双方的优势资源,规避双方的短板几乎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合并到底对双方究竟有多少好处,还真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蒙牛虽然这次也吃上了国有的垄断盛宴,但真的不值得去欢呼,因为实在是找不到欢呼的理由。

 

蒙牛的奶业原罪到现在还没有赎完,丑闻缠身的蒙牛能否借这次购并案摆脱困境还很难讲。

蒙牛自1999年成立,到目前已用“蒙牛速度”把自已打造成中国的奶业巨头,但这样过于快速的拔苗助长,也使蒙牛乃至整个中国奶业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原罪。奶业是一个极特殊的行业,一方面食品安全是它最核心的东西,另一方面我国分散的奶农养殖安全性又难以保证。三元、光明等正是依靠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牧场与奶源基地才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而后来的蒙牛要想居上,如果也这样稳扎稳打地建自己的奶源基地,想成为中国的乳业老大不知得熬多少年。所以蒙牛采取了另类的战略,那就是“抢”“逼”“围”的战略,说虎口拔牙也可以,说横刀夺爱也行,反正是蒙牛为了奶源基地展开的残酷的竞争。这也拉开了中国奶业史上最悲惨的一面,为了竞争,大家都拚命许诺、拚命地放松标准、降低质量,其结果也必然导致带来奶业的整体道理沦丧,最后恶性竞争酿成的苦酒,还只能让大家共同吞下。

速度成就了蒙牛,但过分迷信速度,又使蒙牛大厦摇摇欲坠。三聚氰胺的伤口还没有流完,蒙牛过分夸大宣传的特仑苏OMP事件,又让消费者对蒙牛乃至整个奶业产生极大的不信任感。这些危机不但严重打击国内的消费者,还引来蒙牛的生存危机。如何改变蒙牛过去的短期行为,重塑国民对乳业的信任,蒙牛还一直很无力,一直没能找出良方。

 加州州立大学不值得上 蒙牛吃上国企“垄断盛宴”不值得欢呼

这次中粮购并,牛根生认为有三个重要的原因,其一是蒙牛与中粮合作属于强强联合,符合市场规律也顺应国际形势而在品牌方面,中粮是中国食品行业的老大;其二从战略资源来看,整合之后更加全球化。其三是从产业链看,从原料到市场,能加快衔接到餐桌的一体化。按蒙牛牛根生的理想,就是要“能不能做到中国出一个具有百年基业的,能够具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集群。”

虽然老牛的理想不可谓不宏大,但目前蒙牛的质量安全炸药引线并未彻底拆除,如果重塑国民对蒙牛的信心,非一两次联姻所能解决。蒙牛如何作用,我们将拭目以待。

 

中粮集团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贵为行业龙头,但究竟有多少核心竞争力要打一个大问题。

中粮与中石油、中石化一样,是我国国字头的超级垄断公司,靠国家强制性的垄断起家发家,到目前为止还垄断着我国的小麦进出口。其前身是在1952年于北京成立的中国粮谷出口公司、中国油脂出口公司和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中粮集团子公司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国食品和中粮控股,以及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粮屯河、中粮地产和丰原生化。,还包括中粮地产、酒店事业部,中国食品巧克力部,中国粮油油脂部、生化能源事业部、小麦加工事业部,中粮肉食禽肉部、畜肉部,中粮粮油粮贸部、饲料部,中粮包装等业务。

按国际垄断公司的一般规律,通过垄断赚取的利润一般要向国内的供货者返还垄断利润的,比如澳大利亚小麦局、加拿大小麦局,统一掌控本国的小麦对外谈判价格。但他们有一条最重要的规则就是,这两个垄断性的机构每年都会向国内的麦农返回在全球市场上赚取的超额利润的。

但遗憾的是,中粮集团垄断了国内小麦进出口权利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间公司向中国的麦农去返还什么利润。而是用这些钱去拚命地扩张,既投资地产,又搞金融。倒是在自己的老本行粮食与食品,虽然处于极优越地位,但其国际竞争力到现在为止还极为牵强,与ABCD国际四大粮商相比,目前还只是个小不点,根本无法直面他们的竞争。按道理讲,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拥有这么好的垄断条件,每年又进出口那么多的粮食,中粮如果能够潜心打造,潜心管理,不至于在国际上处于那么一个弱小的地位。最近还得有点话语权,就如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声音在国际上应该越来越大。

很遗憾的是,中粮显然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没有充分利用好中国这么一个优秀的平台去认真打造核心国际竞争力,寻找国际粮食话语权。与此相反,却整日沉迷于国内精力的多元化运作,与国际粮商合作,在中国分食垄断利润,还到处撤胡椒面,战线拉得极长,业务花样百出,但就是独独缺了核心竞争力,缺了国际竞争力。使我国虽然贵国全国粮食生产大国但却在国际市场上毫无话语权订价权。这在某种程度上源中粮一直靠吃国企的垄断盛宴成长,而自身管理能力欠缺所致。是扶不起来的阿斗。

如何打造我国有国际影响力的粮食巨头,抗击国际四大粮商ABCD,使中国也能够获得与自身块头相称的影响力话语权,才应该是中粮追求的目标。但遗憾的是,这些你都看一到,所以此次中粮携巨资入声名狼藉的蒙牛,真的是匪夷所思。中粮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看一下中粮旗下子公司的所作所为,你会更加的绝望。

以下是随机从GOOGLE中搜取的新闻消息:

中粮屯河:公司治理千疮百孔

中粮屯河:治理存在六大问题被证监会限期整改

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证监局巡检发现问题的整改报告

中粮非粮燃料乙醇项目暂停调查

中粮屯河:公司治理千疮百孔

中粮等5企业因环境违法遭环保部监察部联合督办

中粮期货“小问题”惹大麻烦金融期货全面结算业务遭暂停

 

从这些新闻中,你可以想象得到,中粮的管理能力,应对危机能力是否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大?那么好?这是一个大而无力的垄断性公司呢?还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品牌?

所以对于此次的蒙牛中粮合并收购,其实真的没有多大必要去欢呼,去联想到国退民进等戴高帽子的行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7370.html

更多阅读

从蒙牛乳业集团企业文化中得到的启示 蒙牛乳业 新养道

成功的方式方法各有千秋,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有着其独特之处,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企业的做法,它对其他企业是一种宝贵的借鉴经验。在调研蒙牛企业文化时得到几点启示。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蒙牛的成长,无论是“与自己较劲”还是“

澳大利亚八校联盟主席:大学不是谁都能上

  据澳洲网报道,近年来,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每年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增长,从而使得社会上出现一种观点,即没上过大学被视为一种“人生的失败”。对于这种现象,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roup of Eight)主席汤姆森(Vicki Thomson)认为难以

中粮蒙牛:从抗拒到主动沟通

蒙牛这两年非常低调。今年神十发射恰逢蒙牛与中国航天合作十周年,“照往年应该要大做(宣传)”,但蒙牛所有的传播只在于破除一个谣言:航天员不喝蒙牛牛奶(事实是封闭训练期只吃特殊配餐)。   2012年4月履新的蒙牛总裁孙伊萍,是中粮在“三

声明:《加州州立大学不值得上 蒙牛吃上国企“垄断盛宴”不值得欢呼》为网友灰色天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