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石台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建议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加快发展、脱贫脱困、建设生态石台的长期任务。近年来,安徽省石台县委、县政府深刻总结建县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战略目标,围绕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飞地强县发展战略,推进“三化” (旅游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建设“三区” (景区、城区、园区),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基本历程

  石台地处皖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自发保护阶段。历史上的石台居民,本着原始的“靠山吃山”思想,生态建设行为主要体现在群众自发、分散、具体的农事活动中。第二,曲折徘徊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受益于兴修水利及改善水利基础设施,保护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经历了大炼钢铁时期的肆意砍伐、以粮为纲年代开荒种粮改河造田以及不恰当造林方式破坏生态的严重影响,以致进入90年代先后发生91、96、98年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第三,提升发展阶段。经过深入调研和深刻反思,县委、县政府果断调整发展思路,确定生态优先原则,把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实施严格森林生态保护措施,生态建设逐步上升为全县战略。第四,建设生态文明阶段。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县委、政府主动研究国家国土空间开发政策,为石台县争取到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明确提出把石台建设成“绿色石台、皖南茶乡”、 “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示范区。“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理念深入人心,“把生态作为立县之本”、注重“生态优先、环境可载”,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等思路进一步确立。

  二、主要做法

  一是理清发展思路。石台是一个集军事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库区移民区、高山深山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为一体的特殊县份。四十多年前,石台因国防建设需要撤而复建;“十五”初期,石台因经济落后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末期,石台因国家战略调整被赋予生态保护重任。面对特殊县域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一个目标、实施三大战略、打造三大平台、处好四大关系、构建五大格局”的发展思路。即在发展目标上,坚持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在发展载体上,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飞地强县”战略;在县域功能上,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是保障国家安全、保障生态安全;在发展关系上,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发展、脱贫与脱困、苦争与苦干、本土与飞地四大关系;在发展空间上,坚持县内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县外飞地建园培植财源,形成大空间、大生态、大旅游、大交通、大民生五大格局。

  二是加强生态保护。先后制定出台《石台县红线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天然阔叶林资源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木炭生产管理办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和《食用菌用材及生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抓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开展河流、水库、山塘等水环境治理,建设灌区配套工程,实行内河禁渔期制度,管好农业面源污染、有害生物防治,着力加强全县森林资源、河流湿地、生物尤其是珍稀动植物保护。

  三是发展生态经济。立足县情实际,把旅游作为兴县之要,推进旅游资源富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把扶贫作为民生之基,巩固林、茶、药、菜、畜、果等特色主导产业,在农业增效中促进农民增收。把飞地作为强县之路,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基础,构建点状分布的人口布局和开发布局。

  四是建设生态家园。围绕旅游建县城,以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为抓手,每年实施一批市政重点工程,将县城建成诗河绕城、宜游宜居的生态旅游县城,提高县城的公共服务能力,以此作为旅游兴县的重要平台。以省级生态乡镇创建、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快集镇建设,实施“优美乡村”工程,对省道可视范围内、秋浦河沿线和景区内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开展生态旅游示范村创建,着力打造具有皖南特色的集镇、乡村。

  五是营造文明和谐环境。坚持抓引导、抓创建、抓管理、抓统筹,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脱贫与脱困、苦争与苦干、本土与飞地的关系。坚持强化民生保障,办好惠民实事,普及先进文化,推进文明场所建设,努力营造“宽容干事者、服务投资者、善待旅行者”的社会环境。

  三、建设成效

  一是生态基础得到加强。林业生态体系进一步巩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林木绿化率达85%,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63万立方米。全县50座水库全部纳入统一管理,31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率达66%。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目连山、杉山省级森林公园先后获批建立。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得到国家环保部肯定。

  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和生活居住环境位居全省前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超出世卫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标准35倍,秋浦河、黄湓河、清溪河等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良好),其中Ⅱ类标准(优)以上的占57%,位列全省第二。建立用材林基地100万亩、竹笋林基地10万亩、中药材基地2万亩、高山蔬菜及绿色食品基地1万余亩,6万亩茶园全部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认证。创建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村10个、省级绿色学校2个、市级生态村21个。开发开放旅游景区景点7个,其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全市4A级景区8个、5A级1个)、3A级旅游景区1个。

  三是生态体系逐步建立。先后编制完成石台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纲要(2011-2020年)、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生态农业建设总体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07-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专项规划(2009-2010年)以及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牯牛降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杉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等。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网络初步形成。

  四是生态经济加快发展。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0元,年均增长17.4%、27.2%、35.1%和17.6%。三次产业结构为17.3:43.3:39.4。生态旅游首位度不断提升,年游客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建立优质原料生产基地20万余亩,培育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建立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300余家,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0个;生态工业稳定增长,“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达4.2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亿元。

  五是生态形象显著提升。2010年安徽石台茶叶节,各国驻华使节联合授予石台“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称号。石台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山茱萸之乡、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科技进步县和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绿化模范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先进县。5个乡镇获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称号。“石台香芽”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雾里青”茶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四、发展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全县没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连接县外的省道S221殷大路、S325查桥路为山区二级路。农村公路和桥涵大多为20世纪60、70年代标准。2011年,县城建成区人口2.3万人,仅占全县总人口21%,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自然保护区、高山深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交通困难和资源匮乏地区。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农村环境治理难度大。

  二是经济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不高。2010年,全县总人口为10.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16%;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2.55亿元,占全省总量的0.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0.06%;全部财政收入1.21亿元,占全省总量0.06%。三次产业结构为19.5:41.3:39.4,与全省14.1:52.1:33.8相比,突出表现为工业基础薄弱。

  三是科技支撑力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全县地处深山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成本高,效益低。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教学设施简陋;农村劳动力培训规模小、质量低、转移就业能力不强;科技人员老化,人才外流等问题突出。

 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石台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建议
  四是抵御灾害能力弱,可利用后备资源少。据有关资料统计,建国以来我县共发生大水灾14次,平均约5年发生一次,;大旱灾9次,平均约7年发生一次。2005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459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3%,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1550t/ km2.a,年土壤侵蚀量71.2万吨,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452km2。全县耕地面积4497公顷,人均0.58亩,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易受洪涝灾害;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未利用地主要是难以利用的荒草地、裸岩石砾地、河流水面和滩涂,可以适度开发面积仅占1.95%。

  五是农民增收难度大,相对贫困化趋势增强。受资源与环境制约,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农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81元,仅占全省平均水平5285元的62%。全县农村贫困人口2.3万人(贫困线1290元),农民收入水平与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五、几点建议

  石台县地处池州市腹地,生态条件较好,在创建生态省、生态市中应当率先作为。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修编全市生态建设规划,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路径和发展要求,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按照全市“开发沿江一线、保护腹地一片”区域发展布局,从界定区域范围、规划布局定位、强化保障支持等方面,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三是研究制定建设生态文明行动计划,支持“一线”和“一片”加快发展。特别是在“保护腹地一片”上,要充分体现以工哺农、以工哺旅,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移民补助标准,加大交通、水利、林业、血防等项目资金倾斜力度,扶持和促进山区腹地做强生态旅游首位产业、做大特色工业、做优精品农业。

  四是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机制,按照“一片”、“一线”和各县区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分类考核评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772.html

更多阅读

十二星座的幸运石及十二月生辰石 十二月幸运石

十二星座的幸运石 英文名称: The 12-month birthday stones 十二月生辰石简介 一月生辰石 -- 石榴石 紫鸦乌的矿物名称为石榴子石,简称石榴石,因其形若石榴子而得名。 石榴石是一月诞生石,代表贞操、友爱、忠实。同时又是结婚十七

3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 安徽省石台县地图

石台县 安徽石台县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东与黄山区交界,南与黟县、祁门县相连,西与东至县接壤,北与贵池区、青阳县为邻。全县东西最长处70.7公里,南北最宽外46公里,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总人口11万人(2004年)。中文名称:

声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石台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建议》为网友戒浮戒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