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 英文 《加减——让每一个人成为资源》第六章(6.3行为还是意愿)



6.3行为还是意愿

有管理者提出:负责任的三个层次这个区分很好,但是很难做到。他认为,按照常规,应该遵循行为—承诺—意愿这个顺序。他还举例子来说明:新员工入职,最先做的是入模子培训,强行让他们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强行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到一定阶段才可能渗透到意愿层面。而且,让员工愿意为公司负责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让员工主动去思考公司的发展,则几乎不可能。

我们不否认这种顺序的客观存在,也不否认很多管理者用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关心的是:为什么在他的团队中,让员工负责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为什么让员工主动去思考公司的发展,对他的企业来说几乎不可能?

经过观察发现,这又是一种熟练的无能为力。因为这位管理者很熟练地使用行为—承诺—意愿的顺序,他所有的关注点全部在行为上,用力点也在员工的行为上,他没有花精力去考虑员工的意愿,不客气地说,他还没有意识到员工的意愿是何等重要。当他发现员工的表现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选择的方式是增加对员工的不信任,强化自己认为的“员工是不负责任”的看法。他的思考点根本还没有进入到意愿这个层次,更不会知道如何去有效影响员工的意愿了。

这位管理者曾经尝试用钱来解决责任心缺乏的问题,对于那些他认为有责任心的员工进行奖励,对那些没有责任心的员工则进行惩罚。后来他发现,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奖励和惩罚使得整个团队的责任心更加涣散。对此,我们和少数员工进行沟通,他们的回答让人惊讶:除了拿工资外,这个企业没有吸引自己的地方,有机会我就会跳槽,还要负什么责任?

 意愿 英文 《加减——让每一个人成为资源》第六章(6.3行为还是意愿)
阿吉列斯认为:下属的工作效率低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领导者对提高团队的效率负有责任,他制止了效率低下的做法,却并没有改变下属不负责任的想法。领导者还没有完全尽到自己的责任。

员工不愿意负责的原因是什么?员工选择不负责任的方式,其内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根源不在行为,而在意愿。教练对于负责任这个管理概念的使用,不是满足于分析行为本身,而是洞察行为背后的愿意和不愿意,洞察真正的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7733.html

更多阅读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第六章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全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第六章    离,晌午。  思蔷跪伏在棋室内,把散落在棋盘上的七色棋一颗颗拾起,按照不同颜色,放回鼓形的棋盒中。  一只修长美丽的手从后伸来,轻轻按在他肩上。  思蔷身体微硬,本能地保持着同一个姿势,温驯

西方4第六章 《西方管理思想史》第六章之6.4群体行为的研究

霍桑实验以后人们开始关注组织行为,人际关系学派也逐渐兴起。人们开始重视群体行为研究,使之成为行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麦格雷戈曾在论述团体作用时指出,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群体一直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利的工具,足以应付一

西方4第六章 《西方管理思想史》第六章之6.3个体行为的研究

 人是组成组织的最小单元,也是组织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活动的基础。因此,研究人的基本行为规律是构建组织模式的基础。而在人的行为中,最主要的是解释支配人的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并从中寻找出如何激励人的积极性的基本原理。由于动

西方4第六章 《西方管理思想史》第六章之6.2行为科学的建立

霍桑实验的新发现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霍桑实验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在当时并没有显示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管理实践证明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它在管理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管理思想的

声明:《意愿 英文 《加减——让每一个人成为资源》第六章(6.3行为还是意愿)》为网友吶雪眞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