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9)



时代真的变了,整个国家都在巴望着能有更多的突破。这一年,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八六三计划”,直接推动了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风云骤起。传言,这项计划的想法是在美国“星球计划”的刺激下产生。邓小平在建议上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推延。国家为此拨款100亿。

盘踞在上海冶金大楼16层的长达19年之久的两条“文革”标语,被一洗而净。为之付出的代价是8500元,耗用200个劳动日;上海市区内,每平方米售价五百二十元至五百五十元,郊区售价为四百一十元至四百八十元;甚至在云南边疆江川县,也有新闻——星云湖畔有农民办了“度假村”。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9)

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

|www.aihuau.com|

中国第一座经济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丰富人民生活、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通过广播,12岁男孩林东听到一则消息:有个叫李嘉诚的人,捐资2亿元人民币给汕头大学作为办学资金。86年人民币的最大面值是10元。林东盘算,2亿元人民币,该有2吨重吧?李嘉诚是谁?他为什么这么有钱?

男孩林东找到一本《李嘉诚传》。正是这本书点燃了他的梦想:25岁之前创业成功,开着私家车,住着带花园的别墅,大客厅摆着三角钢琴,然后出国留学。过了四年,林东向家里借了30万元单干,第一桩生意是卖绿盛橙汁。由于错过饮料销售旺季,出师不利。他又选择受季节影响较小的牛奶,并天真地认为,只要产品+广告就能成功。因此,他把所有的流动资金全部都投到牛奶广告上。显然,林东忽略了进入牛奶的企业资产一般都在千万元以上,这些企业在广告上的投入,林东根本无法企及。几个月下来,亏了100多万元,其中75万元是亲朋好友的借款。

11月,上海第一辆“Z”字私人自备车牌照代码0001号诞生,时人评说“这标志着私家车正式开创了新局面”。此门一开,私家车小已是历史大势,城市交通势必面临一股巨大的冲击波。由于“沪AZ”代表的是中国第一批私家车的牌照,享受着人们的追捧,上海车牌黑市上要价最高的就是沪AZ当中排名靠前的牌照。一个数字中上的沪AZ牌照,正常拍卖价就相当于上海一套一居室的房价。2007年,一辆带沪AZ牌照的BMW7新车申请报废,因为受上海市牌照管理制度的限制,只有报废车辆才能享受到保留原始车牌号码的待遇, 车主为了牌照,索性牺牲一辆宝马。

但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国家领导人不遗余力地表达着对“私营业主或是个体户的关怀”。首先,全国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正式成立。其次,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条例》共十七条 ,自该年度起施行。然后,鲁冠球又上了人民日报,这次是头版,标题为“乡土奇葩——记农民企业家鲁冠球”:西子湖畔的春天,竹笋在没人注意的地方破土而出。鲁冠球从他那偏僻的家乡走上杭州人民大会堂的讲台,给全市机关党员干部讲授党课。这个农民“万元户”、企业家党员,用他的创业史和思想的果实,把“通向共产主义的路就在脚下”这个大主题讲得有声有色。听完课,记者又走访了这位浙江省1985年度特等劳动模范所创办的工厂。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在开放和改革的土壤上,鲁冠球创造了“一步登天”的业绩,他的精神世界也灿然升华,坦荡洁净。人民日报另一个头版给了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和个体何咏梅,“赵紫阳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握住重庆市个体缝纫户何咏梅的手时,这位三十五岁的妇女不知说什么好,半天才说出三个字来:‘总理好’”。

就连一些以往清高且多愁善感的文化人,也从“纯文艺”的视角转移到“标新立异”。上海话剧团一年都在演年广久卖瓜子的事。这部刻意为之、精心编剧,名叫《傻子进行曲》的话剧传情达意,真实摹画出那年那月的商业图景与价值主张。还有一部电视剧《万元户主和猫》,透视出先富起来的私营业主的种种心理流向和世间百态。此剧一播出,叫好、叫骂的人皆有之。不过,有国外批评者称种种行为只是一场政治作秀,因为当年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经历的震荡,前所未有。

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动,使民营企业遭遇严峻挑战:资金吃紧、大路货饱和、原材料、能源涨价、税收和各种社会性开支增多……四面八方的冲击波,使得象苏南、温州这样民营企业发达地区,也坠入谷底。

产品积压,资金匮乏,利润率大幅度下降。占苏州市民营企业产值一半以上的纺织行业只能开工50%;无锡市花费数亿元建立起来的汽车改装业,开工之日便“断炊”;常州市民营企业的支柱——电子行业,疲软地垂落。不少人怀疑民营企业的“黄金时期”是不是已经过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0183.html

更多阅读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9)

时代真的变了,整个国家都在巴望着能有更多的突破。这一年,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八六三计划”,直接推动了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风云骤起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8)

改革的力量确实强大。新的潮流,新的风尚,从沿海吹到内地,接着席卷西部。一天当中,小老板刘汉元最轻松的时刻,就是骑着永久自行车来回于饲料厂和住所之间。这年3月,他用养鱼积累起的全部资金,在老家永寿这座古老小镇上圈出八分地,建起了西南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7)

未来的商业史研究者回看中国历程,也就是在1986年,许多在后来企业家名册上可圈可点的人物,十之八九都能在这年找到属于他们的转折与痕迹。或许,这些痕迹与经济无关。但无可否认,从他们转折点上,延伸出了长长的经济线条。与选择创业的梁稳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6)

在国有企业沈阳防爆器材厂破产的同时,很多人忽略了该年有70万家民营企业倒闭,10万多家处于并、转状态。然而,死亡意味着诞生。当石永阶因为企业破产而不敢出门,诸多企业被大浪淘沙淘掉时,有1500万家民企勃兴。这些企业怀着一种破釜沉舟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5)

企业生命同样印证着盛衰交错的生存法则。每一天,经济新芽冒出,也有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夭折,日薄西山的老枝枯萎。年中,中国青年报记者郑鸣拍摄了一幅叫《倒闭后的滋味》的照片,引起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照片上的人物石永阶随之一夜成名

声明:《《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9)》为网友落月成孤倚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