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7)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7)


未来的商业史研究者回看中国历程,也就是在1986年,许多在后来企业家名册上可圈可点的人物,十之八九都能在这年找到属于他们的转折与痕迹。或许,这些痕迹与经济无关。但无可否认,从他们转折点上,延伸出了长长的经济线条。与选择创业的梁稳根不同,少年时代理想是当物理学家,甚至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张朝阳,以留学美国作为自己新生活的起点。

1986年,毕业同一年,张朝阳考取李政道主持的CUSPEA奖学金(国家负担留学生旅费,美国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MIT,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在那里,张朝阳发现人们对科学崇拜在20世纪初就已经完成,“你可能看100万次电视,才会看到一次杨振宁。”世界已经改变,“社会的传奇是另外一些人。”

像大多数美国年轻人一样,张朝阳放纵自己的青春,用超前的行为获得注意,希望过非常cool(酷)的生活。他买敞篷车,开车时总会戴上一副墨镜,穿衣服一定是POLO。他梳过马尾辫,梦想做好莱坞明星,梦想能像迈克尔8226;杰克逊那样跳那种自己发明的,别具一格的舞。直到张朝阳读到一本《找到你的救主》。

书的内容是,“有的人体弱多病,但找一匹马同样能行进得很快。”受到启发,张朝阳觉得必须要发现能帮自己的人,“对我比较认可的离我最近的就是我的导师,他是麻省的副校长。”于是,他说服导师,请他推荐到校方,获得MIT亚太区中国联络官这一职务。这使他有机会可以频繁回国。7年后,张朝阳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博士后研究。

MIT实验室“互联网”的奇妙震撼了张朝阳。那是一些校园内部网之间的互联,其实不叫互联网,而叫‘信息高速公路’。”“那时我觉得,当今有两大趋势——Riding the waves of our times,one is 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another is the mergence of China as a global power(顺应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潮流,一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另一个是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这两句英文被张朝阳写在他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中国在线”的封面上,但那个时候他还并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在中国也没有任何资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0185.html

更多阅读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9)

时代真的变了,整个国家都在巴望着能有更多的突破。这一年,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八六三计划”,直接推动了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风云骤起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8)

改革的力量确实强大。新的潮流,新的风尚,从沿海吹到内地,接着席卷西部。一天当中,小老板刘汉元最轻松的时刻,就是骑着永久自行车来回于饲料厂和住所之间。这年3月,他用养鱼积累起的全部资金,在老家永寿这座古老小镇上圈出八分地,建起了西南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7)

未来的商业史研究者回看中国历程,也就是在1986年,许多在后来企业家名册上可圈可点的人物,十之八九都能在这年找到属于他们的转折与痕迹。或许,这些痕迹与经济无关。但无可否认,从他们转折点上,延伸出了长长的经济线条。与选择创业的梁稳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6)

在国有企业沈阳防爆器材厂破产的同时,很多人忽略了该年有70万家民营企业倒闭,10万多家处于并、转状态。然而,死亡意味着诞生。当石永阶因为企业破产而不敢出门,诸多企业被大浪淘沙淘掉时,有1500万家民企勃兴。这些企业怀着一种破釜沉舟

《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5)

企业生命同样印证着盛衰交错的生存法则。每一天,经济新芽冒出,也有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夭折,日薄西山的老枝枯萎。年中,中国青年报记者郑鸣拍摄了一幅叫《倒闭后的滋味》的照片,引起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照片上的人物石永阶随之一夜成名

声明:《《奔腾入海》1986:与青春无关的日子(7)》为网友苏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