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中国经济(4)



系列专题:《经济危机的预测与反思:经济学的香槟》

  贝克尔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说,经济增长与社会道德、价值观变化的关系是双向的,经济增长会改变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也会改变经济增长。中国人具有很多传统美德,比如勤劳、诚实、注重家庭等,这些都是发展现代经济的优势所在。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一些负面因素必然随之而来,比如犯罪问题、传统价值观的丧失等。他认为,有一些现象是必然要产生的,诸如离婚率上升、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保障出现问题等,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这些问题也会更多地出现。"问题是否可以解决?是的,我相信可以,但中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中国不会绝缘于这类问题,"贝克尔说,"它们曾经发生在先富裕起来的香港和台湾,也会发生在大陆……人们必须对此加以注意。"

  贝克尔还回答了有关中国经济模式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对中国是有益的。"中国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不但向海外市场大量出口产品,同时进口产品很多。对中国来说,开放其经济的措施是非常明智的。"他指出,"相对而言,中国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美国花了数十年时间,才将其经济结构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不相同。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经济如果继续发展,就必然会像美国、欧洲或日本那样,制造业的比重逐渐降低,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在中美贸易问题上,我认为,美国不应该对中美贸易增加限制,例如对纺织品设限。对美国来说,采取自由贸易的立场,对其经济发展更加有利。对中国来说,道理也一样。"

  贝克尔也谈到中国发展面临的两个问题:第一,贫穷国家相对更容易发展,因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具有后发效应,但当穷国逐步富裕起来后,就不可能永远借鉴,而需要发明自己的技术;第二,中国经济也存在着弱点,如资本市场、银行系统及国有企业等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有利。" ()①

  1993年诺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认为,"我坚信,除非有政治原因阻碍,必须建议中国政府继续促进经济增长。我告诉我的学生,在30年内,中国市场将比欧共体更大。不是因为人均收入有那么高,而是因为人口众多。我想这是有道理的。要实现那种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我看除了政治上的障碍外,没别的障碍。"

  3.关于法律和其他问题

 第47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中国经济(4)
  1992年诺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没有适当的体制,就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因此,中国要做的事情似乎在于建立相应的体制。如果体制建立了,就不用为私有化操心了。如果我知道你能提供什么,你也知道我的需要是什么,双方对此都很清楚,我们就不需要什么都由政府来操作。但是政府有必要告知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有些较先进的方法,但要慢慢来,不能快,走快了并不是好事。我记得中国古代有句名言,‘当大象过桥时,你停下来让其先过去是明智的‘,这是中国几千年前的名言。谨慎为好,不宜操之过急。你们与米勒先生谈过了是吗?我不知道他讲了些什么,但我记得有次他曾对我说,中国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经济学,而是更多的法律。我同意这个观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0483.html

更多阅读

第23节:了解经济学,必须先了解《国富论》(1)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第4章《国富论》:它说了什么全世界所有学经济学的人,都必须读《国富论》。即使是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甚至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都常常自称,他们仍会不时地拿起这本书,重温那些有趣而重要的观点

第47节:用经济学原理来看待生活,增进福利(5)

系列专题:《108个经济学常识:不做经济白痴》  中国印象:  中国是该组织创始国之一。1980年4月17日,该组织正式恢复中国的代表权。中国自1980年恢复在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后单独组成一个选区并派一名执行董事。1991年,该组织在北京设

第24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4)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所以中国遇到的难题绝不是开动政府投资机器就能挺过去的,实质上是一个分配的体制问题。  如果不加快改变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进行经济的深入改革,中国未来恢复均衡的方式只可能是:通

第23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3)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如果4万亿的政府投资不能促进既有的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模式明显变化的话,仅仅是为了减缓短期经济下滑,那么2010年后,中国经济还得看外需,若G3经济体迟迟复苏不了(可能性很大),政府储蓄又花

第22节:天量信贷扩张折射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隐忧(2)

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但是不管怎样,即便只有60%-70%的真实新增信贷量,单月新增8000亿-10000亿也是天量了。若按照这个速度,中国2009年8万亿的新增信贷也未必挡得住。中国拥有庞大的投资机器,包括政府、国有企业

声明:《第47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预测中国经济(4)》为网友去爱去疯去执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