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1980:呐喊——中国个体户元年(7)

 《奔腾入海》1980:呐喊——中国个体户元年(7)


  下层的人民在经济的前行中磕磕碰碰地寻找着被指引的方向,上层的领导也在政策的前思后想中寻找着指引的方向。只是很多时候,他们之间的思考与践行没有在当时形成合力。中国的历史往往是,理论的指导在后来释放出的能量比当时更为巨大。

回过头来,1980年的一些事对后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大的影响。4月2日,邓小平同中央负责人谈长期规划问题时,指出: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之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感到买房合算。不同地区的房子,租金应该有所不同。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这些政策要联系起来考虑。这或许是国家领导人最早有关住房改革的建议。而二十多年后房地产不但没有赔钱,且还成为中国最赚钱、最暴利的一个行业。

5月5日,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首位论”的争论在邓小平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的谈话中盖棺定论。邓小平说:“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在此之前,鼓吹生产力还是犯忌的。事实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经济学家熊映梧在内部刊物《经济学动态》刊发文章,提出一个经过30年思考得出的结论:理论经济学研究中当把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放在首位。接着他相继在《学习与探索》和《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强调研究生产力的必要性。然而,真正引起震动的却是1980年,熊映梧的《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一文。文章说,“忽视生产力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致命弱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丢掉了生产力这个根本的东西,光在生产关系上面做文章,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走进了‘死胡同’。”在“生产关系不断革命”还没彻底退热的年代,熊映梧的观点,无异是向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公开宣战,立即在中国经济学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首位论”是一大突破,反映了时代的趋势;反对者斥之为“违背了马克思列宁的教训”。

1980年也是海南的机遇之年。6月底,中央召开了一个“海南岛问题座谈会”,明确了开发建设海南岛的新方针:“主要靠发挥政策的威力,放宽政策,把经济搞活。”虽然面对如此好的机遇,海南与之擦肩而过——1980年至1982年,海南全岛实际利用外资不足200万美元。但是,这对中央确立以开放促开发的建设海南岛的新思路,直至建立经济特区,做了铺垫,引发了1988-1992年全国上下闯海南的热潮。包括冯仑、易小迪、潘石屹在内的民营房地产商都在海南干出了名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0797.html

更多阅读

《奔腾入海》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8)

特殊的经济形势,让平民的梦想有了无限放大与实现的可能。1987年,衣衫寒酸,胸怀大志的人越来越多。第一宗土地拍卖同月,人民日报消息称:“二十四名研究生大学生毕业到四川农村办企业”。四川新津县龙马乡几间简陋的平房内,聚集了来自北京

《奔腾入海》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7)

12月1日,中国土地市场发生“惊天”之变。那是个晴日的下午,深圳会堂七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上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以及来自全国17个城市的市长,下至44家参加拍卖的企业代表。全中国的第一宗土地公开拍

《奔腾入海》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5)

当年从事“高科技”的除了知识分子何鲁敏,还有高级工程师黄鸣和技术革新能手郭立文。他俩一个研究太阳能热水器,一个做磁化产品,可谓是“比翼齐飞”。但两人彼此依据的逻辑泾渭分明:一个精耕细作,一个激进冒失;一个立场端正,一个动机不纯

《奔腾入海》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2)

经济发展不仅给企业家、企业这样的个体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某些地区都发生着改革开放所带给他们的巨变。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海南省及其筹建工作的通知》。《通知》说,考虑到海南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务院提议将

《奔腾入海》1987:拉开狂欢的序幕(1)

罕有的快节奏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一种对空间的开拓渴望,拉开一场狂欢的序幕,成为民企大潮涌起的动力:17岁的丁志忠乘汽车去福州,花48元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郑坚江牛棚起步,创建总资产达42亿元的奥克斯集团;响应国家“百万裁军”号召,王

声明:《《奔腾入海》1980:呐喊——中国个体户元年(7)》为网友嗨翻你的小菊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