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节: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7)



系列专题:《美国经济灾难的前因后果:美国大萧条》

 

 

 

 

 

 

 

  [2]Dennis H.Robertson, "Mr. Keynes and the Rate of Interest" in   Reading the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Philadelphia: Blakiston, 1946), p.440;亦参见Carl Landauer, "A Bread in Keynes?s Theory of Interes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 1937):260-266。

  [3]引起工资下跌的均衡效应,我们将在下一节中做更多的讨论。

  [4]对凯恩斯的体系最具毁灭性的攻击有时来自于那些友好但又严厉的新凯恩斯主义的著作,比如Franco Modigliani, "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the Theory of Interest and Money," in Henry Hazlitt, ed., The Critics of Keynesian Economics(Princeton, N, J.: D. Van Nostrand, 1960), pp.131-184; Erik Lindahl,  "On Keynes? Economic System," Economic Record(May and November, 1954):19-32, 157-171。如赫特所说:

  1936年以后,凯恩斯带来的显见的革命,但它也在经历一场反向的革命,而这是那些对他十分忠诚的批评家在不经意间发动的。这场革命给予我们这门科学的恩惠能否弥补它所毁坏的东西,这是将来的经济学史家所要回答的问题。

  参见W.H.Hutt, "The Significance of Price Flexibility," in Henry Hazlitt, The Critics of Keynesian Economics, p.402。

  [5]Hutt, "The Significance of Price Flexibility", pp.397n. and 398.

  [6]参见Modigliani, "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the Theory of Interest and Money",以及Lindahl, "On Keynes? Economic System",上引书。

  [7]参见L.Albert Hahn, The Economics of Illusion(New York: Squier, 1949), pp.50ff, 166ff。

  [8]实际上,在只有两三个人生活的孤岛上,不确定范围会显得更广泛;而在人越多,越先进的经济体系内,这种范围会变窄。对于劳动合同而言没有附加的特定范围。

  [9]现在的作家是否相信这秘诀在道德上是荒谬的,这一争论无关宏旨。

  [10]最高工资管制盛行于二战之前以及前几个世纪,它造成了经济体系内人为的劳动力短缺。而最低工资管制则造成了相反的结果。

  [11]参见Hutt, "The Significance of Price Flexibility", pp.390ff。

  [12]各种经验性的研究都坚持认为对劳动的总需求在萧条时期是具有很强的弹性的,但是我们的论述并不依托于此。参见Benjamin M.Anderson, "The Road Back to Full Employment," in Paul T.Homan and Fritz Machlup, eds. Financing American Prosperity(New York: Twentieth Century Fund, 1945), pp.20-21。

 第55节: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7)
  [13]参见Hutt, "The Significance of Price Flexibility", p.400。

  [14]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中,SLSL在到达横轴之前,停了下来。实际上,这条直线停在了能够提供最低生活收入的工资上。低于这个工资率,没有人再愿意工作了,因此,在自由市场中。劳动供给曲线确实被横向截于最小生活收入点。对于投机性抑制因素来说,它们不可能将工资率减小到这个生活水平,原因有三:(a)投机性抑制因素总会导致囤积,而这会在多方面降低价格,同时降低达到均衡时的工资率,但不会降低此时的实际工资率,实际工资率是与生活水平相对应的,(b)在这个生活水平到达前,企业家就会认识到他们的投机行为过了头;(c)在一个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工资率大幅高于生活水平,这是更有可能实现的。

  [15]另一方面,工资率维持在自由市场水平之上,这将挫伤投资,并在损害储蓄-投资比例的情况下进而增加囤积数额。投资-消费比例的下降将进一步加剧萧条。使工资率任意下降将扩大投资,并使投资-消费比例重回先前的水平,这也会再次刺激经济恢复。参见Frederic Benham, British Monetary Policy(London: P.S.King and Son, 1932), p.77。

  [16]有人坚持认为价格水平的下跌会挫伤商业机构,因为它会加重固定货币性债务的负担。然而,一家机构的债权人和股东一样都是该机构的所有者。在债务问题上,股东可能还相对拥有更少的权益(作者此处即指机构破产时,债权人将优先分配剩余价额--译者注)。债券持有人(长期债权人)是完全不同的一类所有者,这就好像优先股股东和普通股股东各自行使不同的所有权一样。债权人存钱并将之投资于一家企业,这和股东做的一样。所以物价自身的变动不会给商业带来任何或好或坏的影响;债权-拥有人和债务-拥有人只是按不同的比例分配他们的收益(或者损失)。这就是内部所有者的争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1442.html

更多阅读

第1节:前言:凯恩斯有‘诡‘

系列专题:《日常生活中的迷局:经济学的诡计》  前言:凯恩斯有"诡"  看惯了"office有鬼"的朋友们,今天要来听我讲讲凯恩斯有"诡"。  凯恩斯是现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因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著称于世。他是

第26节:凯恩斯救不了中国(8)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我们的需求有的是,那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把人们的这种潜在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力。没有房子的人有多少,孩子上不起学的有多少,看不起病的有多少……不需要政府去创造需求,民间有的是需

第25节:凯恩斯救不了中国(7)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这一次的改革,是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来思考一下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过去几年,我觉得我们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搞乱了,政府的手伸得越来越长。比如说,我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时,我参加价格改革。价格

第24节:凯恩斯救不了中国(6)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凯恩斯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中国需要的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改革开放。为什么改革开放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为改革开放,它调动的是亿万民众的积极性,它发挥的是市场的

第23节:凯恩斯救不了中国(5)

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还有一次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底,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中国宏观经济全面恶化,出口大幅下滑,呈现负增长,出口转内销不可避免,国内供给突然增加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另外,1993年、199

声明:《第55节: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7)》为网友感情早已陌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