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S曲线:如何突破业绩增长周期》 第1章 卓越绩效:跨越S



     在陈述我们的研究成果和本书大纲前,首先介绍一下开展此次研究的原因和方法。

  埃森哲的客户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创造持久价值;我们如何从当前注定要衰退的业务过渡到新业务。这是促使我们开展此次研究的首要原因。 当然,这些公司身处的大环境迫使它们竭尽全力解决上述问题,诸如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曾经辉煌一时的短命公司、日新月异的行业革新、近乎无边界的竞争以及来之不易的竞争优势所带来的短期赢利能力等。

  我们根据13种不同的财务指标对最初研究的800多家企业进行了同行量化分析,以评估各自的增长能力、赢利能力、一致性、持久性和未来定位,结果,我们初步判定大约80家企业为卓越绩效企业(参见“区分良莠”)。这些企业真正领先于同行企业,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无论经济或行业环境如何,它们年复一年地成功树立了企业赢利、收入增长和股票业绩等方面的行业典范。

  有趣的是,尽管我们发现的卓越绩效企业数量较少,但仍远远超过《从优秀到卓越》一书所指明的11家卓越绩效企业和《基业长青》所强调的18家企业。这表明许多企业都能实现卓越绩效,而非寥寥数家。如果说我们发现的一些卓越绩效企业,如英特尔(Intel)、百事公司(PepsiCo)、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等比较显而易见,那么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卓越绩效企业则令我们倍感意外。在我们的初步研究中,丹纳赫公司(Danaher)、伊利诺工具公司(Illinois Tool Works)和利洁时公司(Reckitt Benckiser)都大受好评,但它们在创造卓越绩效时获得的成就却不为人知。

  这类企业有哪些共同点?当时我们还不太确定。为了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我们又进行了数月的研究,运用了从高管深度访谈到多变量回归分析等各种方法。在埃森哲的多个行业实践领域,我们组建了一些专业团队,这些团队由经验丰富的顾问、公司内外部业界专家、从业者和专业研究人员以及一部分学者组成。这些团队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以确定各自所专长的同行企业组合中出现持续卓越绩效企业的促进因素。我们的团队将把这些观点整合为完整的研究成果,并在本书中进行总结性论述。

  以上即是我们如何取得研究结果的简要介绍,埃森哲将持续改善研究方法并推动该计划的实施(有关详情请参见附录)。根据我们的最佳估计,全球迄今已有1 000多名个人参与我们的研究,并且每年有数百人继续参与研究。我们尽力将研究范围扩展至区域市场和新兴市场,并广泛研究了专业知识在7大核心商业职能中的作用,例如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我们还定期在公共服务领域实施经过改进的研究方法,目前研究观点的分享已经给双方带来了不断累积的经验教训。尽管大规模的纵向研究尚未达到完美—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在本书的长期酝酿过程中,我们与广泛的专家参与者的意见达成了高度一致,因此,我们对于本书的观点抱以十足的信心。

  区分良莠

  我们从一开始就为研究工作设定了非常实际的目标。我们希望对卓越绩效的研究结果对实践者有所帮助,这些实践者每天一醒来就面临着企业运营的种种挑战,在管理现有业务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开拓新市场。

  由于我们仅希望得到实用的见解,因此我们不太关注所研究的企业过去或将来是否一直保持卓越绩效。不过,它们都在各自的行业内经历过无数的狂风暴雨,安然渡过数个时代的竞争角逐。本书重点突出的一些企业在过去数年内曾面临过严峻的挑战,它们入选卓越绩效企业之列的资格可能会受到质疑。但卓越绩效企业的标签并不是确保未来绩效的灵丹妙药,它只是经过我们认真研究后对企业以往非凡成功的一种认可(通过统计数据衡量)。

  同样,新近入选的卓越绩效企业却可能一鸣惊人。新的卓越绩效企业不断涌现,其中许多来自快速成熟的新兴市场,为此,我们向您推荐以下网站http://www.accenture.com/Global/High_Performance_Business/default.htm,以便随时了解关于当前卓越绩效企业的最新业界见解。但是,我们主要关注那些已经展示出跨越S曲线能力的企业,而顾名思义,新兴的超级明星企业还未曾有机会面对这样的挑战。有些企业的业绩可能确实令人羡慕,但由于竞争对手在同期也取得了类似的巨大成就,其成功在其整个行业内也就并不特别显著了,因此我们对于这些公司也不会太过关注。此外,一些来自新兴市场的领先竞争者也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它们缺少足够的历史业绩记录,无法进行合理和直接的评价,因此我们无法判定这些企业的业绩。换言之,我们研究的许多(而不是大部分)企业都是数十年来在发展中国家一直比较活跃的全球实体。

  目标一旦确定,我们继而面临如何开展研究的挑战。我们的基本理念以及研究方法中的主要差异化指标的基础是所有的绩效都是相关的。当我们着手研究工作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大量著名的企业绩效研究都是通过直接对比不同行业内的企业来选择其中的卓越绩效企业,而忽略了市场间平均赢利能力、成熟度和风险状况之间的差别。最后的赢家似乎很难说是在公平的比赛中获胜。因此,我们坚信只有对正确组合的同行企业展开研究,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在努力构建正确的比照组合时,我们一再自我提醒:“打破同行企业组合,绩效表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最终,我们为最初的研究选定了31个同行企业的组合,共包含8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占罗素3000指数(Russell 3000 Index)当时80%以上的市值,因此,我们认为它们足以代表更广阔的市场。随后,我们又确定和研究了近100个同行企业组合。有意思的是,由于《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5年的一篇文章,我们的方法引起了更多的公众关注,我们也了解到埃森哲以外的部分研究人员也因此调整了研究方法。a在为此感到高兴之余,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不存在任何永恒不变的同行企业组合甚至行业细分。这样的划分只能在具体时期内依据具体情况逐一完成,充分考虑企业战略的演化方式、技术变化和行业范围等(有时还需考虑行业分化)。

  在确定了将要研究的相关同行企业组合和企业后,我们仍需明确卓越绩效的定义。为此,我们研究了近20种备选方法,包括过去30年内知名的商业书籍作家推荐的各种方法,进而制定了以下确立严格标准的定义:

 《跨越S曲线:如何突破业绩增长周期》 第1章 卓越绩效:跨越S
  卓越绩效是指按照普遍认可的财务指标,企业在各商业和经济周期内,历经数代管理层的领导,在收入增长、赢利能力和股东总回报方面始终持续超过同行的企业。

  我们如何将上述定义转化为有用的分析工具呢?我们使用了13种简单和常见的财务指标,衡量企业在增长、赢利能力、一致性、持久性方面的绩效以及未来定位(最后一项旨在避免将通过削减投资而创造高收益的企业评为卓越绩效企业)。上述指标的应用期限一般为10年,以确保全面覆盖平均7年的行业生命周期(考虑到不同行业的业务和投资周期各不相同,上述时间期限可能有所变化)。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分析的窗口时间足够长,充分包含数十年的行业竞争状况,且在此期间竞争基础会发生变化。要在如此长时间的竞争中获胜,则必须在多条S曲线周期内不断取得成功,为此,同行组合内的各个企业必须致力于开发创新,并及时应对新的技术和新的竞争方式。

  我们发现我们所考察的大部分商业研究都采用单一量值来挑选顶尖企业,例如,任意截取前1/4或前5大企业。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使结果出现偏差。某一行业中的顶尖企业之间原本就难分高下,符合选择量值最后一名的企业固然会欢呼雀跃,但紧随其后水平相当的其他企业则不免遭遇不公平的忽视对待。为避免这一情况,我们采取分布曲线对同行组合中的各个企业进行评分,并将根据其相对于同行组合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为各项指标确定评分,然后对各个企业的评分取其平均值,只有明显高于其同行组合平均值的企业才能列入卓越绩效企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53.html

更多阅读

兰亭集序 《跨越S曲线:如何突破业绩增长周期》 序

     本书是上千人的心血之作,我们很荣幸借此机会向所有在这些年来为本项目做出贡献的参与者表达最真诚的谢意。七年来,每年有数百名埃森哲人直接参与研究项目,更有埃森哲其他相关人员的辛勤付出,才让这项研究对客户和广大商业界而

声明:《《跨越S曲线:如何突破业绩增长周期》 第1章 卓越绩效:跨越S》为网友不靠谱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