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0)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伯温:我也认为,晚唐集团遇到的问题并不新鲜,任何集团都会遇到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人,本质上还是高层领导的权力制衡问题。这里,我想谈谈朱元璋那桩历史公案,即革命成功后,朱元璋诛杀功臣的事,这件事情不但为普通民众诟病,也使这件事的确充满了血腥,但血腥后面的无奈也是权力制衡问题。

  王熙凤:我不懂了,为什么说朱元璋诛杀功臣也是权力制衡问题?谁和谁的权力制衡?刘总上台后,韩信、彭越接连被杀,尤其是后者,完全是空穴来风,而汉初三杰的另两杰,萧何自污,张良退隐,这难道也是权力制衡问题?

  刘邦:(笑道)那不是权力制衡,是利益均衡问题,是迫不得已的行为。诛杀功臣遏制外戚专权,这是吸取了汉晋五代各朝的教训。但今天,主要是刘先生谈朱元璋的事情,先不要把我的事情搅和在里面。

  王熙凤:朱元璋是个复杂的人物,单不论清宫戏盛行的现在,就连明清两代史家文人对他也是毁誉参半。清人赵翼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这话实在没错,不过其实各朝的开国皇帝都有这些性格吧,只是明太祖朱元璋更加明显,不知道刘先生怎么看自己的老板?

  刘伯温:太子朱标是马皇后的长子,也就是民间说的马大脚的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储后。看见李善长等人被赐死,太子不忍,便私下对朱元璋进谏道:"皇父诛夷太滥,恐伤和气。"朱元璋什么话都不说。第二天,他把一个布满荆棘的木棍扔在地上,让太子捡起来,拿在手中。太子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笑道:"朕令汝执杖,汝以为杖上有刺,怕伤汝手,若得棘刺除去,就可无虞。朕今所戮诸臣,便是为汝除刺,汝难道不明朕意吗?"朱元璋形象地把功臣们比作棘杖上的刺,因而必欲除之,才能保大明江山永固,朱家子孙永享君临天下的最高权力,难道不是权力制衡问题?

  王熙凤:这是什么权力制衡问题?难道皇帝和臣子也存在权力制衡问题?

  刘伯温:当然存在,飞扬跋扈的创业元老对新的继承者存在潜在的威胁。

  王熙凤:众所周知,朱元璋为了巩固一姓之天下,兴起了两次大规模的政治屠杀,也就是著名的胡蓝党狱,经过这两次集中杀戮之后,活跃在14世纪中国政坛长达三十年的淮西政治集团土崩瓦解、不复存在。事实真相究竟是怎样?

  刘伯温:和晚唐集团一样,大明集团也有帮派体系,当时最主要的帮派是朱元璋赖以起家的淮西集团,这个集团大多数成员是安徽定远人,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文臣的头子,多年经营地盘,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势力。主要人物有胡惟庸、沐英等。当时有人写诗比喻淮西集团是: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另外还有以徐达、蓝玉、冯胜、傅友德为首的"将军集团"。

  刘邦:我有一个问题请教刘先生。大家都知道,胡惟庸也是淮西集团的核心人物,是李善长的亲信,朱元璋为什么会提拔胡惟庸呢?

  刘伯温:胡惟庸之所以被提拔重用,并不完全是李善长鼎力推荐的功劳,朱元璋在用人方面从来都是不肯假手与人的,何况像宰相这样重要的位置。朱元璋的本意是把胡惟庸抬起来,制约李善长的。但是他没有想到,胡惟庸居然不能体会他的本意,反而加紧和李善长搞好个人关系,这让朱元璋不能不紧张了。

  王熙凤:朱元璋怎么对待淮西集团的问题?

 第52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0)
  刘伯温:朱元璋口头上说李善长"功甚大,宜进封大国"。而暗中则指使汪广洋、陈宁弹劾李善长,败坏李善长的政治声誉。

  王熙凤:嘻嘻,这是政客们最常用的伎俩,刘先生肯定很熟悉。

  刘邦:我是流氓我怕谁,我一般是直接对付,不会采用什么阴谋诡计。朱元璋解决李善长的本意究竟是什么,不可能只是他的飞扬跋扈和居功自傲吧?

  刘伯温:朱元璋的本意是不想设置宰相了,他之所以让李善长罢相,贬逐汪广洋,并不是为了给胡惟庸腾出空间,而是给自己兼任宰相制造口实,但是,包括胡惟庸、李善长在内都不明白朱元璋的本意,只有聪明的汪广洋读懂了。

  刘邦:所以,当朱元璋让他回来做右丞相钳制胡惟庸的时候,汪广洋只是喝酒,不问政务,联系到汪广洋之前的"屡献忠谋",几乎很难令人理解,而实际上,汪广洋看透了朱元璋的本意,也正为此,朱元璋后来才下决心整死汪广洋。

  王熙凤:看透了朱元璋的本意就招徕杀身之祸,这也太玄虚了,朱元璋杀汪广洋和曹操杀杨修是不是一个道理?

  刘伯温:基本上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汪广洋不管怎么做,都必须死,杨修其实可以避免这种命运的,怪不得曹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873.html

更多阅读

第54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2)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王熙凤:还有一个号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的中山王徐达。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徐达患病不能吃蒸物,朱元璋知道以后故意赐给

第5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邦:朱元璋杀了汪广洋,然后让涂节上表告变,说是胡惟庸准备造反,就此杀掉了一大批功臣宿旧,包括依附胡惟庸的官员和六部官属。大小官员被处死者多至一万五千人,而后在洪武十九年把胡惟庸党

第52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0)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伯温:我也认为,晚唐集团遇到的问题并不新鲜,任何集团都会遇到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人,本质上还是高层领导的权力制衡问题。这里,我想谈谈朱元璋那桩历史公案,即革命成功后,朱元璋诛杀功臣

第51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9)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王熙凤: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沙龙,大家都谈论对企业忠诚的问题,有个职工说,我不懂,凭什么要员工对企业忠诚?老板靠他的能力赚钱做事业,我凭我的劳力挣钱吃饭。他发给我工资,我替他赚钱,我不欠他

第50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8)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高力士非常平淡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不能在这时候失去民心,不能武力解决。"  陈玄礼沉默了,半晌才说:"还是我辞职吧,请杨丞相代理一下。"  杨国忠笑了一下,赶紧摆手谦虚道:"不行

声明:《第52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0)》为网友刷新我们的记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