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一、中国城镇化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城镇化战略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发展迅速,但却未能达成城乡协调发展目标,造成了地区之间差距加大,城乡之间差距加大的现状。城乡二元化程度加剧,城镇化脚步受阻,农村发展没有门路,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互补的有效机制,没有能够建立一个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给社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桎梏,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1.1中国城镇化现状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城镇化仍旧会是我国发展的主题,城镇化的大趋势势不可挡。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缩小城乡差距,减少两极分化,重视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不断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抓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及其原因

  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是导致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主要的表现有:首先,在我国不同规模城市发展水平不一致,尤其是小规模城镇发展潜力较小。根据调查,每年国家用于投资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中大城市占有90%以上的比重,对于小城镇的项目扶持力度可见一斑;小城市的人均GDP只有大城市的三分之一,较低的消费水平无法刺激小城镇产业的发展;对于小城镇的发展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规划,造成了小城镇整体的经济发展不景气,大量的劳动力闲置在家中,缺乏资源的有效整合,造成了小城镇发展的脱节。其次,在经济增长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导致了城乡收入水平持续拉大。地区间人口户籍转换、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都是拉开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造成了恩格尔系数较高的现状。大城市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性服务体系吸引了大批的青壮年农民来到城市打工,农村实际劳动力减少,与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收入差距成倍增长,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再次,城乡发展模式有待探究。大城市是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经济发达的代名词,以工业化和产业化为代表,但是缺乏有效的能源的供给,农村是粮食供给基地,是满足城市工业和产业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保障。农村的发展模式不是简单的城市发展框架的复制粘贴,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农村发展的大方向。

  

  (2)统筹城乡发展途径噬待考量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加强城市和农村的相互沟通和联系,通过有效的手段,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进步的目的,那么,寻求一条可以有效的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水平差距的途径显得尤为的必要。

  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化滞后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加速城市化进程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战略性措施。城市化进程包括人口城乡迁移和土地城乡配置过程、产品市场的出清条件,同时,要提高工业产出比,不仅要增加资本投入,还应该提高城市化水平,还应增强城市化和农民进城动力,尊重要素所有者对高收益的追求,放松市场主体流动限制,提高效率,对经济增量进行重新的划分和分配。

  还有的学者认为,实施城乡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对现有存量进行改革,更加的注重公平。城市化应避免“拉美陷阱”,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消除城乡分割和分治的二元体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城镇化体系,使广大农民成为城镇化的受益者,同时,避免采取强制性改革所造成的损失,渐进改变,立足于现有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的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消除城乡两极分化。

  (3)政府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基础上,在市场自身所具有的调节能力下,通过库兹涅茨曲线的走向规律,城乡发展能够实现收入趋同的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征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社会隐患,因此,政府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取了行政干预的措施,减少市场调节所带来的隐患,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比如,在一些西方的国家中,为了加大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实行农业调整法,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就中国来说,如何消除城乡收入差距,政府的介入显得尤为的必要,政府干预的力度成为了有效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城乡的制度门槛该如何的去定位,户籍制度该如何的去管理等问题,成为了消除城乡差异,加大政府干预的关键所在。

  1.2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对于城镇化的意义仍旧存在误区,城镇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伪城市化问题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调整主要手段是政府行政措施,不少地方通过县改市和乡改镇、镇改居等形式提高统计上的城镇化水平,将大量当地户籍的农村居民统计为城市人口,这就造成了虚假的城市化问题。其次,城镇化程度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这些农民工消费能力不足,无法实现城镇定居,难以有效产生第三产业需求,无法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但是,他们也不愿意回到农村,丧失了基本的劳作能力,沦为了在城市和农村的夹层中求生存的“夹生饭”。这就直接导致了城镇化程度低的现状。再次,城镇化质量低。农民工多在私营部门就业,其创造的财富多被私营业主攫取,缴税比例低,无法承载相应的公共设施。所以,农民工聚居区域,城市病容易凸显。

  二、中国新农村建设现状和意义

  农村是我国的根本,我国人口的多数都是农民,缓解农村矛盾,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关乎国家安稳的重大规划,新农村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的重要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我国的基本现状,为了有效的促进工业化带动农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大时代背景要求,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2.1推行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最大限度的保证农民的利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行新农村建设并不仅仅是局限在把现有的农村的房屋改建成为高楼大厦,它更是对于农民整体素质的要求的提升,这就需要加大对于农民的教育和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不管是在硬件建设上还是在软件的思想文化上,都要与城市达标,真正的实现城乡差距水平缩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2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正确处理城乡发展关系,把农村发展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实现了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才是从根本上实现了现代化,才能够实现以农促工,以工带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

  2.3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动力。

  庞大的农民数量基数是一个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的消费能力的象征,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动力,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可以有效的打破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的桎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综合性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中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途径研究

  中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城镇化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依托和载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充分发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功效的机制,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缓解两级分化的程度,促进新农村建设,保证经济全面平稳发展,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3.1破除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障碍

  城乡发展不平衡,二元化程度加剧,是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桎酷,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一个“城乡一体,统筹规划”的新格局迫在眉睫,破除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障碍摆在了首位。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最为激进的做法是取缔城乡隔离制度约束,这些管制主要是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隔离城乡的制度门槛,户口就是人们身份的象征,严格的户口制度给农村户口打上了强烈的色彩烙印,直接导致了待遇歧视,就业歧视和社会歧视,淡化户籍限制,实行统一的户籍制度,进一步规范基本落户标准,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干预作用,制定农村偏斜的政策性制度,加大对于农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减少市场调节所带来的隐患,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3.2认清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差异

  由于城镇发展和农村发展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框架,认清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差异,明确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差异和关联,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把农民转化成为城镇人口,以帕累托改进的方式,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条件,建立起综合性的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农村建设政策是越过城乡隔离制度门槛,把部分财富从城镇移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较为保守但却稳妥的尝试。

  3.3理清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次序

  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对于打破二元化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的促进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理清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次序将会给社会的整体进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破除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障碍作为破除二元化结构的契机,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制度做为基点,以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要途径,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整合作为打破城乡两极分化瓶颈的根本出路。

  3.4制定有效的城镇化战略

  城镇二元化结构对于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日益显现,并且不断的扩大,导致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制定有效的城镇化战略,通过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灵活机动的体制机制,公平的社会制度和资源分配方式,消除歧视,加强城乡的良性互动,是解决和突破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根本方法和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3.5选择高效的新农村建设取向

  新农村建设具有艰巨性,时代性和紧迫性特征,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有一个长远的的规划,要立足中国的国情,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以高效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为保障,切实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待遇,不断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和谐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生产要素的流通,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找准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点,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促进生产要素的流通,形成城乡互补共促、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59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新农村建筑规划的必要性及新思路 新农村建设规划

概论:中国新农村建筑规划要通过村庄整治,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解决农民建房占地过多问题,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降低人均公共设施配套成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管理,防止农民不按规划分散建房;另一方面,要搞好中心村规划,完善公共设施,引导独立

转载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揭晓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试点

原文地址: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揭晓作者:光明人家_65x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揭晓--全国62个市县镇入选,浙江龙港为镇改市首选之一综合:2014-10-11  据河南省官方消息,备受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已于近日揭晓,该省洛阳市、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 中国为什么要搞城镇化

为什么要城镇化和什么是城镇化?今天参加广东民间智库论坛,题目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镇化路径选择,我也就这个题目做了主题发言。十二五规划,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不少这些天购买股票都在买一些与城市建设有关的股票,但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内容提要: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结果。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应当同步进行。实现城市化的关键是将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式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转变为集体集中规模化、农场化经营,提

声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为网友丑男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