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国人“到此一游”心理考



     一个中国中学生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刻了“×××到此一游”,引起轩然大波。网友愤怒地人肉搜索出这名肇事者,声称他“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却浑然不顾。在风景名胜留下“到此一游”的习俗,在国内已经盛行多年。事实上,在埃及神庙上刻字,与在国内任何一个景区文物上刻字,没有本质区别。按照民族主义的观念,如果刻字糟糕,那么后者应更糟糕才对,因为自己国家的文物,比其他国家的文物,更能激发爱国主义的自豪感。这么看来,说那个小学生“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实在有点吊诡。

  山寨帝王

  中国人爱在景区题字,由来已久。从秦始皇在泰山勒铭起,在景区题字就与统治者的权力显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的历代皇帝里,又以乾隆最为勤奋,他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诗,其中至少有上千首是在景区的题诗。

  皇上的“到此一游”,不但不会被视为非礼,反而会被供起来,碧纱轻笼,焚香膜拜。各级官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其权力范围内的“小皇帝”,因此很多也热衷于题字,甚至以此打开创收通衢。

  对普通人来说,冠冕堂皇地在景区题字纪念,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但山寨一下帝王或者官员,偷偷地在景区的文物或植物上留下自己的大名,则是可欲也易行的。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国人“到此一游”心理考
  当然,我们不能把“到此一游”的心理全归咎于对皇上或官员的模仿。人天生就有占有欲,而且越是得不到的,越是稀缺的东西,就越想占有。在景区文物上刻字,某种意义上恰是为满足此种占有欲。就像狗用撒尿来“表示这个地盘属于我”一样,人们在景区写下“到此一游”,似乎也就在那一刻将景区揽入怀中。占有之外,炫耀心理也是“到此一游”的重要动因。我无法将自己的名字钉在历史的光荣榜上,那我就将它刻到景区去。景区人流量巨大,总有一些人能看到那歪歪扭扭但是闪闪发光的我的名字,这样我就有一种先行者的快感:我比你先来,所以我比你优越。为了破坏这种优越感,也有后来者拿起刀子,把前人的刻字涂掉,改刻上自己名字。

  公私不分

  示范效应或者从众心理,则使“到此一游”更加泛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詹姆期·威尔逊曾讲过一个关于“破窗”的故事。纽约某个居民区是个极平凡的地方,但一个小小的事件却给整个居民区带来了非同小可的变化。先是一个小孩子向没有主人的空房子掷石块,打碎窗户玻璃。居民并没把这当回事—“空房子的玻璃打碎了和我有什么关系?”没过多久,这座空房子的所有玻璃都被打碎了,再以后,孩子们甚至开始向有人的房子投掷石块,打碎玻璃。与“破窗故事”类似,从《西游记》里孙悟空著名的“到此一游”中受到启发,某个孩子某天在某地刻下“到此一游”,人们没有引起注意,更多的孩子开始效仿,直到最后“到此一游”遍布神州大地。

  中国人创造力的贫乏,在景区刻字上表现得特别显著,除了名字变化多端外,大多数刻字者都只能想到“到此一游”四字。中国人的旅游,也往往是“到此一游”式的:每到一个地方,就让人努力将自己和景物框在一起,个“哦也”的手势,就匆匆赶往下一个地方,在那里再次比出“哦也”的手势。他们不知道,旅游的本质在于欣赏过赞叹过体验过,而不是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来过。

  再往深处说,“到此一游”的习俗,与人们对文物不够珍视与敬畏是有关联的。有学者统计发现,最早的“到此一游”始于上世纪50年代,而在“文革”期间蓬勃生长。“文革”前的破四旧,将大多数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信仰摧毁殆尽。“文革

  期间的大串联,则使人们有机会周游全国,四处刻字。对文物没有敬畏之心,使刻字的人没有任何羞愧感;出门机会难得,又使以刻字方式证明自己来过的行为日趋普遍。这个习俗,一直蔓延到旅游机会日益增多的今日。

  更关键的是,刻字的人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多错误。中国人对公与私的观念一直比较模糊,以致在公共领域中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而一旦有人侵犯自己的私人领域,又往往麻木不仁甚至泰然处之。景区是公共空间,人们理应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而刻字显然是破坏他人自由和权利的不良行为—除了刻字的人以外,很少有人愿意在景区文物上看到蹩脚的书写,这不但破坏了文物,也破坏了人的游览心情。

  处罚力度不足,则是“到此一游”泛滥的外部原因。国外不少地方对破坏文物有着严厉规定。比如埃及,对破坏神庙、古雕像者,最高可以罚款10万美元,甚至判处无期徒刑。而在中国,按照目前的法规,对于刻画、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并处罚款,罚款数额为200元以下(唯一例外是长城,在长城砖上刻画、涂污,如造成严重后果,将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这种处罚,显然不足以使刻画“到此一游”的人停手。

  如果人们不能区分公私界限,不能培养起在公共领域的行为规范,不能重树对传统文化及其载体的温情与敬意,犯了错后又不会遭到严峻处罚,那么“到此一游”很容易继续泛滥下去。

  无法排解的孤独感

  刻“到此一游”的人固然可恶,其实也可悯,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或藏着不可告人的孤独。为了摆脱孤独感,为了找到存在感,他们不得不在各个地方留下“到此一游”的笔迹,以证明这个世界他们曾经来过。

  关于“到此一游”,我看到最令人唏嘘的故事来自《肖申克的救赎》。老布是影片中一个长期服刑的犯人,服刑50年后被当局假释。出狱后,老布被当局暂时安顿在“中途之家”,在一家超市当收银员。但老布无法适应狱外生活:“我小时候只见过一辆汽车,可现在满街都是。”没人和他做朋友,同事对他也没有同情只有鄙视;在狱中他睡得很香,现在却夜夜做着同样的噩梦。在这样的煎熬和折磨之下,老布决定离开—他在自己暂居小屋的横梁上刻下“老布到此一游”,之后悬梁自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730.html

更多阅读

怎样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报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怎样报考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单位国内现在的心理咨询师认证主要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上海市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国际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目前较权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认证

二级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报告 个人成长报告3000字

智慧人生 宽容待人摘要:重现三十年的成长经历,幼年的我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身心健康发展;青春的挫折让我自卑,虚伪虚荣,人生之中开始有了谎言,但也历练了我的挫折商数,吸取教训,学会坚强,重新审视生命的起与落;大学的努力使我充实快乐,逐渐走向成

什么是心理咨询师的督导? 心理咨询师督导过程

在学习成为心理咨询师的过程中,很多人经常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有时候这种成长的焦虑还会以盲目地追寻各种流派、各种奇异的咨询技术表现出来。如果督导师或老师能够及早告诉学员他们的路多长、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惑和困难,以后

国家注册高级管理咨询师 高级管理咨询师考试

中国企业联合会作为非营利性的组织,从1984年开始管理咨询顾问的培训认证工作,到现在全国范围内高级管理咨询顾问只认证了2000多人,平均每年不到100人;中级管理咨询顾问也不足一万人。高级顾问的专业条件为:(一)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

声明:《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 国人“到此一游”心理考》为网友时光缱绻如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