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规速成 是建立太空交规时候了



   撰稿·浦泓毅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发生后,《新民周刊》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

      《新民周刊》: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布赖恩·惠特曼12日承认,美俄卫星相撞是因美国在计算卫星轨道时存在失误。这是否说明目前监测太空垃圾的技术还比较有限?

      庞之浩:所谓计算失误导致碰撞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可能是美国的计算技术有问题,其次也可能是人为疏忽造成的。以美国现有的太空监测技术,可以跟踪直径10厘米以上,也就是垒球大小的太空碎片,要监测半吨甚至一吨重卫星应该不成问题。这次事故究竟是怎么引起的,还需要更多资料才能判断。

      《新民周刊》:事故发生以后,有专家对前苏联的核动力卫星表示了担忧,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庞之浩:这次发生相撞事故的宇宙2251军用通讯卫星并不是核动力卫星。但是在发生事故的轨道高度上确实有一些核动力卫星,可能受到碎片的影响。这些卫星主要是冷战时期,苏联发射的海洋监测卫星。苏联在1967~1982年共发射了24颗核动力卫星,都属于海洋监视卫星。卫星带有以浓缩铀235为燃料的热离子反应堆,功率为5~10千瓦。它们在200多公里的低轨道上工作,完成任务后核反应堆舱段与卫星体分离,并小型火箭推到大约1000公里的轨道。

      由于这些卫星使用的雷达功率很大,一般的太阳能电池板难以支持,所以需要使用核动力。在卫星上使用核动力其实非常危险,因为卫星一旦坠入地球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例如1978年1月24日,苏联“宇宙”954号核动力卫星发生故障,核反应堆舱段未能升高而自然陨落,未燃尽的带有放射性的卫星碎片散落在加拿大境内,造成严重污染。

      美国在一些空间探测器中也使用过核动力,例如美国的“海盗”号探测器,“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因为空间探测器离太阳很远,无法使用太阳能,所以只能使用核动力。这些探测器在发射的时候也遭到了反核组织的强烈反对,担心一旦发射失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时美国政府保证自己使用了先进的技术,即使发射失败也不会造成地面污染,所幸这些探测器都发生成功了。总之,现在除了非地球轨道的宇航器,一般是不使用核动力的。

      《新民周刊》:碰撞事故发生在离地800公里高度,主要有哪些卫星在这个轨道高度运行?中国卫星有哪些?会不会受到碎片的影响?

      庞之浩:在这个高度主要是一些对地观测卫星,包括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通讯卫星一般都在更高的地球同步轨道。像铱星这样的低轨道通讯卫星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发出来的技术。中国在这个高度上有风云1号、3号、海洋1号等卫星。

      现在网上有一些碎片分布的模拟图,看上去似乎碎片分布十分密集,但这并不能反映正式情况。现在撞击后产生的碎片构成了两大块碎片云,具体的数据美国方面还在观测中,本来说很快就会对外公布,但现在又推迟了。美国掌握了这方面的情况以后应该及时向所有拥有的卫星的国家公布,方便各国采取应对措施。

     《新民周刊》:目前有没有相关的国际合作机制或者国际法条文规定美国必须公开数据?

      庞之浩:目前的国际空间法在这方面还很不完善,因为太空垃圾的问题也是近些年刚刚凸显出来的。目前包括公开数据之类的做法都是相关国家根据国际惯例在做,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包括宇航器相撞以后的赔偿问题,也没有相对应的国际公约可以参照,过去只有宇航器坠落地面以后造成损失的条文。这主要是因为类似的问题概率太低了,就像是两颗飞行中的子弹撞到了一起,所以没有引起各国的重视。这次事件应该说会给各国敲响警钟,一些过去认为概率很低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开始慢慢发生。国际社会应该在太空空间利用的问题上建立起一套机制,制定“交通规则”,把高低轨道都管起来,同时制定一些一旦发生事故如何认定责任和赔偿的规则。

      《新民周刊》:要建立这样的国际机制,目前有什么困难,或者说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庞之浩:要建立一个长效的国际机制,有关国家必须从合理开发高层空间的角度出发,不要拘泥于一己私利。这就像现在鼓励坐公共交通一样,现在很多国家的航天计划重复建设的现象很严重,造成了空间拥堵,其实有些卫星资源可以共享,没有必要各放各的。另外,现在各国对高层空间的监测也是各自为政,数据没有彼此打通。当然有一些军事卫星的情况是需要保密的,但这毕竟是少数。如果各国的监测系统能够建立统一的网络,互相免费提供数据,那现在这样的事故就有希望能够避免了。

     

      铱星系统是美国于1987年提出的第一代通信星座系统,每颗星质量670千克左右,功率为1200瓦,采取三轴稳定结构,每颗卫星的信道为3480个,服务寿命5至8年。铱星系统的天上部分是运行在7条轨道上的卫星,每条轨道上均匀分布着11颗卫星,组成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就像化学元素铱(Ir)原子核外的77个电子围绕其运转一样,因此被称为铱星。后经计算证实,设置6条卫星运行轨道就能够满足技术性能要求,因此,全球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卫星总数被减少到66颗,但仍习惯称为铱星移动通信系统。

      铱星轨道高度780千米,每条轨道上除布星11颗外,还多布1至2颗作为备用。这些卫星可以覆盖全球,用户用手持话机直接接通卫星进行全球范围通信,无需几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1998年5月,铱星系统布星任务全部完成。11月1日,铱星公司正式开通全球通信业务。

 交规速成 是建立太空交规时候了
      与目前使用的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相比,铱星系统有两大优势:一是轨道低,传输速度快,信息损耗小,通信质量大大提高;二是铱星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地面接受站,每部移动电话都可以与卫星联络,这使用户在通信落后的边远地区、自然灾害现场等地点都能使用通话服务。

      但铱星系统同样存在大量技术缺陷。相比GSM手机显得十分笨重,铱星电话设备笨重,使用不便。同时,铱星电话使用成本又十分昂贵,终端设备每部3500美元,话费达每分钟7至9美元。因此铱星推向市场以后始终没有得到认可,据估算,铱星公司必须发展50万用户才能盈利,而其用户最多时仅为5.5万。

      由于巨大的研发费用和系统建设费用,铱星公司的债务负担十分沉重,整个铱星系统耗资达50多亿美元,系统的维护费每年需几亿美元。除了摩托罗拉等公司提供的投资和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外,铱星公司还举借债务约30亿美元,每月仅利息就高达4000多万美元。1999年8月13日,铱星公司的债权方集团提出迫使铱星公司破产改组的申请,铱星公司被迫于同一天申请破产保护。

      2001年,破产的铱星公司被新的股东以2500万美元收购,并于当年3月重新开展卫星通讯服务。“9·11”事件之后,美国国防部成了铱星的头号用户,每年支付3600万美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9980.html

更多阅读

邵曳戎才是“共和国脊梁” 共和国脊梁移民了

邵曳戎,温州动车事故后闻名全国的人物,温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长,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现场救援人员之一。当他接到指令把车厢吊到桥下清理时表示:“我不同意,万一有生命迹象呢?怎么向人家交待?我坚持在铁轨上也就是原地清理。”正是

拍摄细胞的照片是建立细胞的物理模型吗? 建筑模型拍摄

必修一第56页有一个判断题是这样的: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立细胞的物理模型。 书后的题目一般比较基础,是在上新课的时候做的,一年级新课我没有上过。,第一轮复习时再来看这样的题,我自己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新教材的一

声明:《交规速成 是建立太空交规时候了》为网友死咣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