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心理学 《逆向投资策略》 第一部分 心理学前沿的启示 第2章 危险的



     情绪让我们做出关于时间的错误判断。近期发生的事件更有可能以密集而特别详细的方式被报道。短期事件包括实际销售和收益高于或低于分析师的预期。同时,对于未来,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刻越遥远,其回报更有可能表现为抽象或一般的特点,它们包含了股票概念的精髓。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解释效应”。这种情感特征导致投资者拓宽了对热门或非热门股票的长远预期。如果对未来的展望是负面的,结果将会逆转。

情感对长远预期的判断产生了平滑效应。不同于将重点关注于大量短期的投入(大部分正面的,但也有负面的投入),专注于激动人心的长远预期的想法,会获得比短期预期更好的结果。

在强烈的正面或负面情绪影响之下,股票、行业或市场本身的价格会过高或过低。特鲁普(Trope)和利伯曼(Liberman)教授发表报告认为,对长期回报很乐观也许可以由情感的特征做出解释。

时间解释效应帮助解释了逆向投资策略在长期会持续拥有好的表现,同时解释了泡沫期技术股被空前高估的情况。在第一个例子中(我们在第四部分会详细解释),投资者预计从冷门股中只能获得最差劲的回报,对这些股票的未来预期打了一个折扣。而在第二个例子中,投资者基本上会增加对概念公司正面结果的预期,这使他们过快扩展到了遥远的未来市场。我们现在看到了很多概念股的表现,比如高估了科技泡沫之中互联网正面事件的影响时间,会如何使得这些概念股被高估。特鲁普教授和同事给出了很多经验性的证据,表明了长期和短期预测的不同的构建途径。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网络泡沫破裂前对雅虎增长的预期。雅虎在1996年4月进行公开募股,是整个网络泡沫中最热门的热门股。

雅虎的股票从1996年7月的价格飙升到2000年1月的每股119美元(经过股票分拆调整),上升了18000倍。投资者将其看做互联网奇葩,一家拥有几乎可以无限增长的广告业务、稳固的收入来源和巨大的客户增长潜力的公司。雅虎的潜在成长性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

雅虎的销售额在1996~2000年增长迅速,从2380万美元上升到11亿美元(5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6%)。然而,收益增长并非同样出色。公司在1996~1998年处于亏损状态,1999~2000年才获得收益。雅虎在其股价顶峰接近120美元时,其在整个1996~2000年,公司的每股收益只有几美分。但雅虎的概念起了主导作用。

2000年年初,雅虎的市盈率是5938倍,大部分投资者认为未来十年雅虎收益的增长率会非常惊人——每年增长超过50%。像雅虎这么优质的公司,其长期预期被极大高估了。在2000~2002年的科技网络股灾中,雅虎的未来增长率和其收益增长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两方面的重估对股价造成了严重压力,使得雅虎的股价在2001年初秋之时寻得低位,股价跌去了97%,同期科网股由于股灾也到达底部。

另一个关于时间解释效应的有趣例子可以从要求投资者估计他们在1996~2000年股市泡沫中股票组合的未来表现的调研中看到。1998年,在泡沫接近顶峰时,美国投资者极度看好股票的未来回报。这一年年末,我与保罗·史洛维奇、史蒂芬·约翰逊(Stephen Johnson)、麦格雷戈共同撰写了一份研究报告,精确给出了大量证券基金投资者在未来十年的回报预期。根据我们的研究,当被问及他们在未来十年里的平均回报预期时,投资者非常乐观,他们估计每年的回报率平均在14%左右。股票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实际回报在10%左右,所以这些狂热的投资者表示,要加入这一未来十年的回报高于过去70年的回报40%的市场。

 逆向心理学 《逆向投资策略》 第一部分 心理学前沿的启示 第2章 危险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315.html

更多阅读

逆向投资策略 txt 《逆向投资策略》  推荐序2

     另辟蹊径的金融投资理论探索浓缩了半个多世纪的华尔街征战经验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全球“逆向投资之父”大卫·德雷曼(David Dreman)的传世经典之作——《逆向投资策略》的第4版。这部著作问世于1979年,早已风靡全世

逆向投资策略 mobi 《逆向投资策略》 译者简介

     郑磊先生,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战略管理MBA,早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现任招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香港证监会持牌人,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的学术顾问,中国管理科学

声明:《逆向心理学 《逆向投资策略》 第一部分 心理学前沿的启示 第2章 危险的》为网友醉雨非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