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国防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3



三、发挥国防工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功能需把握的关键点

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点。为了充分发挥国防工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功能,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重点把握。

1.坚持观念更新和体制创新,不断激发国防工业的发展活力

国防工业能否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和主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防工业自身的实力和发展活力。如果国防工业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活力,甚至自身难保,那么它就很难在振兴地方经济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并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然而,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国防工业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严重滞后于其它领域,效率低下和活力不足成为当前军工企事业单位的一个比较突出问题,国防工业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军事变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国防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将严重制约国防工业在振兴地方经济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目前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观念陈旧、体制僵化是导致国防工业发展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为了激发国防工业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和潜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从而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能够扮演更加积极和主动角色,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自身发展特点更新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破除面向政府“等、靠、要”观念,牢固树立忧患意识,积极面向市场自谋出路、自主创新、自我发展;二是破除自成体系、自我封闭、自我服务的观念,牢固树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平等合作的开放意识;三是破除只重视社会效益而淡化经济效益的观念,牢固树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意识;四是破除单纯军品任务牵引的 “尾随型”被动发展观念,牢固树立任务牵引与技术推进相结合的“超前型”主动发展意识。观念的更新是国防工业发展充满活力的前提,而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则是使国防工业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保证。国防工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开放的、协调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将国防科研生产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基础中,使国防工业的资源配置不断趋于优化;二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和国防发展的自身规律,建立一个高效而廉洁的国防采办体制,为军品的科研生产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有序的市场秩序;三是建立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军工现代企业制度,使国防工业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特点和变化规律。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今我国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其中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则更低。推进中西部等落后地区工业化发展步伐,是缩小我国地区之间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上,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工业化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5]我国中西部等经济落后地区,科技发展水平低、自然环境十分脆弱、资源瓶颈日益突出。在中西部等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落后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的确立,为国防工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一方面我们必须依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发展国防工业,以便更好地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国防工业必须更好地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以便更好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国防工业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如2004年颁布的《国务院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要“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推进应用信息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一条适合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此,需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利用国防工业的信息技术优势,加强信息技术基础建设、促进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帮助民用部门进行信息化改造,努力促进地方的信息化水平;二是要通过军转民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和产业延伸,对地方有关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努力降低资源消耗量和严格控制排污量,并大力发展低能耗和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三是要发挥国防工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并可通过创办或依托地方的“科技园”、“工业园”或“产业园”等高新园区,使之成为吸纳和扩散科技成果及工业性项目的重要基地,从而不断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3.坚持军民结合和军民互动,力求确保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

国防工业是为军队提供武器装备等物质技术手段的战略性产业部门。国防工业在支持和服务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不能忘掉自身履行的主要职能——国防职能,要始终把自己承担的国防职能放在首位。国防工业要考虑如何在提高国防科研生产效率,认真履行国防职能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事业,并力求确保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对于国防工业部门来讲,既要履行好自己承担的国防职能,同时又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进而在缩小地区之间差距,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作用,应当贯彻军民结合和军民互动的原则。

军民结合,就是在军品生产上打破军民分割的格局,不仅国防工业必须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而且民用部门也可以承担一定的军品科研生产任务;不仅民用部门承担民品科研生产任务,而且国防工业也应当承担一定民品生产任务。也就是说,国防工业要打破单一军品科研生产的格局,做到“亦军亦民”;民用部门要打破单一民品格局,做到“亦民亦军”。对国防工业来讲,军民结合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在产品的构成上,做到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相结合;在生产环节上,做到军品生产与民品生产相结合;在资源分配使用上,做到军用生产资源与民用生产资源相结合;在管理体制上,做到军工生产管理与民用生产管理相结合;等等。通过军民结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克服资源重复配置现象,缓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争夺有限资源的矛盾;通过军民结合,可提高军品和民品的生产效率,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当然,在军民结合的层次和具体方式上,可因行业、产品的性质,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军民互动,就是要在国防工业部门与民用部门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就是说,既要发挥国防工业优势,通过“军转民”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又要发挥民用部门的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通过“民转军”,促进国防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历史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武力:《中国经济发展史》(5),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国防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3

[4]梁清文、石金武、杨新:《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7期。

[5]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195.html

更多阅读

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 --郭顺红 郭顺红

易经与中国文化(演讲稿)郭顺红2010年10月29日在本单位参加了一场《易经与中国文化》的演讲,下面是讲稿内容,愿与大家分享。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乃五经之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易经》的发展横贯数千年,至今仍深深影响

石油配额与中国买油的艰难 石油进口配额

  石油配额与中国买油的艰难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他跟中东产油国都签有长期石油合同,这些长期合同是把石油价格完全钉死的,不管石油市场如何涨跌,都不影响合同协议价格的执行。西方石油公司与产油国签署了长期供应协议,这个

中国未来的朝阳产业 城镇化与中国家电产业的未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中国名义城镇化率为51.2%,扣除1.6亿还没有成为真正市民的农民工,真实的城镇化率为34%—35%。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城镇化率超过30%就进入了加速阶段,目前中国正好处于加速时期。按照60%的城镇化率计算

创维杯中国好创意官网 赖穆煦与中国创维的故事

 今年FT/StarMine大奖选出的亚洲最佳选股人赖穆煦(Bertram Lai)曾经在2005年做出过一个被他称为“相当出格”的决定。  担任联昌国际证券(CIMB Securities)香港及中国研究主管的赖穆煦,之前一直在关注鲜为人知的中国电视机制造商

声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国防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3》为网友苦瓜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