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经济 国防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



二、国防工业与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

 区域工业经济 国防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的是以发展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虽然我国总体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传统上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依然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且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一些过去经济相对比较好的地区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现象,如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改变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我国国防工业多数地处中西部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国防工业对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成功实施具有积极的作用。

1.发挥国防工业的优势,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自然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品加工层次浅,耗能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技术老化现象严重,技术层次比较低,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促进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不仅是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所面临的共同任务,而且是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一是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三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防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标志,发挥国防工业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可促进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

西部地区在能源、矿业、机械、旅游、特色农业、中药材加工等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主要是钢铁、机械、石油、石化、医药等基础产业和原材料工业。因此,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则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国防工业的技术优势,有助于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比如,利用军工遥感卫星等先进技术调查土地、林业、水利资源,监测生态环境、洪涝干旱、森林火灾等,能有效地促进特色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另外,发挥国防工业的技术优势,还有助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向民用传统产业转移先进技术,可加快民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进程;而军工高新技术的商业化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则可直接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直接利用军转民成果,可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工业在调整、改造和市场化转型过程中,普遍进行了军转民,涌现了一大批军转民企业和军转民技术成果。国防工业的军转民成果,已经或正在成为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比如,陕西目前已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电子城、航天城、飞机城等高技术密集区域;四川的军工涉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械冶金、化工医药、新型材料等多个领域,国防工业的军转民有力地促进民用航天、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汽车和零部件等领域的发展,其中绵阳被誉为“中国西部电子城”;重庆经过军转民的发展,以“嘉陵”、“长安”为代表的摩托车、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新兴基地。一些军转民成果的产业化已经获得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如云南军工通过产业延伸发展的望远镜产业,已占世界望远镜的一半;由军工和烟草行业联手开发的烟草机械加工设备,已占全国市场的70%。[4]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依靠国防工业的军转民,在民用飞机、船舶、燃气轮机、汽车、精细化工等高技术产品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我国国防工业军转民的总体情况看,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国防工业的军转民成果,在成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经济增长点上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防工业的军转民力度不够,一些能用于民用生产的技术、人才、设备等还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处于闲置状态;二是军转民成果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军转民成果主要以个别技术或产品形式存在,不仅规模小,而且未形成系列化,更没有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三是军转民成果的市场开拓不够,有的成果还未形成能够用于市场交易的商业化成果。有些进行商业化开发的军转民成果,由于不能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其自身的价值难于实现;有的成果没有充分发挥军工的技术优势,由于军转民成果同其它民用部门产品雷同,不仅缺乏市场竞争优势,而且造成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进一步发挥国防工业军转民的技术优势,使之不断成为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重点抓住以下几点:一是进一步扩大国防工业的军转民力度;二是进一步扩大军转民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开发力度;三是进一步扩大军转民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力度。通过将军转民技术和成果进行深层次开发,可逐步培育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3.依靠产业链拉动效应,可带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国防工业是由一连串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企业构成的产业链,并由此形成横向产业链和纵向产业链。在纵向产业链中,只有最后部分生产成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其它部分则隐蔽在生产者之间,并通过市场交易发生联系。横向产业链,则是整个产业链都直接面对消费市场,一起组装一件“产品”。传统军民分离体制下的国防工业,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型国防产业链,处在国防工业产业链上的科研生产部门,共同服务于军品生产目的,很难对民用部门和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拉动作用。随着我国国防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工业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的确立,国防工业正逐步由封闭的产业链向开放的产业链转变。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依靠国防产业链的拉动效应,不仅有助于国防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可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发展。

国防工业作为一个开放的产业链,它对其它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是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延伸来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民用部门广泛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延伸民用部门的产业链,起到扩展民用部门发展空间和提高社会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作用;二是通过国防工业部门参与民用产品的科研生产,使之不断向民用产业延伸,起到提高军工资源利用效率和提升民用产业层次及民用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作用。在我国西部和东北等老工业,市场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由于居民购买力有限,民用品市场内需不足,不少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品的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较差,本地产品不仅难于走出去开拓外部市场,而且满足不了本地市场对某些特定产品的需求。通过发挥国防工业产业链的拉动效应,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有助于当地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不仅能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在投资乘数效应的进一步拉动下,可促进地方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如通过扩大就业,可增加居民收入,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外,国防工业科研和生产部门还可主动投身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依靠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广泛地参与国家在西部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一系列经济建设活动,如西部的“西气东送”、“西电东送”等重大能源和交通基础建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4196.html

更多阅读

石油配额与中国买油的艰难 石油进口配额

  石油配额与中国买油的艰难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他跟中东产油国都签有长期石油合同,这些长期合同是把石油价格完全钉死的,不管石油市场如何涨跌,都不影响合同协议价格的执行。西方石油公司与产油国签署了长期供应协议,这个

图文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图文资料2 解放战争时期的电视剧

2010年02月05日18:27 来源:照片中国等(1) (2) (3) (4)(5)(6) (7)(8)(9)(10)(11)(12) (13)(14)内战时期的国统区和解放区国统区历史上,对中国某一特定区域的称呼。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最终于19

中国未来的朝阳产业 城镇化与中国家电产业的未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中国名义城镇化率为51.2%,扣除1.6亿还没有成为真正市民的农民工,真实的城镇化率为34%—35%。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城镇化率超过30%就进入了加速阶段,目前中国正好处于加速时期。按照60%的城镇化率计算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论文 中国会展业如何协调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各类会展的快速升温,“会展经济”已成为一些地区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是国际会展业中心之一,随着加入WTO的临近和内地会展业的发展,香港在会展业上的地位渐渐受到冲击。在新的形势下,香港和内

声明:《区域工业经济 国防工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为网友訕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