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 《数理情感学》第六章 情感的社会运用5



4、宗教情感的社会功能。宗教的“原罪论”有助于预先设置负向情感,从而提高人对于痛苦、挫折与灾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功名虚无论”有助于降低人对于功名的情感强度,从而缓冲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果报应论”既有助于提高人对于他人恶行的情感忍受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人对于自己丑恶事物的情感节制能力;“生死轮回论”有利于降低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感,使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从而降低人在死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价值;“天堂地狱论”有助于人树立对死后虚拟正价值的向望和对虚拟负价值的恐惧,从而协调和解决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神灵意志论”有利于人平衡功利心态,解释人生痛苦,寻找精神寄托。

5、宗教的历史作用。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宗教通常发源于下层群众,是他们摆脱苦难、对抗统治的一种“出路”,但到后来逐渐演变为统治阶级用以煽动宗教狂热、奴化下层群众、神化统治政权的工具;宗教最初包容着大量的科学、文化、艺术等内容,并对其发展和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门又一门科学不断从宗教理论中诞生和分化出来的历史,哲学是从宗教学中分离出来的,物理学和化学则是从哲学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许多文学艺术形式如文字、诗歌、舞蹈、雕塑、绘画等都随着宗教的发展而发展,许多宗教人员同时又是科学研究人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宗教是科学的母亲”,没有宗教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文明,没有宗教就不可能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但是,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宗教对于科学的容纳能力越来越差,宗教的虚假外壳越来越暴露其致命的弱点,宗教逐渐蜕化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破坏性力量。

四、情感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融入其它基本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并对其它生产要素产生杠杆作用或放大作用,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同样是情感发展的根本性动力。科学技术对于情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增加正向情感。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价值的增长速度,全社会正向的情感总量要大于负向情感的总量,因此人将变得更加愉快和开朗,生活将变得更加充满阳光。

2、引发新情感。科学技术开辟了新的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引发了新思潮、新情感、新时髦,人将享受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乐趣,同时人又要忍受着前所未有的痛苦与危险,遭受着从未有过的烦恼,如环境污染的扩展、资源损耗的加剧、生态平衡的破坏、人口数量的激剧膨胀、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军备竞赛等不断强化了人对于自身生存的危机感和忧虑感。

3、改变情感特性。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情感特性。科学技术往往要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较高的精确性与客观性,因此研究与学习科学技术有利于培养人严谨和客观的工作作风。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有良好的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不容易主观意气用事,而且在物质生活方面比较朴素,精神生活方面比较高尚。科学技术的新思路、新发现、新理论可以开阔人的情感视野,陶冶人的情操,调整人的价值观,减弱人对于许多自然现象的神秘心理与恐惧心理,同时诱发人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心理。

4、实施情感监测。科学技术的实验仪器可以对人的情感进行监控与测量。例如,测谎仪就是根据人在说谎时因神经紧张而产生的某种生物化学反应进行测量的。

5、实现情感调控。科学技术的实验手段与化学物品可以改变人的内外分泌系统以及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调控和改变人的情感。人体基因决定着人的形态与结构,对人的基因进行改造不仅可以优生优育,还可以完善人的心理素质,增进善良,减少自私,避免凶杀、抢动、强奸等破坏性行为;人体中有许多种酶和激素,可以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认知、情绪与意志;某些精神性药物可以激发和控制人的情感。

6、实现人工情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不断朝人工情感(或情感计算、人工心理)方面进军。建立一个全新的情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出情感的数学模型,实现情感的数字化和程序化,从而制造出真正意义的情感机器人,已经为期不远了。

第五节 情感与艺术

 社会情感 《数理情感学》第六章 情感的社会运用5

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

一、艺术的价值本质

艺术的本质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符号如绘画、诗歌、音乐、舞蹈、小说、戏剧等来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

艺术的价值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物(价值物)、境(价值关系)、理(价值规律)。艺术所产生的精神境界也可分为三个层次:最浅的艺术境界是模写,它是用直观感觉和相对独立的思维来反映现实的价值物;第二层艺术境界是联想,它是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观点来反映价值物之间的联系;最高的艺术境界是抽象,它是用理性的、辩证的观点来反映价值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艺术的形式根据它所使用的物质媒介可归结为“言”、“声”、“象”:言是指文学语言,声是指声音,象是指感性的视觉形象。绘画就是通过色彩、线条描绘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诗人把许多抽象无形的东西比喻为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景物形象,使读者理解和感受到诗人所体验到的感情;音乐是通过音阶、音调与和声来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舞蹈是以人体的姿态动作来展示某种价值事物及其情感反映。

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作者或表演者用动作、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把自己所曾经体验过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别人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情感从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对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对功利性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肯定。

二、艺术作品价值特性的三大要素

艺术作品的价值特性取决于三大要素:

1、作品的品质特性。艺术作品的品质特性主要表现在:形象反映的现实性和典型性,艺术效果的感染性,隐含思想的深刻性以及物质材料手段运用的完善性。艺术作品只有充分利用特有的艺术规律,诱导和感染观众或听众的情感,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往往是典型事例和理想化模型,有些甚至荒诞不经,它只是对实际生活的一种折射。脱离现实的艺术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来源于生活又能有效地指导生活的艺术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艺术作品所反映、所隐含的思想越深刻,其社会价值就越大,其艺术层次就越高。

2、作品的欣赏环境。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将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高雅艺术的欣赏往往需要宁静、祥和和优雅的环境,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往往都或多或少地影响高雅艺术的欣赏效果。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历史时期将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某一民族最为推崇的音乐往往不容易为其他民族所认可,某一时期流行的音乐往往在另一时期被人们所遗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273.html

更多阅读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第六章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全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第六章    离,晌午。  思蔷跪伏在棋室内,把散落在棋盘上的七色棋一颗颗拾起,按照不同颜色,放回鼓形的棋盒中。  一只修长美丽的手从后伸来,轻轻按在他肩上。  思蔷身体微硬,本能地保持着同一个姿势,温驯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 骆驼祥子第十章批注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片段: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布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说老车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的改动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的改动马莲——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9期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于2012年6月面世,7月15日在北京首发。与2005年的第5版相比,第6版主要有以下变化:新版词典共收单

声明:《社会情感 《数理情感学》第六章 情感的社会运用5》为网友记得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