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市场法及其运用 《数理情感学》第六章 情感的社会运用4



11、军事与战争越来越具有“人情味”。军事与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暴力的政治手段也将变得越来越文明,不枪杀俘虏、不使用生物化学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武器、不杀害平民、不破坏环境和文物古迹、不袭击民用设施、不允许未成年人参战等道德规范将得到普遍遵守。

政治情感化和情感政治化实际上指的是社会政治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越来越密切、深入和融合,它是社会政治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节 情感与文化

文化的价值本质:以理论依据为导向,通过调整和控制各种生产要素配置规则在理论上的系统性、观念上的认同性、意念上的连续性、情感上的可原性、数理逻辑上的相容性、自然法则上的和谐性和语义逻辑上的一致性,以规划社会目标、统一社会意志、协调社会行为、集中社会智慧,团结社会力量,以达到财富的价值增值的目的。文化的客观目的在于对经济价值关系和政治价值关系的控制与调整,文化相对于经济和政治能够最深刻、最广泛、最持久地决定和改变人的利益关系,因而能够最深刻、最广泛、最持久地决定和改变人的情感关系。

一、文化情感化与情感文化化趋势

与情感商品化、情感政治化的趋势相对应,情感还存在文化化的趋势。情感文化化是指一般人的情感越来越自觉地、明确地趋近和指向文化事物,具体表现为一般人越来越关心文化进步,参与文化活动,研究文化理论,发表文化观点,评价文化作品,提高文化素质。

与商品情感化、政治情感化的趋势相对应,文化也存在情感化的趋势,文化情感化是指文化事物越来越融入人的情感,并越来越受人的情感因素的强烈制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理论、文化主张、文化口号越来越具有“人情味”。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作者提出和贯彻“文艺必须面向工农群众”、“文学只有面向大众才有生命力”、“观众就是上帝”、“读者就是父母”等能够充分体现民众利益需要和情感要求的文化理论、文化主张和文化口号。

2、文化变更和竞争方式越来越具有“人情味”。以往,不同形式、不同派别的文化具有较低的相容性,彼此的变更与竞争往往是相当残酷、尖刻和激烈的,尤其是不同宗教之间、不同伦理道德之间、不同政治意识之间的竞争往往具有很强的火药味。随着社会关系开放性的不断发展,不同文化形式越来越和谐共存、相互融合、友好竞争、共同发展。

3、文化控制手段越来越有“人情味”。文化控制手段逐渐从强制性灌输发展为感染性宣传,最后趋向于服务性咨询。对于文化的各种强制性限制手段将会逐渐消退,文化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宽松的社会环境。

4、文化形式越来越有“人情味”。文化形式越来越世俗化,各种通俗歌曲、大众文学、民间艺术、世俗刊物等应运而生,许多高雅文化逐渐“放下架子”、“走下象牙塔”、面向大众。

5、文化内容越来越有“人情味”。随着文化体系的不断完善,文化越来越具体化、细腻化和精确化,以满足人们对于各种细微价值和细微情感的需要。

 文化情感化和情感文化化实际上指的是社会文化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越来越密切、深入和融合,它是社会文化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六章市场法及其运用 《数理情感学》第六章 情感的社会运用4

二、情感与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的本质是通过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规范来调节人的利益关系,使之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伦理道德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规范约束和控制着人的情感。任何道德规范都存在两面性,既压抑和控制一部分人的情感又保护和发展另一部分人的情感,既压抑和控制人在某一方面的情感又保护和发展人在另一方面的情感。

2、道德规范的维持和发展以情感为动力。人的道德情感是维护道德规范的卫士,所有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人和事都将受到社会成员的痛恨与谴责,道德情感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道德规范的发展。

3、道德规范善与恶的判断以情感为主观尺度。同一道德规范对于不同的人将会产生不同的利益效应,受益者将会千方百计地维护它,受害者将会千方百计地诋毁它。

情感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道德规范对于个人情感的约束和控制在本质上就是公众利益对于个人利益的约束和控制,情感对于道德规范的维持和发展在本质上就是个人利益对于公众利益的驱动,情感作为道德规范善与恶的主观尺度在本质上就是利益(或价值)作为道德规范善与恶的判断标准。

三、情感与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过去,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的反认识逻辑性、危害性和主观性,很少认识到它的价值逻辑性、有益性和客观性。

1、宗教情感的价值根源。宗教情感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对特殊价值事物的主观反映。从表面上看,宗教情感所指向的对象是神灵,而神灵是人间不存在的、纯粹虚构的东西,但这并不表明宗教情感所反映的客观内容也是纯粹虚构的东西。事实上,神灵在本质上就是各种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化身,神灵的意志在本质上就是各种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具体体现,神灵的行为方式在本质上就是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表现方式,神灵对于人的行为所要求的禁忌在本质上就是各种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于人的行为所形成的限制,神灵的审判、约束和惩罚在本质上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审判、约束和惩罚。当人朦胧地感觉到某种自然力量或社会力量的作用而又不知道这种力量产生的内在机理时,只能想象是神灵的力量。由此可见,虽然宗教情感所指的对象(上帝、真主、诸神等)是虚构的,但它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是社会现实的价值关系,上帝、真主、诸神等只是作为社会利益的替身而存在,只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宗教情感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本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宗教情感也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最典型的有六类:一是对神灵权威的敬畏感,它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约束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它使人自觉不自觉为自己或他人设置各种行为禁忌,并使自己和他人严格在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所限制的范围内活动;二是对神灵万能的惊异感,它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强大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它是人对巨大的自然力量、壮观的自然景象、神秘的自然变化、复杂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惊奇与迷惑,它使人自觉地、积极地听从服从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安排;三是对神灵存在的依赖感,它是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的依赖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使人能够积极地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自觉地、积极地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或公众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增强个人对于社会的凝聚力;四是对神灵审判的罪恶感,它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对于人的行为活动的决定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使人自觉地用自然法则、社会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来检查自己的错误,忏悔自己的恶行,忍受社会的压迫,从而自觉地服从社会利益的需要;五是对神灵交往的神秘感和期待感,它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于人的融合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它使人自觉不自觉把自己融入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人本身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任何行为归根结底是自然物质的复杂运动形式,人的最初出发地是自然界,最终归宿地也必然是自然界;六是对宗教理想的虔诚感,它是人生的价值目的性在人的心目中所产生的反映,它使人的一切行为自觉不自觉地服务于人生的最终价值目的,宗教理想的核心是与神灵合一,灵魂得救,永享天国之乐,这些唯心主义的内容实际上蕴含着唯物主义的本质,由于宗教理想集中了宗教的精髓,体现了宗教信徒的根本追求,因而对教徒的诱惑力最大,最能激发他们的强烈情感和牺牲精神,许多宗教狂热往往都是在实现或保卫宗教理想的名义下兴起的。

3、宗教的本质。宗教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它以“上帝”、“真主”、“天公”、“诸神”等神秘偶像的意志为一条逻辑主线,把各种零碎的、具体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联系起来、统一起来,这些神秘偶像实际上就是社会利益(特别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化身。总之,宗教的本质就是用主观的、虚假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的、真实的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用唯心的外壳来包装唯物的内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274.html

更多阅读

《血滴子》:一部制作精良的垃圾片,身着华丽的精神病人。

《血滴子》:一部制作精良的垃圾片,身着华丽的精神病人。《血滴子》——从制作上看,也该算作制作精良了,画面精致,取景角度独特;精美画面都是1秒内一闪而过,不重复无冗余感;每一个镜头都是动态移动拍摄的;每一处情节都有音乐节奏配置或者高亢

《头文字D》藤原拓海的真人版--土屋圭市 土屋圭市和藤原文太

土屋圭市十几岁开始自学驾驶技术。最初学习玩漂移,便是利用自家后山的碓冰山道一带,开平价的ae86和sunny一类街车,还特别选冬天雪地与前辈藤冈一同上山,利用路面抓地力极差的路况练习漂移本领。事实上,他根本就是《头文字d》藤原拓海的

声明:《第六章市场法及其运用 《数理情感学》第六章 情感的社会运用4》为网友思念幻化成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