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是熬出来的—冯仑 “伟大的文化”是教育出来的?



     单纯的道德教育、企业整风有用吗?

  很多企业家都认为,种种企业重大疑难的管理问题,多来源于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尤其当发现部分员工放弃了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就迫切认为解决问题一定要先从企业文化价值观上入手。你看,伟大的管理者韦尔奇不就是重新塑造了GE的文化吗?

  没有人能够否认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和消极的工作价值观,对结局的影响巨大。这就如同那个非洲卖鞋的经典故事:积极的人看到的是非洲人没有鞋子穿,市场一片大好,要大力优先占领;消极的人看到的则是非洲人不穿鞋,产品一定卖不出去,这个市场没啥好开拓的。

  问题是:好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反过来问,难道是人的思想蜕化,导致了“不劳而获、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不思进取”?

 伟大是熬出来的—冯仑 “伟大的文化”是教育出来的?
  再深究一句:是什么导致了思想蜕变???

  员工并非天生如此。既然推诿、消极、借口文化不是公司倡导的,那么招聘时,凡是这种价值观的人,都不会入职。既然员工入职时没有这种价值观问题,为什么工作一段时间就出现了,还愈演愈烈?

  不少民营企业的中层和高层,多是长期服役,内部提拔,为什么这种与企业文化背道而驰的风气,成为部分管理者的价值观?

  如果不深究更深层的原因,认为是人的思想出了问题,就要从整顿思想下手,那我们就要问问,为什么今年3月份《青春的雷锋》上映,南京首映了9场零票房,太原首映了4场零票房?

  雷锋的光辉典型大家都熟悉,从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到现在,差不多50年了。为什么导演和演员煞费苦心,拍出自我评价还算是优秀的道德教化电影,是零票房?

  而此前不久上映的一部搞笑片《泰囧》获得了12亿的票房!

  这种对比至少反映出一个基本现状:今天纯粹的道德感化、道德教育是多么苍白无力!

  如今,员工塑造、职业态度、企业文化的培训,做了一场又一场;名家讲师的录像碟片,机场书店播了一年又一年;态度决定一切的书籍,书店里一堆又一堆;企业自费购书群发给员工学习,一次又一次……是不是管理层、员工上了课,看了书,心灵上认可了这种价值观,态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

  恐怕更为真实的是,培训课堂上充斥的是口头的应付,态度的无奈,心中的抗拒……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教化,使得我们这个民族最不缺乏就是仁义道德之类的口号和理念!

  单一层面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整风、炒人,恐怕不能彻底、持久、深刻地解决问题!

  南辕北辙的制度,掘墓企业文化

  优秀企业文化的根基是什么?

  是不是老总倡导了,企业就具备了?

  是不是把文化标语贴在办公室的墙上,贴在厂门口,员工们就拥有了?

  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倡导伟大文化,常常没有生根发芽,总是流于形式呢?

  回顾20世纪90年代初期,很多国企转制为股份制甚至私营企业,设备没有很大的改变,产品没有很大的改变,员工还是原来的那一群人,仅仅公司机制改了,企业就重新焕发活力,扭亏为盈。说明人的行为更大程度上是受制度影响的。

  众所周知,服饰是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谁都知道“顾客是上帝”。为了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企业无不绞尽脑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某著名男装上市公司的《VIP顾客的积分礼品兑换表》,看看这家在终端培训时非常强调善待顾客、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如何贯彻“顾客至上”的文化价值观的。

  分析一下这个简单的《VIP顾客的积分兑换礼品表》,一股霸气迎面而来,整个表格没有丝毫的尊重之意!

  什么是VIP!非常重要的客人才叫VIP! 一家门店一个企业有多少VIP顾客?

  积分兑换礼品是对顾客长期光顾品牌的一种感谢,表达的是“礼品虽轻情意重”的意思,是VIP客户忠诚度营销的重要手段。结果呢?

  

  1.整个表格手续繁杂,又是签字又是声明,好像什么天大的事情。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礼品吗?我是VIP,有的是消费力,根本不在乎你一个什么小礼品!

  2.本来积分够了就能兑换,这里却要店长批示、区域主管批示。是什么意思?这些积分都是顾客买服装时真金白银换来的,难道我买衣服的时候也要你们管理层批?这哪里是在送礼,分明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

  3.兑换礼品出现质量问题,收到礼品的七天内退回时务必保留“原包装、内附说明书以及文件”,“过期不予受理”。如果说连少量的VIP客户礼品,企业都不能保证质量,那我们倒要问问这家著名的服装品牌:“你的产品比这礼品多得多,你又该如何确保质量?”

  礼品出现质量问题,企业应该感到惭愧、歉意,而这里呢?理直气壮要求顾客遵守近乎苛刻的礼品退货方法。本来是企业购买礼品质量出了问题,不问责自己,反而给因质量要退货的顾客上设置千般障碍,这样的制度能让员工实施“顾客至上”的理念吗?我看到更多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4.再说说“礼品数量不够”的条款。既然要感谢客户,为什么非得让一些客户得不到礼品呢?难道那些因为时间原因不能早来的顾客,就不是VIP了吗?他们的人民币就不是钱了吗?有消费能力的VIP,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兴趣来抢你的礼品!

  如是无端制造很多兑换礼品的障碍,更不要提还必须到指定店铺去兑换,快递还要扣掉积分等等。

  这样的一个《VIP积分兑换礼品申请表》,看起来很严谨,看起来有制度,但如果终端服务人员照章办理,那么尊重顾客就连墙上的口号都不是。

  因此,不要埋怨终端人员服务顾客的态度不好,不要指责员工没有优秀的价值观,请问,假如大量的管理制度都是这样的话,这样制度下的员工是什么样的员工???

  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造就什么样的文化,管你总裁、CEO说什么伟大的远景。因为企业的制度,才是员工行为的第一准则!

  管住心,还是管住行为?

  同样是高举“顾客至上”旗号,世界上最著名的零售公司沃尔玛,其每一家门店入门处都贴着这样顾客服务守则:

  1.顾客永远是对的。

  2.如有疑义,请参照第一条。

  为了贯彻这条大多数员工入职时都“难以理解”的《顾客服务总则》,沃尔玛不仅在内部宣扬,最关键的是:公司很多管理制度都硬性规定,甚至严苛规定。

  在这家企业里,开除一个普通员工,需要六次书面警告,并且每一次的警告,都要有人力资源部、部门经理以及本人三方共同进行并签字确认,前后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沃尔玛开除一个普通员工是多么艰难。

  但是如果你得罪了顾客,被顾客投诉并查明属实,比如你敢说一句“我不怕你投诉,你去投诉吧”,沃尔玛最大的可能是立即开除,无论职位高低,无论你个人有多少理由。因为这是公司的高压线,公司制度就是要体现顾客永远是对的。既然顾客至上,你怎么可以不怕顾客投诉?

  零售业中,消费者大量的不满,集中在退货过程中。为了让所有的门店在退货过程中降低顾客不满,加快处理速度,沃尔玛在十年前服务台员工的退货现金权限已经是500元,收银副总退货权限已经是2000元。可以说,除了贵重商品和大家电以外,几乎不需要店长事前签字,就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和沃尔玛有关规则快速顺利退货,省略了诸多请示批准程序。

  对比上面的案例,兑换一个小小的低价值的礼品还要两级管理层批准,是多么可笑!

  为何我们的店长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是不是每日都在干这些徒劳无功的所谓管理工作?这是一种累死员工的“表格化”管理!

  如果询问服饰行业的企业家,他们肯定也认同“顾客是上帝”,但为什么在终端呈现出来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呢?是我们的员工素质太差,“不劳而获、不负责任、不思进取”吗?难道500百强企业选择员工时,没有例外全部是优秀员工?还是他们具备把普通员工变成优秀员工的能力?

  姑且不论沃尔玛在其他方面做得好与坏,单就“顾客永远是对的”这一条,全体员工做到了坚决贯彻。因为不管员工理解与不理解,公司有一系列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着这一文化理念的实施。既然你服务于这家公司,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执行公司的管理制度!

  小 结

  缺乏伟大的制度,大谈伟大的理想、伟大的文化、伟大的价值观是很苍白的,是没有着力点的。伟大的文化需要用伟大的制度来确保实施。只有作为“企业之法”的制度执行到位,文化才会变成员工的行为,继而变成他们的工作习惯,继而升华为他们的个人理念,长此以往,变成员工素质的一部分。当所有员工都认可这种理念标准的时候,才展现出企业的伟大文化!

  要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要有什么样价值观的员工,请先看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是否与价值观背道而驰,请先看企业是否具备与伟大文化配套的制度。

  在这个“雷锋”、“焦裕禄”稀缺的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个“经济至上、个性张扬、民主流行”的时代,在没有优化改善 “以法治企”的前提下,高谈阔论任何文化、思想、价值观,均有妄谈误国、妄谈误企之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3588.html

更多阅读

冯仑:我是悟道分子

《中国企业家》 雷晓宇保持一定的批判态度是使你有智慧的一个来源《中国企业家》:能谈谈爱情吗?冯仑:我不谈这个。但是我同意培根对这件事的观点——“所有古今伟大而尊贵的人物,只要是我们还记得的,还没有一个会在爱情中被诱至热昏的

伟大是熬出来的 《伟大是熬出来的》

文/冯仑当你要做一件你希望它伟大的事情时,首先要考虑你准备花多少时间。如果是一年,绝对不可能伟大,20年则有机会。这么长时间怎么过?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肯定要熬。就像爬山,熬过艰难的攀登过程,到山顶一看,天高云淡,神清气爽。你只有经历

冯仑:思考的人生

     企业家怎么赚钱?答案各不相同,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以思想家的姿态,一边透彻探讨民营企业家的原罪,一边把“追求理想,顺便赚钱”演绎到极致  提起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脑海里很快蹦出一连串经典语录,诸如“伟大是熬出来的”、“一

冯仑:“我是零”

“零,可以是零,也可以是所有。”将自己归零的冯仑,其实要的是所有,是永远。 文·朱琼 在中国企业家荟萃的场合,很多时候都少不了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但他往往不是耀眼主角。“只要有人站出来说话,我除了鼓掌,就不做别的动作了。”对于这

鲁冠球的万向路径:伟大是熬出来的

“伟大是熬出来的。”   这句话用在鲁冠球身上,并不为过。63岁的他,用了39年时间把一间铁匠铺做成了真正的跨国公司。  鲁冠球喜欢人们称他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事实上,与他同属这一行列的人,已经为数不多。  在对于产权制

声明:《伟大是熬出来的—冯仑 “伟大的文化”是教育出来的?》为网友肆战作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